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大战中李密手下拥有精兵强将,为什么还会败给王世充?

雁芙说历史 2023-07-29 07:09:01

618年,李密带着瓦岗军30万精锐在童山脚下击败了天下第一大精锐部队——骁果军。

瓦岗军由此威震天下!

谁知才没过几个月,王世充突然率军袭击瓦岗军,李密当即决定亲率瓦岗军主力在北邙山一带迎击王世充。

可李密万万也想不到,这一战,不仅葬送了强盛一时的瓦岗军,而且李密逐鹿中原的梦想也就此终结。

而昔日强盛无比,天下民军之首的瓦岗军经此战之后,连垂死挣扎都没挣扎一下,直接走向败亡。

事实上,邙山之战中,李密本来可以一举攻灭王世充的,可他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直接导致了邙山之战的最终失败。

这一切,还得从李密和宇文化及手中的骁果军大战开始说起。

瓦岗军击败天下第一强军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扬州)已经待了两年,迟迟不肯回长安,而杨广手下的护卫军队骁果军,是隋朝军队精锐中的精锐,这些士兵多是西北关中人。

由于长期滞留在南方,士兵们思念家乡,对杨广不愿回长安的决定十分不满,人心日益不安,骁果军将领于是借机利用士兵们归心似箭的心理发动兵变,并拥立宇文化及为首领。

几天后,宇文化及和骁果军将领勾结起来,弑杀了杨广,掌握了天下第一精锐——骁果军。

宇文化及也知道士兵们思乡心切,于是打着要带这十余万骁果军西归长安的旗号朝着长安方向进发。

然而,宇文化及要想带着这支军队返回长安,则必须经过瓦岗军的地盘,而且宇文化及军中十分缺粮,毕竟十余万人每天的粮食消耗是很高的。

正好回长安的必经之路上,有瓦岗军控制的黎阳粮仓。

所以,对于宇文化及来说,不管他是单纯地返回长安还是说补充粮草的需要,都要经过瓦岗的地盘,补充粮草也得从瓦岗的地盘上补充。

双方由此必然会爆发一场大战,宇文化及明白这一点,李密也十分清楚。

最重要的是,此时洛阳城内的另一个人更加清楚,而且打起了坐收渔翁之利的算盘。

洛阳城作为隋朝的东都,杨广原本是让皇孙越王杨侗留守此地,并配备了文武大臣,杨广被宇文化及弑杀后,杨侗在洛阳宣布登基,改元皇泰。

此时,洛阳分为两股势力,一股是杨广留下来辅佐杨侗的朝廷重臣,以元文都为首,另一股是掌握兵权的王世充。

王世充这个时候还只是一个手握兵权的隋朝大臣,尚未自立为王,但他的野心已经十分膨胀了。

杨广被杀后,他的孙子杨侗想替他报仇,于是元文都想到了一个绝妙的计策!

他非常清楚,宇文化及要回长安,必须经过瓦岗军的地盘,两边必然爆发一战,但李密的处境实则是进退维谷。

因为瓦岗的东边是洛阳,西边是宇文化及,如果李密全力和宇文化及交战,他又担心王世充从背后袭击他,到时候瓦岗军势必遭到东西夹击,弄不好就得玩儿完。

想到这一层的元文都,当即就以隋朝皇帝的名义派人招降李密。

在这份招降书中,朝廷方面不仅承认了李密魏公的称号,而且还许诺,如果李密能击败骁果军,宰了宇文化及,为杨广报仇,事成之后,他就可以入朝辅政,担任太尉兼中书令,并兼任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

元文都谓卢楚等曰:“今仇耻未雪而兵力不足,若赦密罪使击化及,两贼自斗,吾徐承其弊。化及既破,密兵亦疲;又其将士利吾官赏,易可离间,并密亦可擒也。”——《资治通鉴》

这仨职务在那个时候,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太尉是武将之首,中书令是宰相之首,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是掌握兵权的。

对于李密来说,这诱惑实在太大了。

因为杨侗年纪尚还小,李密如果成了辅政大臣,实际上就可以把杨侗变成傀儡。

虽然隋朝已经江河日下,但隋朝作为天下正统,还是有着巨大政治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所以李密一旦去辅政,他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再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最重要的是,李密深知和宇文化及一战是无法避免的,既然不可避免,反正洛阳那边也想杀宇文化及,不如直接答应了,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交战时,洛阳方面在背后袭击自己。

