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弘光皇帝登基后,连200多年前的皇帝和大臣都追封,图啥?

丰丰谈历史 2024-07-21 11:10:59

1644年,也就是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上自尽身亡。

崇祯的3个儿子,亦不知所踪。

作为大一统朝代的明朝,就此灭亡。

由于明朝特殊的两京机制,明朝在南京还保留了一套完整的备份机构,和北京一样设设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部门,各部大臣人数虽不如北京多,管辖范围不如北京大,却也理论上和北京平级。

在太平无事的日子里,南京的这些大臣,基本上被视为闲职。大臣被调到南京,相当于被贬了。

但在北京沦陷、北京百官先跪迎李自成后跪迎满清皇帝的1644年,南京成了明朝最后的希望。

崇祯十七年五月,福王朱由崧(音sōng)在南京登基为帝,宣布次年改元弘光。

弘光政权仅仅存在不到一年,就脆败于清朝豫亲王多铎之手,弘光皇帝朱由崧也被俘虏,押往北京。

然而,朱由崧在位的这短短8个月里,居然还腾出手来追封了一批皇帝皇后和大臣。追封的人当中,有些已经是200多年前的人了,早就影响不了当前局势了。

无独有偶,后来南明的隆武朝廷,也在大玩追封。他们追封的人虽不如弘光朝廷多,却也改了一些弘光朝廷给出的谥号。

生死存亡之际,这些南明朝廷为何不想着如何复国,或者如何保住这仅剩的半壁江山,却急着在这无用的名分上下功夫呢?

01、弘光朝廷追封了哪些人

我们先来看看弘光朝廷都追封了哪些人。

弘光皇帝朱由崧登基的时候,北京的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已经安葬了崇祯皇帝朱由检,并把他谥为“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端皇帝”,上庙号“怀宗”。

弘光朝廷自诩为大明正统,当然不可能承认清廷给崇祯上的谥号。朱由崧登基不久,就把崇祯皇帝谥为“绍天绎道刚明恪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思宗”,几个月后又改为“毅宗”。

弘光朝廷灭亡后,后来的隆武朝廷又继续在崇祯的庙号下功夫,改成了“威宗”。

以至于崇祯一个皇帝,有4个庙号之多,后人都不知该用哪个称呼。

除此之外,崇祯皇帝的妻子周皇后,以及嫂子(天启皇帝的妻子)张皇后,也都被追封。

弘光皇帝朱由崧本人的直系亲属,自然也纷纷被追封为皇帝和皇后。

如果说追尊前任皇帝皇后,以及直系亲属,还属于新帝登基的常规操作,那么接下来,弘光朝廷就一下子追封到200多年前去了。

弘光皇帝朱由崧的老祖宗朱棣,通过靖难之役,从大侄子朱允炆手里抢到了皇帝宝座。从此他拒不承认朱允炆曾是明朝的皇帝,抹掉朱允炆的年号,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

后世的明朝君臣提到朱允炆,也都称他为“建文君”。

朱由崧登基后,正式承认了朱允炆大明皇帝的地位,追谥朱允炆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庙号“惠宗”。

朱允炆在位期间,曾把他的父亲朱标追封为皇帝,朱棣登基后降朱标为懿文太子。朱由崧又再次恢复了朱标的皇帝尊号,追谥他为“和天敬道宪懿勤敏淳文度武明仁慈孝康皇帝”,庙号兴宗。

朱标和朱允炆的妻子,自然也被追尊为皇后。

朱由崧追尊的另一个皇帝,是近200年前的景泰帝朱祁钰。

朱祁钰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在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镇被俘之际,临危受命,登基为帝,率领众人打赢北京保卫战,保住明朝半壁江山。

可朱祁镇从瓦剌归来之后,却趁朱祁钰无子病重,夺回了皇位,将朱祁钰降为郕王,并在他去世之后给了他一个恶谥:郕戾王。

朱祁镇去世之后,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登基,为朱祁钰恢复名誉,并追谥朱祁钰为“恭仁康定景皇帝”。但是正常来说,明朝皇帝的谥号格式是17个字,朱祁钰的这个谥号却只有5个字,且没有庙号,不入太庙。这对朱祁钰依然是不公平的。

