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学习过程中的加减法

斯威国学 2024-03-18 21:05:09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可以说,学习是这世界上最简单的事。不信的人可以看看上小学之前小孩子,几乎没有哪个家长不惊呼,我家娃莫非是天才?!这个阶段的孩子想象力丰富,用蛋壳当雨伞,把房子建在太阳上,在太空中漫游,没有孩子不敢想的。从完全不会说话到三岁就能掌握一千个词汇,孩子奶声奶气的问题能问住成年人。很多东西不用刻意教,孩子学一遍就会。如果按照这种学习速度、这种过目不忘的本领,天才是没跑的。

直到孩子上了小学。

陪读的家长,能崩溃到心梗。随着孩子们的差距拉大,家长们开始认为自己已经认清现实,并且接受现实,我家孩子应该不是天才,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孩,甚至啥都不是。尤其初、高中的家长,要是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家长就会感叹,儿孙自有儿孙福,我能怎么样呢!随他去吧!这样的孩子,在学校也不受老师和同学的待见。

这是成绩不太好的孩子。

即使是成绩好的孩子,成年之后也是大概率沦为平庸之人,只有极少数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天才陨落了吗?还是孩子本身就是平庸的?

当然不是。因为这世界上除极少数天才和智力有缺陷的人,大多数人智商都差不多,都很聪明。

我们先谈从学一遍就会变成教无数遍都不会的学习问题开始。

学习需要这样的状态,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两者并行,缺一不可。

为学日益是我们主观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越深入,越准确越好,这是一个向下的状态。知识一天比一天多就对了,是进步。我们学习都是由表到里,由浅入深的过程。比如数学,我们从认识数字,学习一加一等于二开始,到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再到导数、微积分,中值定理,知识在增加,而且越来越深。我们学语文,从认识汉字和拼音开始,到学习词组,句子,简单的文章,写100字作文,然后学长篇课文,古文,考试越来越难,对作文的要求也在提高。为学日益,知识越多越细化,越深入,越准确。

考试容易出错,说明学得不准确。

我身边也有一些人,多年来一直在孜孜不倦的学习路上,但是你看这些人,并没有因为知识的增加,学习和生活发生改变,你就知道,这些人没有进步。

学习不准确,学了很多但是没有进步,这就涉及到为道日损。

为道日损是主观对客观的理解,越宽泛,越简单越好。一天比一天少,这是回归本源,是向上的一个状态。我们看前面的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越深入学习,越复杂。如果你要接近于道的话,是不是就要反过来?万物归三,三归二,二归一,一是有,有是无,无就是道。所以说,我们对道的理解越简单,就越接近于道的真相。如果我们用一大堆理论去论证道是什么的话,离道的真相就太远了。

从网上找了一张二叉树图可以表示道生成万物的过程。

上面这张图相对抽象。我比较喜欢横过来的图,看下面这张图,宇宙大爆炸的过程也是道生成万物的过程。

这里说明一下,前面讲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跟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并不冲突。道生一,一就是太极,一是阴阳两者的集合。老子认为无论什么事情,都分为阴阳两个属性。叫万物负阴而抱阳。太极生两仪,这个两仪就是阴和阳。阴阳互动会有三种变化和四个现象。三种变化是阴阴,阳阳和阴阳,这就是所谓的二生三。两仪生四象,四象就是阴阳、阳阳、阴阳、阳阴。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两个属性互动才会发生、发展。

了解到这一点,再看上面的图,道是无,无生了一个有,这个有就是A,从A点生出两仪B和C,B和C依次生出DEFG,DEFG再生出HIJKLMNO,HIJKLMNO再生出16个,16再生出64,64生出128,直至无穷无尽。当我们处于其中任何一个位置的时候,比如9,我们如果就9这个位置思考问题,就会被困住,怎么办?往回溯,往本源的方向回溯,到D,再到B,再到A,至无。道是无,无中产生了一,这个一就是有,叫做无中生有,这里的有就是A。A之外就是客观世界,就是道,道是虚的,无穷尽的,怎么往里装东西都装不满它,在里面任意取用东西,怎么都用不完。道之深远,就像是所有事物的发源地。这就是第三章的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我们在客观世界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是无穷尽的。

这样讲,可能会比较抽象。举几个例子。

我经常听到有人说,要活在当下,从上面那张图中,我们会看到,活在当下是被困住的。比方说,孩子考试考不好,有些家长就拿来更多的卷子让孩子去刷题,这是没有用的。家长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往回溯,看孩子错误的地方,有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这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很有可能是更早之前的知识点没有掌握。往回溯,哦,是五年级下学期开始学的,那个时候孩子就没有理解,就从五年级下学期开始补。以上这些,不少人也知道这样去做。

但是,还有一些更深的,比如孩子容易计算错误,怎么回事?家长会指责孩子孩子粗心、笨。这其实是孩子的定力不足,大脑不专注,貌似坐在那时做题,思想已经不知道云游到哪里去了。这时候要让孩子多练专注力,比如40分钟专注读一本书,如果跳出情境,就把自己拉回来,逐渐减少出情境的次数,直至最后40分钟完全沉浸在书中。然后再延长专注时间。

再比如说,一个孩子说自己抑郁。家长可能就会说,你怎么可能抑郁呢?振作起来啊!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抑郁是矫情,装的。还有人建议抑郁的人多去运动。这些都是就抑郁这个点去动,起不了多大作用。我们需要的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就要回溯,从根上解决问题。可以这样问,你上小学可抑郁?不抑郁。上中学可抑郁?有点。初三有抑郁?初三有。初二可抑郁?初二好像有点。初二下学期可抑郁?抑郁。上学期呢?上学期好像有点抑郁。上学期发生什么事情了?被女同学甩了一巴掌。这就找到问题的关键点,从这个关键点去做工作,就容易了。

所以说,如果一个人懂得回溯,就有了化繁为简的能力,融会贯通也在“本”这个位置,学习起来会非常轻松,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起来更是轻松。从末回到本,再从本到末,随时可以停下来纠偏。现实显然并不是这样。现实生活中,我们多数人都能做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

有人说,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孩子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他们大脑中没有那么多杂念,所见即进入大脑,所以学习很快,而成年人绝大多数都处于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主观已经不能完全映现客观,发生了扭曲。所以,孩子发生这种情况,就会从学一遍就会,变成学无数遍都不会。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在扭曲的问题上是无法回溯到真正的起源的。有些家长看到老师来电,第一反应是大惊失色,我家孩子又闯祸了!主观扭曲了。因为老师来电话,有可能是别的事,即使老师打你一百遍电话都是关于孩子跟其他同学发生矛盾的事情,你也要把自己的主观先放下。主观反映客观怎么反映?是老师打来电话,这就行了。接下来,再听老师怎么说。

这是我们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要做的事,是必须要修炼自己的地方,也是我们需要帮助孩子的地方。减法,就要放下主观的执念,进入到客观世界,让主观尽量接近于道。

放下主观的执念要做哪些事情呢?

第四十八章(二)

1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