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液流电池产业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

浩漫评商业 2024-09-01 13:22:50

中国储能网讯: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引领下,我国正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作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关键一环,新型储能正在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行业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技术的迭代创新,储能在技术路线上明显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势。根据不同的储能功率、时长、响应速度等特性,各类技术路线有着各自的应用场景。在风光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及可再生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的背景下,4小时以上的长时储能需求快速攀升。作为目前最适合长时储能的技术方向,液流电池已成为当下储能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细分赛道。

  8月24日,在“碳中和能源高峰论坛暨第四届中国国际新型储能技术及工程应用大会与新型储能技术青年科学家论坛”上,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导,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课题组编写,多位行业专家学术支持的《2024中国液流电池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对外发布。

  此次发布的《白皮书》,从宏观产业发展趋势到微观企业增长、项目落地等需求进行了全面解析,在详细阐述我国液流电池技术的发展现状、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也正视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白皮书》明确表示,相较于其他新型储能技术,液流电池储能在电池本征安全性、循环寿命、扩充灵活性、环境适应性等多个维度上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商业化潜力。

规模持续增长,未来可期

  根据《白皮书》,2023 年,中国液流电池储能累计装机约为 290MW/1175MWh。2024 年上半年,中国液流电池储能新增装机约为 88MW/360MWh。据估算,2025 年中国液流电池储能累计装机量将达0.7GW/2.8GWh;2030年中国液流电池储能累计装机量将达 2.6GW/10.5GWh;2035 年中国液流电池储能累计装机量将达 5.4GW/21.6GWh。

  面对这一前景广阔的市场,国内众多科研院所、制造企业均已进军液流电池行业,落地项目数量不断攀升。《白皮书》显示,2023 年以来,国内签约、在建的液流电池储能项目已超过40个,实现了液流电池储能项目高速增长。同时,随着液流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单体电站的规模越来越大,百兆瓦级电站不断推出,装机总量增速可观。

  同时《白皮书》显示,2023年以来,我国液流电池生产商积极推进液流电池扩产计划,过去一年国内签约/在建/投运液流电池生产线已超30条,涉及全钒液流电池、铁铬液流电池、锌溴液流电池、锌铁液流电池、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等多种技术路线,总产能达6GW/年(含爬坡产能),预计2025年我国液流电池产能有望跃升至30GW/年。

商业盈利模式摸索向前

  作为一种尚处于发展阶段的新型技术方向,液流电池目前尚未实现真正的商业化,在盈利模式及盈利空间上还有待探索和发掘。

  《白皮书》详细分析了液流电池在电网侧、电源侧以及用户侧三种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盈利模式,同时也从商业模式的角度进行了拆解,提出,基于液流电池的技术特性,其更适合作为电力基础设施,应用在大规模、中长时间尺度、集中式电网储能。

  电网侧储能主要分为电网侧独立储能(含共享储能)和电网侧替代型储能(包括变电站、应急电源等)两类。其中,4小时及以上储能时长的部分共享储能项目中液流电池占比较高;不分时长2小时的共享储能项目也已经开始使用一定比例的全钒液流电池。

  此外,《白皮书》还提出,可积极探索将液流电池长时储能与其他能源系统和服务相结合,拓展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比如可以与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系统相结合,形成互补的能源供应模式,比如通过液流电池的储能和释放,缓解电网负荷的波动,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再比如与电动汽车充电站、智能家居等新兴领域相结合等。

呼吁各界共助行业高质量发展

  当下,液流电池已经驶入发展的快行道,但不可否认的是,仍然存在多重因素制约着行业前行。

  针对目前液流电池行业在提高技术水平、完善标准体系、降低综合成本、提高系统集成性能和产业自主可控等方面所存在的挑战,《白皮书》提出了加大技术创新研发支持力度,细化液流电池储能行业标准,完善、健全储能电站调度运行规则和监管机制,强化总结示范应用经验,建立液流电池的回收利用机制等六大政策建议。

  借此,《白皮书》呼吁各界共同努力推动,助力这一新兴技术路线的发展成熟与液流电池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