就这样,李密接受了隋朝的招降,正式以隋朝大臣的身份讨伐宇文化及。

而洛阳城内的元文都,他的目标是,让李密和宇文化及火拼,到时候两败俱伤,既削弱了义军,又打击了宇文化及,洛阳即可收渔翁之利。

但李密一开始并不打算和宇文化及硬拼,他明白宇文化及缺粮严重,所以故意对宇文化及表示,自己可以为宇文化及提供粮草。

宇文化及这种政治军事上的废柴,收到信后,当场就信了李密,他不知道自己已然中计。

此后,宇文化及原本由于粮草不济,所以军队每天吃饭都是限量的,收到李密的信后,他当即决定让大家敞开肚子吃。

李密的意图很简单,加速让宇文化及耗尽粮草,只要宇文化及的粮草一旦耗尽,必然军心大乱,士气低落,到时候可一举荡平宇文化及。

化及与密相遇,密知其军少食,利在急战,故不与交锋,又遏其归路,使不得西。——《隋书》

谁知,就在宇文化及的粮草即将耗尽之时,瓦岗内部出了叛徒,投降了宇文化及,并且把李密的计谋告诉了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这才恍然醒悟,当场大怒,于是立马集结军队,要跟李密拼个你死我活。

后知其计,化及怒,与密大战于卫州之童山下,密为流矢所中,顿于汲县。化及力竭粮尽,众多叛之,掠汲县,北趣魏县。其将陈智略、张童仁等率所部兵归于密者,前后相继。——《旧唐书》

双方在童山脚下展开了一场硬碰硬的大战!

就这样,天下第一精锐骁果军和天下民军之首的瓦岗军激战24小时,战况极其惨烈,瓦岗军一度不支,连李密都中了箭,差点被骁果军擒获。

但瓦岗军作为天下民军之首,也不是吃素的,激战一天之后,骁果军被击溃,瓦岗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自此以后,骁果军由于缺粮,加上统帅也是无能之人,很快便自行崩溃。

但这一战对于瓦岗军来说,也是一次惨胜,虽然击败了天下第一精锐,可瓦岗军自身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瓦岗军的精锐士兵大多数死在了这一战,元气大伤,剩下的那些士兵,战斗力非常一般,短期之内已经难以再掀起什么风浪了。

然而,就在李密和宇文化及大战之时,王世充发动兵变,控制了洛阳全城,大权独揽,并且将杨侗变成了傀儡。

当得知李密和宇文化及激战后,王世充当即看准了这是一次消灭李密的机会。

于是亲率大军对瓦岗军发起了袭击,正在金墉城的李密闻讯后,留下王伯当守大本营金墉城,徐世勣镇守黎阳,亲领精兵出偃师(今河南偃师东),在邙山南麓摆阵迎战王世充。

然而,李密万万也想不到,自己将犯下致命的错误,直接葬送瓦岗军,自己逐鹿中原的梦想也将为这个错误买单。

邙山之战,瓦岗军败亡

很快,王世充便在洛阳的军队中挑选2万余人,其中包括2千余精锐骑兵,屯兵于通济渠,并在河上架设三座浮桥,随时准备大举进攻。

李密得知消息后,于战前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会上,瓦岗大将裴仁基提出了一个绝佳的建议:

王世充倾巢而出,那么老巢洛阳必定空虚,我们可以一边派兵扼守各个紧要关隘,据险守卫,挡住王世充的进攻,再派3万精兵悄悄绕路逼近洛阳,并且做出要攻取洛阳的态势。

王世充知道老巢受到攻击,等王世充回去救援,攻洛阳的军队就迅速撤兵,而瓦岗紧要关隘则按兵不动,如果他再回来进攻瓦岗,我们则再度进攻洛阳,让王世充在洛阳和瓦岗之间来回奔波,疲于奔命,到时候必定被我军击破。

密召诸将会议,裴仁基曰:“世充悉众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世充还,我且按甲;世充再出,我又逼之。如此,则我有馀力,彼劳奔命,破之必矣。”——《资治通鉴》

不得不说,裴仁基这个建议在瓦岗军元气大伤的当口,是一条绝佳的策略,一旦施行,历史可能就改写了。

李密当时听完,也当即表示赞同。

而且还进一步说道:

王世充所部有三个优势,一是武器精良,二是执意要深入东进瓦岗地盘,三是缺粮严重。

所以,王世充因为缺粮,急于求战,我们只需要凭借坚城固守,尽量不与敌军交战,让王世充求战不得,不出十天,等王世充粮草耗尽,军心不稳,士气低迷时,再一举出击,便可取下王世充首级。

谁知,此话一出,立即遭到了为数众多的将领反对!

