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从防人之术探析刘邦、项羽的成败

为什么学历史 2024-12-14 16:24:43

古往今来,团队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一帆风顺,也可能遭遇挫折,面临困厄时,有人会坚定信念,有人会动摇,俗话说:“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这时,非常考验领导者的智慧,处理得当就能转为危机,处理不当就会遭致失败甚至灭顶之灾。

刘邦、项羽带领各自的团队一路打拼,过程中遭遇过各种情形,因认知、思维的差异,他们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造成不同的影响,导致不同的结果。“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团队成员形形色色、良莠不齐。团队管理除选人、用人之外,还需考虑如何防范风险,化危为机,本篇重点分析刘、项对团队成员不同的态度和举措,一窥他们成败的原因。

一、对待叛徒

提到叛徒,很多人都很痛恨。在鸿门宴上就出现了两位,一位是刘邦手下的左司马曹无伤,一位是项羽的叔叔、左尹(左丞相)项伯。

曹无伤见刘项两家实力悬殊,便向项羽密告说刘邦要做关中王、封子婴为相,霸占所有珍宝,野心昭然若揭。项羽听后大怒,要率军攻打刘邦。

项伯作为项羽军中的高级官员,知道此项计划后连夜跑到刘邦大营,将军事机密泄露给昔日的救命恩人张良,叫他逃走。刘邦获悉后赶紧拉拢项伯,并约定为儿女亲家,“糊涂虫”项伯满口答应。鸿门宴上,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时,项伯拼命保护“亲家”刘邦。

对于两位叛徒的行为,刘、项二人的处理截然不同。

1. 项羽的态度

当鸿门宴上听到刘邦的一番申辩后,项羽毫无心机地脱口而出,把曹无伤出卖了。“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主动送上门来的内应,就被他一句话轻易葬送了性命。

对于走漏风声的叔叔项伯,项羽毫无责怪,继续任用。鸿沟议和时,项伯还劝说项羽放了刘太公和吕雉,失去了唯一的筹码。项伯不知不觉中一直在坑侄子。

2.刘邦的态度

刘邦知道曹无伤出卖他后,回到军营,毫不手软地立刻杀了曹无伤,永绝后患。

刘邦知道项伯的身份与职位后,百般拉拢,这项决定非常正确,几次关键时刻项伯帮了刘邦大忙。项羽战死后,刘邦赦免了项伯,并赐姓为刘,但绝口不提儿女亲家之约,这只是他的拉拢手段。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一比较,可见项羽缺乏大是大非的观念,纵容内奸,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刘邦做事待人非常果断,除恶务尽,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对待武将

战争年代,武将就像“双刃剑”,征伐天下、杀敌制胜需要他们,但他们手握兵权,一旦心生异心,很可能尾大不掉,甚至取而代之。对武将既要任用,又要防范,历朝历代莫不如此。“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手握重兵的下属一旦造反,很容易得手,刘、项二人是如何对待武将呢?

1. 项羽的防范

巨鹿之战后,章邯率二十万秦军投降项羽。项羽担心秦军人心有变,人员又众多,存在很大隐患,为杜绝风险,他留下了章邯等三位“光杆司令”,将二十万秦军全部坑杀。这一处理简单粗暴,虽解决了风险,但伤及无辜,为后来三秦之战的失败埋下伏笔。

荥阳之战时,陈平献策使反间计,结果项羽不加辨别就轻易上当,猜忌钟离眛、周殷等大将。结果大司马周殷叛楚降汉,导致南方战线失守,钟离眛遭猜忌不被重用后,在垓下之战时逃离楚军,项羽很快在垓下被围剿。

2. 刘邦的防范

对于军事才能杰出的韩信,刘邦是任用与防范并重。刘邦沐浴斋戒,登坛拜将,仪式感很足,韩信很感激。但刘邦对他还是有不少防范措施,如:①安排心腹曹参、灌婴等人在韩信手下,相互牵制;②并未将全部军队交给韩信,刘邦自己还留有不少军队,彭越也不受韩信节制;③当韩信在成皋之战和垓下之战时按兵不动、与刘邦讨价还价时,刘邦直接闯入他营中夺了兵权,带走了精锐部队,让他重新招募士兵。可见刘邦在重用韩信的同时,也时刻在警惕、防范他。