直到朱由崧登基之后,才又把朱祁钰追谥为“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庙号“代宗”。朱祁钰终于享受了一个皇帝正常的身后待遇。

除了皇帝之外,朱由崧还追封了一批大臣。

李自成和清朝的多尔衮攻破北京的过程中,北京的大臣大多跪迎新皇,可也有一批人誓死效忠于明朝, 要么战死,要么城破后殉国。

黄光皇帝朱由崧最先追封的,自然是这一批大臣,共计文臣21人、勋臣2人、外戚1人。

此外,明朝的上上任皇帝,也就是崇祯皇帝的哥哥天启皇帝在位期间,也有一批大臣劝谏皇帝、弹劾权倾朝野的宦官魏忠贤,被魏忠贤陷害而死,代表人物是左光斗、周朝瑞等。朱由崧也为他们恢复了名誉,给他们上谥号。

接下来,朱由崧再一次追封到了200多年前。

他先是追封了一批开国功臣,如明朝建立之前死于军中的冯国用,朱元璋追封他为郢国公。朱由崧则给他追加了“武翼”的谥号。

朱棣靖难之后,杀了一批誓死忠于朱允炆不愿意投降的大臣,如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等,朱由崧也为他们恢复名誉,给了他们谥号。

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期间,重用宦官刘瑾,蒋钦、陆震等一些大臣因弹劾刘瑾而死,朱由崧也追封了他们。

02、弘光朝廷为什么要大搞追封

皇帝登基之后,追尊上一任皇帝皇后,以及如果是小宗入继大宗,则把自己那些没当过皇帝皇后的直系亲属,如父母,追封一番,是常规操作。

新皇帝追封前朝为国而死的大臣,为前朝冤死的大臣恢复名誉,也是古代皇帝经常干的事。

可是一追封就追封到200多年前,在历史上可就非常罕见了。哪怕是开国皇帝登基,一般也就追封自己的祖上几代呢。

更别提,朱由崧追尊的这些皇帝,朱标、朱允炆、朱祁钰,无一是他的直系祖宗。

他追封的大臣,更是从明朝灭建立到明朝灭亡,时间跨度长达近300多年。

朱由崧追封这些人的时候,清朝的多铎已经率军南下,快要打到南京了。弘光朝廷的当务之急,本该是安排对阵清军,保住这仅剩的半壁江山。

他们为什么要在这些看起来没什么用的名分上下功夫呢?

其一,为了宣示正统性。

朱由崧登基的过程,相当尴尬。他并不是南明的大臣们一致认同的继位人选。

北京城破之后,崇祯皇帝自尽。南京小朝廷的大臣在准备发布讨贼勤王檄文之际,尴尬地发现,他们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皇帝。

谁来当这个皇帝呢?

崇祯皇帝的3个儿子都不知所踪,有传闻说他们已经死于乱军之中。就算皇子们还活着,南京的小朝廷也是没有时间和能力去找到他们,并让他们登基的,只能把他们排除在候选人之外。

崇祯皇帝唯一的兄弟天启皇帝也没有儿子,也就是说,崇祯皇帝的父亲泰昌皇帝一脉是找不到能继承皇位的人了。

皇位的继承原则,是寻找和先帝血缘最近的人。于是只能继续往上推,去寻找泰昌皇帝的父亲万历皇帝的后代。

万历皇帝的长子就是泰昌皇帝,次子早夭,接下来就是三子福王朱常洵一脉了。

朱常洵已经去世,朱由崧是朱常洵唯一活着的儿子。按照朱元璋制定的皇明祖训,朱由崧本该是第一顺位继承人。

可是乱世当中,第一顺位继承人,并不见得一定能登上皇位。

一来,朱由崧此人品行相当不端,还干出过偷盗王印的事,怎么看也不想能在乱世当中担当救国重任的。

有一批大臣认为,在这种紧急时刻不必拘泥于继承顺位,立同在南京附近的其他看起来品行和能力比较好的藩王,可能明朝的希望更大。

二来,朱由崧的父亲朱常洵,是万历年间“国本之争”的当事人之一。许多大臣为了劝谏万历皇帝立长子而不是朱常洵这个三子为太子而被贬被罚。

而且国本之争的主力是东林党人,南京的许多大臣也是或者是自诩为东林党人。他们担心,朱由崧继位之后,会因为当年国本之争的事展开报复。

于是,以钱谦益、雷縯祚为首的一批大臣,主张舍弃继承顺位靠前的朱由崧,立继承顺位靠后但看起来较为贤明的潞王朱常淓为皇帝。

那么朱由崧是怎么登上皇位的呢?

