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善本是何人?毛主席亲点少将军衔,蒋介石却咬牙切齿,数次暗杀

张郃历史文化 2024-11-20 03:40:24

刘善本是何人?毛主席亲点少将军衔,蒋介石却咬牙切齿,数次暗杀

1969年的一个春日,周恩来总理正准备接见一位来自台湾的起义空军。这位总理特意吩咐要请来刘善本作陪,却得知刘善本已经离世一年有余。周总理闻讯后神色凝重,久久无言。这位让总理如此牵挂的刘善本,到底是何许人也?他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驾机起义的空军,更是一位让蒋介石咬牙切齿的传奇人物。从山东安丘走出的这位空军英雄,为何会在新中国成立后驟然离世?他与蒋介石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恩怨情仇?为何他的一次选择,能让国民党如此忌惮,甚至不惜数次派出杀手?让我们走进这段尘封的历史。

一、从安丘走出的少年英才

1915年春,山东安丘县城北一处殷实人家迎来了一个男婴,这就是日后震惊中外的刘善本。刘家在当地颇有声望,拥有良田千余亩,房产数万平方米,在当时的安丘算得上是一户大户人家。

刘善本自幼展现出过人的聪慧。7岁那年,安丘地区遭遇土匪劫掠,刘家也未能幸免。一夜之间,家产损失大半。这场劫难让年幼的刘善本第一次见识了乱世的残酷。所幸刘家还保留了部分产业,得以继续供他读书。

1927年,12岁的刘善本考入北平一所私立中学。这所学校是当时北平著名的平大附中,以严谨的教学和浓厚的学术氛围闻名。在这里,刘善本不仅成绩优异,更目睹了许多影响他一生的重大事件。

1928年,北平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学生运动。这场运动源于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被军阀张作霖杀害。平大附中的学生自发组织悼念活动,遭到当局镇压。学校被迫停课,刘善本亲眼目睹了同学们被驱散的场景。这次事件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反抗的种子。

然而,祸不单行。就在刘善本就读期间,他的父亲因为一桩莫须有的罪名被国民党当局投入监狱。为了营救父亲,刘家几乎散尽家财。这次变故彻底改变了刘善本的人生轨迹。

1932年,刘善本以优异成绩从平大附中毕业。校长亲自找到他,力荐他报考北京大学。但此时的刘家已无力支付昂贵的大学学费。就在刘善本为前途发愁时,一则招生简章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是广州航空学校的招生通知。这所学校是孙中山先生基于"航空救国"理念创办的,专门培养飞行人才。最重要的是,录取后一切费用由学校承担。刘善本立即报名参加考试。

在2000名报考者中,刘善本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成为仅有的40名录取者之一。1933年春,18岁的刘善本告别家乡,踏上南下广州的火车。这一去,便是他传奇人生的开始。

航校的训练异常严格。刘善本凭借过人的悟性和坚韧的毅力,很快就在同学中脱颖而出。他成为该期学员中第一个获准单飞的学员,这一成绩让教官们刮目相看。为了掌握更多飞行知识,他常常废寝忘食地钻研航空理论和飞行技术。

二、抗日战争中的困惑与觉醒

1937年8月14日的杭州笕桥机场,一场改变刘善本命运的空战即将展开。这天清晨,机场警报突然响起。日军20多架轰炸机正从东海方向袭来,这是对中国空军此前炸毁上海日军军械库的报复行动。

当时,由高志航率领的中国空军第四大队刚刚进驻笕桥机场。面对来袭之敌,高志航立即命令部队升空应战。这场空战中,中国空军以零伤亡的代价击落日军6架战机,创造了抗战初期的重要战果。

这次空战让刘善本深受触动。然而,没等他参与更多战斗,蒋介石突然下令航校撤退。航校辗转搬迁,先是到了越南河内,后又迁往昆明。这种不战而退的命令,让刘善本对国民党的抗战决心产生了怀疑。

1938年春,在昆明机场发生了一件令刘善本愤怒的事。那天,日军轰炸机又一次来袭。作为航校教官的刘善本立即驾驶侦察机升空。当他准备向敌机开火时,却发现飞机上根本没有装配弹药。这次空战后,刘善本不但没有得到嘉奖,反而因为"擅自起飞"受到处分。

三个月后,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刘善本驾驶一架最新的美制AT-6教练机升空迎敌,这种机型他此前从未驾驶过。然而当他准备开火时,再次发现飞机竟然没有装配机枪。这两次经历让刘善本对国民党军队的装备管理和作战意志产生了深深的质疑。