这些反对者们认为,王世充此次来进攻的军队也就两万余人,人数并不多,而且以前王世充跟瓦岗军交战,就从没赢过,一个败军之将,难道我们还怕他?

甚至他们还搬出了古代兵法,说道:

兵法有云,如果比敌军多一倍,则可与之战,何况瓦岗军比王世充的军队要多出好几倍,哪儿有畏缩不战的道理。

而且江淮新归附的将士,希望借此机会建立军功,求战意志强烈,如果畏缩不战,正好可以利用这些将士的强烈高昂战意,我军必定坚不可摧。

事实上,这些反对者们,要么是新归附的江淮将领,要么是刚刚投降过来的骁果军将领,比如陈智略、樊文超等,还有就是瓦岗军内部的单雄信、程咬金等人。

这些人各有各的想法,单雄信的江湖习气比较重,程咬金根本不懂兵法,此时求战可能也是出于猛将的本能反应。

而陈智略、樊文超等人,都是新归附的将领,初来乍到,也没啥功劳,他们希望借机立下战功,好求得在瓦岗的立足之地。

史载,当时有七八成的将领主张正面迎战,这种意见直接占了绝大多数。

李密面对众多将领的求战主张,终究还是心动了,他当即决定亲率大军与王世充一战!

陈智略、樊文超、单雄信皆曰:“计世充战卒甚少,屡经摧破,悉已丧胆。《兵法》曰‘倍则战’,况不啻倍哉!且江、淮新附之士,望因此机展其勋效;及其锋而用之,可以得志。”于是诸将喧然,欲战者什七八,密惑于众议而从之。——《资治通鉴》

这时,裴仁基认为正面交战必无胜算,所以他依然对李密苦苦相劝,可李密心意已决。

自从打败了天下第一精锐骁果军后,李密已经听不进逆耳忠言了,于是当场否决了裴仁基的建议。

无奈之下,裴仁基只是叹息道:明公将来必定后悔!

另一边,瓦岗军内部还有一个将来会名垂青史的厉害人物,只不过此人目前只是一个芝麻小官儿,还没什么人知道他。

这个人就是魏征,他收到李密决定要和王世充正面对决的消息后,当即找到李密的长史郑颋说道:

魏公虽然在童山大战中打赢了宇文化及,但瓦岗精锐多数也在这一战中报销了,剩下的士卒士气低落,战斗力低下,这种情况下,跟王世充打仗,是极其不利的。

最关键的是,瓦岗虽然控制了天下粮食储备最多的粮仓,却没有控制储藏钱财府库,所以在战场立功的将士往往得不到相应的赏赐,因此战斗意志并不高。

如今局势下,王世充又缺粮,不如占据险要,紧守关隘,不与王世充正面交战,等到王世充粮草耗尽撤退时,再率军追杀,这才是取胜之道。

魏征的建议,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王世充缺粮,求战心切,我偏不跟他打,就跟他耗着,等他粮草耗尽,再趁他病,要他命。

这与裴仁基的正确意见不谋而合,可郑颋听完却认为魏征这是老生常谈,根本不搭理人家,气得魏征当场拂袖而去。

就这样,李密做出了一生当中最错误,也是最为致命的一个决定!

数日后,李密派出主战将领单雄信进驻偃师城北扎营,而李密本人则亲率主力大军进驻到附近的北邙山上,既形成犄角之势,又方便李密在高处观察战场形势。

而另一边的王世充,已经准备好了一切,李密决定正面对决的部署,正合王世充之意。

很快,王世充作为进攻的一方,率先出招。

为了对付号称“飞将”的单雄信,王世充十分贴心地为他准备了见面礼,他在所部2000余精锐骑兵中,再次认真挑选了数百名精壮骑兵,用于进攻单雄信的大营。

按理说,几百人规模的骑兵而已,单雄信手中的兵力至少是过万的,敌军这几百人都不够塞牙缝的。

但接下来战场上发生的一幕,简直叫人大跌眼镜!

