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实力!2024大学科技创新50强:西交第3,山大华工配得上一流

个大老学长 2024-06-05 07:03:42

据新华社5月30日消息,国内创新服务机构八月瓜科技发布《全国科技创新百强指数报告2024》。报告公布了中国各高校科技创新指数50强名单。

图源:新华社新闻客户端

中国大学2024科技创新排名表,放置于文末。

01

科技创新指数介绍

《全国科技创新百强指数报告2024》全面评估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三大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实力和活跃度,构建起由“企业科技创新指数”“高校科技创新指数”和“研究机构科技创新指数”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遴选出全国科技创新企业500强、高校50强、研究机构50强。

不同于企业的评价指标,“高校科技创新指数”更加关注知识产权运营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技术转移效能。高校专利申请量方面,专用设备制造领最多,其次是仪器仪表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以及通用设备制造业。从各省区市来看,江苏上榜10所高校,位居第一;北京8所,位居第二;广东和上海各有4所,并列第三;湖北、陕西和四川各有3所,并列第四。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报告》指出,清华大学优势明显,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紧随其后,北京理工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北京大学同样表现不俗。

科技创新10强顺序为:浙江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从前10强来看,除了北大是文理医为主,其他都是主要为工科院校或工医强势的综合大学。

文理院校主要是基础科学研究为主,在成果转化方面肯定会处于下风。

图源: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所有

02

部分院校情况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传统名校,C9成员之一。不得不说,西交在科技创新方面令人眼前一亮。网上不少人说西交没落了,这是没有事实根据的。西交在今年三大奖入围终评数量和入围校友数量均居国内前2名。其中入围项目数量8项:自然科学技术奖3项+技术发明奖2项+科技进步奖3项。进入终审的项目数量排名第二,第一完成人校友数量第一(24人),

西安交通大学是工科强校,电气、能动领域是国内霸主,机械、控制、核科学等都是国内第一梯队。8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华南理工大学:在985高校中,不显山不露水,属于比较低调、务实的一所院校。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整体水平位居全国高校前列;5个学科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新能源汽车界的黄埔军校”,入选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以雄厚的原始科研创新能力推动一流大学建设,建有30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42个部省级科研平台,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广东高校首位。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发明专利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稳居全国高校前列,2009年以来以第一专利权人获中国专利奖数量排名全国高校第一。

山东大学:山大一直是国内传统名校,不过一些网友按照录取分数经常把它称呼为“次九”,事实表明,录取分数跟科技创新有时候很难挂上钩。本次排名第8,超过了很多高分院校。

山东大学是文理工医非常平衡的综合性高校,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而成。建有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其他自然科学类国家级科研平台10个。拥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4家直属附属医院。

5个学科进入ESI前1‰,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凝聚态物理、胶体界面化学、微生物、机械、材料学、心脑血管功能修复、新药制造、中国古典哲学等学科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有些方向和领域已处在世界水平。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亚太地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评选中,2020年4名山大校友入选,2021年4名校友,2022年2位山大校友,2023年2位山大校友。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山大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上的能力。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类行业强校。是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信息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医渗透的研究型大学,成长为国内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的源头,创新人才的基地。

本科生国内外深造率超过2/3,其中出国(境)深造率超过1/5。在“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中名列前茅。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是A+学科,国内顶流水平。

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2个,共建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工业创新中心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首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1个,其他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5个。在珠三角、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设立研究机构,与成都市共同建设高校成果转化产业带,携手打造中国“西部硅谷”。

限于篇幅,其他院校不再一一赘述。

03

回顾与建议

每年发布的全国科技创新百强指数从重点关注知识产权运营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技术转移效能力等指标来评价各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全力以赴进行科技创新、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是各高校需要重点关注的任务。

备注:文中如有引用的图或表均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文仅为编者观点,带有局限性,不作任何决策依据。

图源:北京日报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