楚汉战争结束后,两次改封,为防止他在齐地做大,把他从齐王改封为楚王,后来又把他抓到身边降为淮阴侯,收回他对军队的掌控权。

从刘项二人的措施比较,项羽行事则考虑欠周全,鲁莽行事,胡乱猜忌,把多位大将推向了敌对的刘邦阵营。刘邦确实“善将将”,对武将恩威并重、奖惩并用,做到收放自如。

三、对待文臣

《孙子兵法》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两军对垒,光靠军事实力是不够的,还要文臣谋士的出谋划策。项羽手下谋士仅有范增,刘邦手下有萧何、张良、陈平等众多贤才,两人对待文臣有何差异呢?

1. 项羽的举措

项羽对谋士范增缺乏足够的信任与重视。从鸿门宴到荥阳之战,老奸巨猾的范增多次献计策,但项羽不予采纳,错失多次良机。陈平使反间计时,不加甄别,反而怀疑范增有贰心,有意疏远他,范增知道后大怒:“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原请骸骨归!”愤然离去。

陈平当年在项羽手下效力,当殷王司马卬背楚降汉后,陈平遭到项羽的责备和猜忌,他提出的计策也不被采纳。于是他挂印封金,偷偷逃走去投奔刘邦。

2. 刘邦的举措

刘邦对陈平的态度与项羽截然相反。陈平刚来投奔时,周勃、灌婴进谗言说陈平“盗嫂”、贪污索贿、“朝秦暮楚”,刘邦心生狐疑,找他深入交谈后,疑虑全消,给予丰厚赏赐,并任命为护军中尉,监督诸将。

“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

《史记·陈丞相世家》

楚汉相持阶段时,陈平提出用反间计离间项羽君臣时,刘邦拿出四万金黄金给他,让他尽管去花,并不过问用在哪里,没多久就果然成功。

陈平是刘邦倚重的谋士,“六出奇计定天下”,可与张良比肩,但刘邦对他封赏并不高,食邑五千户,侯爵排名第47位,可见刘邦是有防范心理的。

张良是刘邦的首席谋士,刘邦对他言听计从。刘邦给张良的经济封赏最丰厚,让他自择齐地三万户作为食邑,第一功臣萧何最初才八千户,张良非常了解刘邦,知道兔死狗烹的道理,他婉言谢绝了,只选择了留县的一万户食邑。刘邦虽然把张良作为“汉初三杰”,评价非常高,但对张良的政治封赏很低,张良的侯爵排名第62位,甚至不如曾背叛刘邦的雍齿(排名第57位)。

刘邦对头号功臣、老战友萧何也有过猜忌,萧何只能自污名节来自保。这还不够,刘邦曾一度将萧何下狱。

对待谋士文臣,能否明辨忠奸,是大胆任用,还是怀疑猜忌,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大局成败。项羽显然缺乏对人性的洞察与思索,听不进不同意见,猜忌过度,导致人心涣散。刘邦能辨是非、知取舍,战争、和平年代对文臣采取不同策略,用人之际能充分授权,功成之后打压防范。

四、小结

“人心隔肚皮”,尤其是在动荡的年代,为了利益、为了生存,背叛时有发生。如何选人、用人、防人值得深思,毫无疑问,刘邦胜出一筹。

刘邦遭遇多次背叛,他的猜忌心不亚于项羽,对丰沛集团、对投奔人员都有过猜忌,但他授权有度,防人有术。既大胆任用,又不动声色地加以防范。虽有防范过度,但总体来看,刘邦是人才管理的大师,是一个杰出的CEO。

项羽之所以在人才管理上失败,是对该防备的没有采取措施,对该任用的却是猜忌,导致众叛亲离,自己在历史舞台上黯然出局。

团队管理的得失成败因素很多,以上分析,仅是管窥之见。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