王世充这几百精锐骑兵向单雄信所部发起冲击后,只见那些精锐骑兵在单雄信阵营中横冲直撞,冲击力极强,单雄信所部很快就处于下风。

身在北邙山上的李密远远望见这一幕,赶紧就派出号称“万人敌”的大将裴行俨(裴元庆的原型)领兵支援单雄信。

裴行俨果然不愧是个猛人,当他突入战场后,敌军骑兵在他的冲击下,差点就崩溃。

关键时刻,敌军突发奇想,当即张弓搭箭,几支箭矢顿时向裴行俨射去,这位猛人虽然很能打,但再厉害也挡不住弓箭,被当场射翻坠马。

敌军见状,迅速冲过来,眼看着裴行俨就要被乱刀砍死。

谁知,突然间,半路杀出一个更加生猛的人——程咬金。

只见程咬金迅速突入战场,抱起裴行俨放到自己的马上,两人同乘一匹马立即逃离战场。

敌军骑兵一看他们要跑,当然也不肯放过他们,于是一群敌军迅速追了上去。

由于程咬金的战马驮着两个人,所以速度自然跑不过敌军的良马,两人很快就被追上。

这时,敌军冲在最前面的一名士兵提起马槊就刺过去,直接从后背扎进了程咬金的身体,从前胸穿透而出,咬金兄直接被扎成了贯穿伤。

按理说,这俩猛人都受了重伤,这下可要完蛋了。

可接下来的一幕惊呆了所有人!

只见程咬金当场反身折断了那根马槊,顺便一刀结果了那名扎伤他的敌兵,这一幕直接吓坏了后面的追兵,不敢再追,于是二人得以脱险。

行俨先驰赴敌,中流矢,附于地;知节救之,杀数人,世充军披靡,乃抱行俨重骑而还;为世充骑所逐,刺槊洞过,知节回身捩折其槊,兼斩追者,与行俨俱免。——《资治通鉴》

此战,单雄信所部折损过半,损失惨重。

由此可见,瓦岗军的精锐确实在童山之战大部分报销了,剩下的这些士卒,战斗力低下,难成气候,连王世充的几百精锐骑兵都挡不住。

李密虽然首战失败,但他亲率的8000“内军”主力并未受损,此时尚有一战之力。

可王世充并没有给他喘息和重新部署的机会。

当天夜里,王世充就秘密派出了一支200余人的精锐骑兵,悄悄进入北邙山北面的山林中隐藏起来,为第二天的大战做准备。

等到天刚蒙蒙亮时,王世充亲自率领所部大军突然对李密的大营发起进攻,李密都还没来得及排兵布阵,战斗就打了起来,战局瞬间陷入混乱中。

但李密手底下这支部队毕竟是瓦岗军中最精锐的部队,双方激战之后,迅速陷入胶着状态。

正当两方打得难解难分时,王世充祭出了准备很久的大招!

他在战前早就找好了一名长相酷似李密的人,将其绑起来押着在战场上眼界开阔的地方四处游走,并高声大喊:我们已经抓住李密了!

本来正在战场拼命的瓦岗军士兵一边忙着砍人,一边远远望去,误以为李密真的被擒获了,于是瓦岗军开始出现慌乱的迹象。

这一步完成之后,王世充接着放出杀招。

昨夜藏在附近山林中的精锐骑兵突然杀出,但他们并不直接冲进战场与瓦岗军交战,而是在瓦岗军营寨后方四处点火。

正在拼杀的瓦岗军一看后方起火,军心在连番打击下,瞬间大乱,战场局势迅速呈现一边倒的状态,瓦岗军随即大溃,士兵们纷纷四散奔逃。

李密眼见败局已定,好不容易才聚集了一万余败兵,逃往洛口。

战方酣,使牵以过陈前,噪曰:“已获李密矣!”士卒皆呼万岁。其伏兵发,乘高而下,驰压密营,纵火焚其庐舍。密众大溃,其将张童仁、陈智略皆降,密与万馀人驰向洛口。——《资治通鉴》

在这里,李密突然发现了一个可以直接灭了王世充的机会!

镇守洛口仓的是邴元真,李密一直都知道这个人是有问题的,可邴元真是翟让的旧部,李密杀了翟让之后,为了瓦岗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一直没对邴元真下手。

如今李密战败,他料定邴元真一定会派人联系王世充,商谈投降事宜,而王世充肯定会前来受降并接收城池。

李密的计策就是在洛水旁设下伏兵,等王世充带着军队前来洛口,渡河渡到一半的时候,纵兵出击,一举灭了王世充。

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李密精心设计的伏击战,结果王世充却是毫发无伤!