1943年,刘善本被选派赴美国接受高级飞行训练。在美期间,他不仅学习了先进的航空技术,还接触到了许多进步思想。当地的华人社区经常讨论中国的时局,延安的抗日根据地成为他们谈论的焦点。

回国后,刘善本被任命为航校高级教官。他发现国民党空军的很多飞机都被闲置,而前线却常常缺乏空中支援。更令他不解的是,一些飞行员竟然被派去执行运送私人物资的任务。

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被调往南京空军总部。在这里,刘善本亲眼目睹了国民党高层的腐败。大量美援物资被倒卖,先进战机被改装成私人座机。一些将领甚至把战机当作走私工具,运送黄金和贵重物品。

这期间,刘善本通过一位老友得到了一本《新民主主义论》。这本书给了他全新的视角来观察中国的现状。他开始秘密搜集延安的相关资料,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1946年初,国民党开始调集大军,准备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此时的刘善本已经官至上尉,被任命为空军第八大队的飞行参谋。在一次军事会议上,他得知国民党空军即将对延安实施大规模轰炸,这让他下定决心采取行动。

三、延安之行的筹划

1946年3月,一本破旧的《新民主主义论》出现在刘善本的案头。这本书是他在南京街头一家旧书摊偶然发现的。当时的南京,国民党正在加紧部署对解放区的军事行动,街头巷尾弥漫着山雨欲来的气氛。

这本书的出现成为刘善本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他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延安的情报。一份来自延安的地下党刊物显示,延安已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军事体系。这与国民党宣传中"延安只是一个穷乡僻壤"的说法大相径庭。

4月初,刘善本获得了一个重要机会。因为他精通美制B-24轰炸机的驾驶技术,被任命为空军第八大队的一架B-24轰炸机机长。这架飞机被命名为"美龄号",是蒋介石送给宋美龄的生日礼物。这个任命让他获得了更大的行动自由。

然而,任命也带来了巨大压力。每次执行任务前,都会有特务人员对机组人员进行严格检查。刘善本必须小心谨慎地进行准备工作。他开始收集延安机场的坐标数据,研究陕北地区的地形地貌,甚至暗中测算从南京到延安的航线。

5月中旬,刘善本通过一位在南京开药店的地下党员建立了与组织的联系。这位药店老板表面上是个普通商人,实际上是共产党在南京的重要情报员。通过他,刘善本第一次向延安传递了自己起义的想法。

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刘善本开始刻意在同事面前表现出对共产党的敌视。他甚至主动请缨参加对解放区的轰炸任务。这种伪装让他成功避开了特务的怀疑。同时,他还通过各种方式考察其他机组成员的政治倾向,为选择可靠的起义人选做准备。

6月初,刘善本第二次秘密接触了地下党员。这次会面是在南京郊外的一个茶馆,他得到了延安方面的具体回应。延安同意接收他起义,并为他提供了详细的机场坐标和识别信号。

6月中旬,第三次接头在一个雨夜进行。地下党组织给他带来了一个重要消息:国民党即将对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他必须在行动之前完成起义。时间紧迫,刘善本开始加快准备工作。

在起义前的最后几天,刘善本回了一趟老家。他没有告诉家人真实意图,只是含糊地说要执行一次重要任务。临别时,他将自己积攒的大部分薪饷留给了家人,并叮嘱他们保重。这成了他与家人的最后一次见面。

回到南京后,刘善本开始着手最后的准备工作。他以检修为名,对B-24轰炸机进行了详细检查,确保万无一失。同时,他还暗中准备了几份延安的地图和联络材料,将它们小心地藏在飞行服里。

四、惊天一跳:驾机北上延安

1946年6月20日,南京机场一片寂静。清晨5点,刘善本带领机组成员登上了那架B-24轰炸机。这架被命名为"美龄号"的轰炸机原本执行的任务是对延安进行侦察。在起飞前的例行检查中,特务人员仔细搜查了每位机组成员,甚至连午餐盒都没有放过。

5点30分,轰炸机缓缓滑向跑道。刘善本按照惯例向塔台报告起飞准备。这时,塔台突然要求补充一次油箱检查。这个突如其来的要求让所有人都紧张起来。检查人员打开油箱盖仔细查看,确认无误后才允许起飞。

