乌雄鸡肉味甘性微温,能补中,止痛,补虚,安胎;黄雌鸡肉味甘、酸、咸,性平,治疗饮食伤了脾胃,消渴,尿频、泄泻痢疾,补水气;乌骨鸡味甘性平,补虚强身,治疗消渴、心腹疼痛以及妇女非经期阴道出血,一切虚损病。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鸡功最巨,诸菜赖之。如善人积阴德而人不知。故令领羽族之首,而以他禽附之。作《羽族单》。
——清·袁枚《随园食单》
鸡肉的营养价值如何清代美食家袁枚先生认为“鸡功最巨,诸菜赖之”,可见鸡肉的用途之广。我们经常食用的家禽类主要有鸡、鸭、鹅等,以鸡为最多。蛋白质含量在16%~20%,其中鸡肉的含量最多,鹅肉次之,鸭肉相对较低。
鸡肉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其所含的氨基酸种类全面且比例适宜,易于人体吸收利用。脂肪含量较低,且多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脂肪酸油酸,还含有磷、铁、锌、铜等矿物质以及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B6和烟酸等。
蛋白质的一项重要生理功能是构成和修补人体组织。如胎儿的生长、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都需要合成额外的蛋白质;无论成年人还是幼儿,人体蛋白质处在不断的降解和合成的动态平衡中,一部分是降解后再合成,还有一部分氨基酸氧化分解而丢失,需要额外补充。
蛋白质还可以构成免疫功能的抗体。如果蛋白质长期缺乏,会导致营养不良,以及免疫功能受损。鸡肉作为优质蛋白质,是一种非常好的蛋白质来源,这也是鸡肉的一个重要食疗价值体现。
吃鸡肉会上火吗有人说,吃鸡肉(尤其是雄鸡肉)上火,鸭肉败火,是真的吗?其实,“上火”为民间俗语,又称“热气”,属于中医热证范畴。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即会上火。鸡肉食用过多或鸡肉的烹饪方法不当,如油炸、烧烤,会导致消化不良,引起“上火”症状,导致身体不适。
鸭肉食用过多也会导致身体不适,因为鸭肉脂肪含量高,会导致脂肪摄入过多,会让一些中医上称为“脾胃虚弱”的人出现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因为腹泻排出了很多未消化吸收的食物,相应的能量也未被吸收,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败火”,但并不是人们期望的。因此,无论鸡肉还是鸭肉,都要适量食用,才能起到营养作用。
各种鸡营养价值有区别吗李时珍《本草纲目》把鸡肉大致分了类别,比如乌雄鸡、黄雌鸡、乌骨鸡等等,并认为各有功效及适用人群。事实上,从营养学的角度看,乌雄鸡、黄雌鸡、乌骨鸡的营养价值差不多,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的含量区别很小,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也是磷、铁、铜和锌的良好来源,且富含丰富的维生素。
从药用价值来看,《本草纲目》是一个很好的参照书目,但真正需要药用,还是需要到医院咨询医生。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几种鸡肉可以无差别食用,或者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即可。
鸡肉的4种做法,营养价值如何《随园食单》中,鸡肉有以下4种做法,这些做法营养价值如何?我们一起来看看。
炒鸡片
用鸡脯肉去皮,斩成薄片。用豆粉、麻油、秋油拌之,纤粉调之,鸡蛋清抓。临下锅加酱、瓜、姜、葱花末。须用极旺之火炒。一盘不过四两,火气才透。
鸡丁
取鸡脯子切骰子小块,入滚油炮炒之,用秋油、酒收起;加荸荠丁、笋丁、香蕈丁拌之,汤以黑色为佳。
栗子炒鸡
鸡斩块,用菜油二两炮,加酒一饭碗,秋油一小杯,水一饭碗,煨七分熟;先将栗子煮熟,同笋下之,再煨三分起锅,下糖一撮。
鸡丝
拆鸡为丝,秋油、芥末、醋拌之。此杭州菜也。加笋加芹俱可。用笋丝、秋油、酒炒之亦可。拌者用熟鸡,炒者用生鸡。
鸡胸肉的蛋白质含量很高,但脂肪含量很低,如果烹饪前不处理,食用时会感觉到干、柴、硬。上面的四种方法在烹饪前都对鸡胸肉进行了预处理,就是现在常用的腌制、上浆等方法,这样处理后,鸡胸肉变得嫩滑,烹调后食用就不干、不硬、不柴,且软、嫩、香,非常可口。
鸡胸肉经过预处理后,烹调方法很多,例如上面的炒鸡片、鸡丁、栗子烧鸡、鸡丝等。相较于鸡腿、鸡翅、鸡架等鸡身上的其他部位,烹调方法多,出肉率高,蛋白质含量也最高,是非常好的食材。
吃鸡肉有哪些注意事项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平均每天鱼、禽、蛋类和瘦肉摄入量120~200克,每周畜禽肉300~500克、鱼300~500克。
虽然鸡肉和猪肉都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但它们在营养成分和功能上存在差异,因此不能完全相互替代。提倡用鸡肉取代部分猪肉等红肉,但不提倡完全拒绝红肉,因为红肉中含有很多我们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比如铁,比鸡肉的含量高很多。
具体鸡肉在日常膳食的比例,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与鱼、蛋类以及猪肉等科学搭配,例如:早餐鸡蛋,中餐鸡肉或鱼肉、牛肉,晚餐虾或鸡肉、猪肉等。
无论鸡肉、鱼肉、蛋类,还是猪肉、牛肉,都要适量食用。有过敏体质、婴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上火患者等不适宜食用鸡肉。
【重要提醒:本文出于科普之目的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诊疗之依据,具体请就医并遵医嘱】
【来源: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韩学刚】
【编辑:X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