乱世当中,靠拳头说话。凤阳总督马士英意识到,这是个凭借拥立之功揽权的机会,于是靠着手中的兵权,并获得江北四镇手握兵权的黄得功、高杰、刘泽清、刘良佐等人的支持,强行把朱由崧推上了皇位。

朱由崧在这种背景下登上皇位的,难免有不少人会不服。所以朱由崧的当务之急,自然是要宣誓自己的正统性。

给之前的皇帝立庙,就是宣誓正统性的一种极好的方式,因为在古代的观念里,只有正统的继承人才能给先人立庙。

光给崇祯皇帝立庙,朱由崧还觉得不够。毕竟给先帝立庙,只是新皇的常规操作。

追封自己的直系亲属亦如此。

于是朱由崧把曾经被追尊为皇帝的朱标,以及曾经实打实当过皇帝的朱允炆和朱祁钰都算上了。

其目的,自然是为了一次又一次地宣示自己的正统性。

不仅仅是朱由崧,南明后面的皇帝也免不了面临这种关于正统性的问题,所以崇祯皇帝的庙号也一次又一次地被折腾和改动。

其二,为了凝聚人心。

朱由崧登上皇位,对于很大一部分大臣来说,不是件好事。很多大臣在之前反对朱由崧登基的时候,说过他的坏话。

例如史可法就曾在信里列举朱由崧的失德之处,这封信还泄露了。

但此时南京的弘光朝廷初立,李自成仍是莫大的威胁,清军也已经剑指弘光朝廷。

就算再糊涂的皇帝,此时也知道凝聚人心的重要性。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朱由崧追封的大臣,有不少是明朝初年的开国元勋,这是在鼓励勋贵和武将们奋勇迎敌,建立功勋。

还有不少是在生命和忠于皇帝之间,选择了忠于皇帝的人,例如面对朱棣的屠刀不愿低头的建文旧臣,这是在鼓励文武大臣们要忠于皇帝,不要腿一软就投降了李自成或清朝。

另有一批被追封的大臣,是在宦官掌权的时候,因弹劾宦官被害,他们都是南明当时占主流的东林党人或自诩为清流的文官的榜样。

追封他们,自然是为了给文官们,尤其是曾反对朱由崧继位的文官们一颗定心丸。

其三,为了粉饰太平。

我们看史书会发现,朱由崧刚继位的时候,虽然表现得很有志气的样子,重用了曾反对他继位的大臣,还发布了一批新法,但他很快就暴露出贪图享乐、不堪大用的本性。

弘光朝廷里也是人心各异,迅速陷入了内耗。

而在弘光朝廷还在商量是不是要联合清军一起对付李自成、还在做划江而治美梦的时候,清军打败了李自成,主力大军直扑南京。

弘光朝廷虽然号称有好几十万的军队,但这些军队都不掌握在皇帝的手里,不受皇帝的控制,也没有足以对战清军的战斗力。

在看起来没有什么希望能打赢清军,又幻想着可以划江而治保住半壁江山的这种心态下,弘光朝廷很多人的目光已经不是放在当下,而是想着怎么粉饰太平,能过一天是一天。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弘光朝廷的好些追封是在朱由崧登基的第二年,也就是弘光元年三月进行的,要知道等到五月,清朝豫亲王多铎的大军就打到南京了。

此时弘光朝廷还在纠结于追封这种200多年前的人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对当前局势也没有多少帮助的事,可见弘光朝廷上下,都纷纷陷进了一种鸵鸟心态里。

也难怪他们面对清军,连一战之力都没有了。

你觉得是不是呢?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