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较火的“黄河安澜”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西门吹灰2020 2022-01-03 20:49:57

新年伊始,过去的一年中做过的事情,做出的贡献,取得的成就,发生的变化,方方面面都改总结。最近比较火的一个词“黄河安澜”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黄河和长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同为“母亲河”,黄河和长江却大有不同。

夹杂泥沙的黄河

黄河相比于长江河道浅、航道窄,运输能力无法相提并论,还动不动就决堤、改道,危害极大。这是因为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时夹带了大量泥沙,这些泥沙随着黄河流到下游就成了冲积平原。冲积平原利于种植,是好事,但长期的“盛水期淤滩,枯水期淤积河槽”造成河床抬升,导致河道变高变窄,最终黄河在下游很多地方都成了地上河,这就不是什么好事了。一来,河床抬升导致很多原先汇入黄河的支流不再汇入黄河,黄河下游水量骤减,河道持续增高,到达一定程度,黄河就改道了;二来,地上河一旦决堤淹没农田,冲毁村庄城市,危害巨大。

黄河下游河道及黄泛区

黄河决堤有多可怕,大多数人想象不到。1938年5月,侵华日军占领徐州后沿陇海路西进夺取郑州,进而直取武汉。得知日军计划后,经过反复考量,蒋介石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于6月9日下令炸开郑州东北花园口黄河大堤。他想用洪水迟滞日军的进攻。事实证明这样做确实打破了日军的原定作战计划,为保卫武汉争取了时间,但同时也造成了河南、皖北、苏北四十余县的大片土地被淹没,光淹死的人就达八十余万,流离失所的人更是数以千百万计,而且灾荒的影响不只一年,连续影响很多年,电影《一九四二》中的灾民惨状让人揪心。

至于黄河改道的危害更加触目惊心。以距今三百四十年前的清康熙十九年的黄河改道为例,黄河突然改道,夺汴入淮,滚滚洪水夹杂着泥沙瞬间就将位于今天江苏盱眙县淮河岸边的泗州城直接淹没。一次黄河改道让泗州城成为中国的“庞贝古城”。

泗州城

在古代农业社会,促生产跟防灾害是同一件事,黄河灾害这么严重,自古至今治理黄河对于民生都是大事,治理河道是所有大一统朝代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治理黄河就要明确黄河灾害产生的原因,而灾害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从历史和地理两个方向上找,人们在寻找中发现历史上从东汉初到唐初,在这长达六百年的时间里,黄河相对稳定,灾害很少,这是为什么呢?

东汉水利专家 王景

有人把原因归结为东汉初的王景治水。王景治水前的六十余年间,黄河多次泛滥成灾,王景组织了数十万人力修筑千里大堤,一直从濮阳城南到渤海千乘,同时他还整治汴渠,修建了汴渠水门,从此黄河灾害得以平息,灾害明显减少,此后600余年间黄河不曾改道。

但有人提出异议,觉得将这么长时间的黄河安澜期的原因全部归结为一次几百年前的治水并不足为信。

还有人提出是因为黄河中游植被环境的变化造成的。西汉初年,中原总是被匈奴骚扰,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造成匈奴一分为二,北匈奴西迁,南匈奴归附汉朝,从此农耕边界北扩,大批草原和森林被拓为耕地,生态环境的改变造成黄河淤泥增多,从而决溢灾害频发。东汉时,游牧民族复兴,黄河中游流域很多耕地又重新变回草原,东汉之后的两晋、五代十国一直到唐初的突厥,都是游牧民族,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唐初。这种观点有支持者也同样有反对者。

现在国家治理黄河已大有成效,除了改善黄河流域生态之外,主要采取盛水期集中蓄水,枯水期集中放水将泥沙往海里冲,尽量减少黄河下游泥沙淤积,降低河床抬升的趋势。才有了如今的黄河安澜。

三门峡上的八个大字: 黄河安澜 国泰民安

安澜两个字最早出现在清朝。清朝时,河工主管人员在秋汛后,奏报黄河未决口,称为「安澜」。如今这两个字已经被写进了国家战略,惟愿黄河安澜,国泰民安!

0 阅读: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