因为李密派出去侦查的士兵,不知道什么原因,王世充的大部队都过去了,他们竟然毫无察觉,因此也更不可能及时向李密发信号了。

等李密发现时,王世充的部队已经到渡完河,进入河对面了。

一场绝妙的伏击计划,因为几个非常不专业的侦察兵,就此泡汤,李密翻身的机会也就此终结。

密知而不发,因与众谋,待世充兵半济洛水,然后击之。世充军至,密候骑不时觉,比将出战,世充军悉已济矣。——《资治通鉴》

无奈之下,李密只好带着残部退守虎牢关,李密前脚刚走,邴元真迅速献上洛口仓,投降了王世充。

原本,李密打算投奔镇守在黎阳的徐世勣,因为瓦岗军虽然战败,但还有大片的地盘还控制在徐世勣手里,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但徐世勣是翟让的旧部,当初李密杀翟让的时候,徐世勣被砍成重伤,差点死去,李密因此信不过徐世勣。

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李密手中的精兵猛将没了,地盘也控制在徐世勣手里,他觉得走投无路了,于是率部投降了李渊。

然而,仅仅不到一年时间,李密试图脱离李渊,聚集旧部,东山再起,结果半路就被李唐的大将盛彦师给干掉了。

至此,一代枭雄李密,终结了自己的一生。

李密在北邙山战败后,单雄信当即就率部投降了王世充,镇守偃师城的郑頲,就是不听魏征忠告的那个长史,也是很爽快地献上城池,宣布投降。

瓦岗军其他核心猛将,如裴仁基、裴行俨父子,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等猛将数十人,悉数被俘,另有不少文臣也一并落入王世充手里。

自此以后,瓦岗军彻底瓦解,走向败亡。

而瓦岗军出身的核心将领中,一部分最终投效了李唐,纳入李世民麾下效命,比如徐世勣、秦叔宝、程咬金等,一部分投降了王世充,比如单雄信等。

李密究竟败在哪里了呢?

首先,是瓦岗军内部的问题。

瓦岗军虽然在李密的努力下,迅速发展为天下民军之首,实力冠绝一时,但其内部也存在很多问题。

瓦岗军本来最开始就是由各路不同的匪帮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军队,与其说是军队,不如说是一种松散的联盟。

所以,他们内部不同派系之间,谁也不服谁,江湖习气和流寇思维很严重,而且这种基于江湖习气形成的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各种江湖潜规则,哥们义气,都严重削弱了军队的团结和凝聚力。

这里面,翟让和徐世勣、单雄信等属于原始股,而且这些原始股又不断吸纳了新归附的义军或者匪帮,才得以壮大。

李密属于后来者,但他又是一个后起之秀,他在瓦岗凭借各种功劳,迅速建立威望和培养出自己心腹,比如秦叔宝、程咬金就曾经统领李密的“内军”,是当做心腹对待的。

而裴仁基、裴行俨父子,属于隋朝官军系统,包括秦叔宝也是,都是李密壮大瓦岗后投奔过来的。

这样一群人,成分十分复杂,有来自匪帮,有来自义军,还有来自官军,也有大户人家出身的,要想把这群人改造成一支纪律严明,高度忠诚,重视团队合作的正规军,是很难的。

而且李密没有时间去改造,因为自从瓦岗军出现后,就长期忙于作战,根本没时间去改造。

李密带着这样一支成分复杂,利益关系、潜规则盘根错节的军队,早晚会出事。

其次,李密在邙山之战的决策错误。

一开始,连李密自己都认为,王世充粮草匮乏,急于求战,最好的策略就是坚守不战,等王世充粮草耗尽退兵时,再纵兵出击,一举消灭王世充。

可瓦岗军内部大部分将领求战心切,李密显然是一时间没经受住这帮将领的求战,以至于做出了错误的决策。

当年司马懿为了避免和诸葛亮正面交战,但众多将领也是求战心切,可司马懿愣是不远千里向皇帝请示是否出战,不惜借皇帝的力量来避免和诸葛亮硬碰硬。

要知道,瓦岗军在和宇文化及的骁果军大战之后,精锐损失殆尽,根本没能力和王世充决战,李密当然明白这点,所以一开始他是赞同裴仁基的观点的。

李密虽然上头没得请示,因为瓦岗军中他最大,但作为一方枭雄,做最后拍板的人,他却不顾战争规律,冒险与王世充正面作战,结果招致大败,葬送瓦岗基业。

这也说明,李密距离真正雄才伟略的人,还是有差距的。

其三,李密骄傲了。

自从打败了天下第一精锐部队骁果军之后,李密似乎有点膨胀了,而且以前王世充和李密多次交手,从没赢过,所以李密对王世充有轻视之心。

密新破宇文化及,有轻世充之心,不设壁垒。——《旧唐书》

甚至在扎营的时候,根本不设壁垒,这明显是不把王世充放在眼里,但也产生了轻敌之心,给了王世充机会。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隋书》

注: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搜索,侵删。

0 阅读: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