轰炸机刚升空不久,南京机场就接到一个紧急电报。电报称有情报显示共产党可能对国民党空军的重要飞机实施破坏行动,要求"美龄号"立即返航。然而此时的轰炸机已经飞出了南京防空网的范围。

在飞往延安的路上,刘善本采取了一系列巧妙的措施避开国民党的雷达监控。他故意降低飞行高度,利用山区地形的掩护前进。同时,他还不时改变航向,制造出一种在执行侦察任务的假象。

上午9点,当轰炸机飞临陕西上空时,地面防空部队发现了这架可疑的飞机。延安立即拉响了防空警报。但很快,地面观察员发现飞机打出了事先约定的信号。这架轰炸机在延安机场上空盘旋了三圈,打出了"起义"的旗语。

降落时出现了惊险一幕。由于延安机场跑道较短,不适合大型轰炸机降落,刘善本不得不采用了一种极其危险的着陆方式。他先是让飞机低空掠过跑道,判断风向和地面情况,然后在第二次进场时将速度降到最低,靠着娴熟的技术成功降落。

飞机刚一停稳,延安机场就被数千名群众围得水泄不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架起义的轰炸机,也是当时延安最大的一架飞机。人们争相把鲜花抛向刘善本和其他起义人员。

但是,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轰炸机的机舱里还藏着一个重要发现。在检查飞机时,工作人员在驾驶舱后部发现了一个密封的箱子。打开后,里面竟然装有大量关于国民党空军的机密文件,包括作战计划、军事部署图等重要情报。

这些文件的价值远超飞机本身。通过这些文件,延安方面得知了国民党空军的详细部署,为后来的军事行动提供了重要参考。文件中还有一份国民党空军的人事档案,记录了大量飞行员的政治倾向,这为争取更多起义飞行员提供了线索。

就在刘善本抵达延安的当天下午,南京方面才最终确认了这架轰炸机叛逃的事实。蒋介石震怒,立即下令通缉刘善本。同时,他还派出特务前往刘善本家乡,抓捕其家人。但此时刘善本的家人已经在地下党的帮助下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五、延安新生活与后来的经历

1946年7月初,延安组织为刘善本和其他起义人员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在欢迎会上,刘善本见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周恩来特别询问了国民党空军的具体情况,对刘善本带来的情报表示高度重视。

起义后的第一个月,刘善本被安排在延安中央军委航空队担任教官。他将自己在美国学到的先进飞行技术传授给解放军飞行员。由于当时延安的飞机数量有限,很多训练都是在地面进行。刘善本创造性地使用木板制作了简易的驾驶舱模型,用于飞行员基础训练。

1946年8月,国民党军队开始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延安决定组建一支正规空军部队。刘善本被任命为空军教导队队长,负责培训第一批解放军飞行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带领学员们利用那架B-24轰炸机进行实战训练。

1947年春,形势日益严峻,延安即将撤离。在撤离前,刘善本带领技术人员将B-24轰炸机拆解,重要零件分别埋藏在不同地点。这些零件后来成为解放军研制新型飞机的重要参考资料。

延安撤离后,刘善本跟随部队转战陕北。在这期间,他除了继续培训飞行员,还参与了多次地面战斗。在一次战斗中,他凭借对飞机性能的了解,成功指挥部队击落了一架国民党侦察机。

1948年,随着解放军在东北战场的胜利,缴获了大量飞机。刘善本被调往哈尔滨,负责组建东北民主联军航空队。在这里,他遇到了多位曾经的国民党空军同僚,他们也先后选择了起义。

1949年初,刘善本参与了接收北平国民党空军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通过他的劝说,不少原国民党飞行员选择留下来为新中国服务。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人民空军的骨干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刘善本被任命为空军某师副师长。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他主动请缨赴朝参战。在朝鲜战场上,他不仅参与了多次空战,还培训了大批朝鲜飞行员。

1953年,刘善本回国后被派往沈阳航空学院任教。他将自己多年的飞行经验编写成教材,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代自己的飞行员队伍。其中有不少学员后来成为了著名的试飞员和航空专家。

1956年,刘善本调任北京,参与了喷气式战斗机的研制工作。他提出的多项改进建议,为中国自主研发战斗机提供了重要参考。直到1965年退休,他始终奋斗在航空事业第一线。

1977年,已经退休的刘善本受邀参加了空军建军30周年庆典。在庆典上,他见到了当年那架B-24轰炸机的部分残件,这些残件被保存在空军博物馆里。这些锈迹斑斑的零件,见证了中国空军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

1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