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莹和黄玲的姐妹情,是《小巷人家》最好看的戏份。
第九集,姐妹俩在李婶面前八卦王勇家的事儿。黄玲看着宋莹说,可怜周青母女,每天活得战战克克。
宋莹点头会意,李婶不明所以。
黄玲连忙改口,“战战兢兢。”
黄玲为什么说战战克克?
因为只有小学学历的宋莹只会读“战战克克”。初中学历的黄玲认识战战兢兢,但她爱屋及乌,会用宋莹的读法。
这种姐妹情深的戏份,少不了编剧的功劳,但两位演员也演出了姐妹情深的。
第24集,黄玲对宋莹说她现在都有老花眼了。宋莹顿时流露怜惜的眼神。
刷剧时,我总有一种感觉,宋莹一家子是黄玲对美好人生的想象,她真正的邻居是吴家,她的人生,不仅要和公婆斗智斗勇,也要和张阿妹这样的邻居斗智斗勇。
这个猜测未免有些阴暗,《小巷人家》也未必支持这种推测,毕竟,超现实的友情童话更能吸引观众。
用一句话形容宋莹和黄玲的关系,我认为宋莹像黄玲的光,能照亮黄玲的生命。
是宋莹重塑了黄玲的人生。
在遇见宋莹之前,黄玲是传统意义上的贤妻。
自己为婆婆的生日宴出力最多,不能上桌依旧忍气吞声。可见,庄家给黄玲的剧本是,牺牲自己,成全他人。
而宋莹则告诉黄玲,爱他人,更要爱自己。
黄玲本是富家小姐,嫁给穷小子后,一起吃苦受穷。自以为有情饮水饱,其实有很多说不出口的委屈。
生活中有很多黄玲 ,但宋莹很少见。
要了解宋莹和黄玲的姐妹情,先来看看宋莹属于什么样的人。
分房门,就能看出宋莹是个不按套路出牌的异类。
第一集,宋莹看透分房的潜规则,工作再努力,个人再先进,是很难得到房子的。于是,她让孩子去书记家闹。
书记不爽,让陆科长解决,科长对阵普通员工,上级对下级,宋莹却会居高临下据理力争。
张扬,高调,擅长吵架——具体打法就是只说你不说我,只进攻不防守,宋莹的异类可见一斑。
黄玲经过时边走边看还回眸,她被宋莹吸引了。我觉得,这个回眸有黄玲对宋莹的钦慕。
后来,黄玲和宋莹住一个院子,这是理想人格的交融,也是偶然事件。
如果宋莹没有带娃大闹张书记,她不可能拿到分房名额。
没有宋莹,就黄玲和庄超英这种惯于息事宁人的性格,大约可能被马屁精小勇欺负。
在排污门中,小勇吐槽宋黄住在巷尾,公共水龙头和公共厕所都在巷口,房子离巷口越远,生活越不方便。
事实上,黄玲和宋莹都是工作兢兢业业,知恩图报的好人,两人都是组长,有相当不错的群众基础。然而,她们没有和领导打成一片,也不主动攀附权贵,反而成为被排挤遭欺负的对象。
排污门就是小勇在看碟下菜,也是宋莹和黄玲建立亲密关系的一大步。
林武峰和宋莹搞了几麻袋土。在大雨夜,两人用麻袋堆出高门槛。这里让人感动的细节是,黄玲房门口堆放的麻袋比宋莹家更多更高。
这动人的情谊。
宋莹对黄玲好,黄玲对宋莹也是真心。
红包门,张阿妹主动提议给孩子发红包,这样自己家孩子可以多占便宜,并且亏待继女吴珊珊,黄玲打抱不平,才想了用国库券当现金的办法。
结果,误伤了宋莹。
在很多人眼中,宋莹嘴巴不饶人的刺头。但黄玲明白,宋莹聪明善良,内心柔软。
相互依赖理论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像购物那样在人际商厦的消费者。所有人都会习惯性寻求以最小代价获取能提供最大奖赏价值的人际交往。我们只会与那些能提供足够利益的伴侣维持亲密关系。”
这里的奖赏价值既可以是经济利益,也能是情绪价值。
每个人都更容易喜欢对自己好的人,这是人性。
交往越多,黄玲受宋莹的影响越大。她越来越懂得争取自己的利益,哪怕和丈夫争吵,也要捍卫子女的利益。
她在春节前带孩子回娘家,就是这一行为逻辑的必然。
黄玲从娘家回来后,服装风格越来越潮,是她思想转变的开始。
这是回娘家前的黄玲。
这是从娘家回来后的黄玲。
除了服装,黄玲的思想也向宋莹看齐,她敢于对婆婆说不了。
第四集,婆婆扭伤了脚,希望黄玲、筱婷过来照顾她,黄玲说:工作忙,没时间,我分身乏术。
这是前四集中,第一次擦口红的黄玲。面对不公,她不再忍气吞声,敢为自己据理力争。
或许在庄超英眼中,这一刻的黄玲变得像宋莹一样,是个“刺头”。
他不明白,他信奉的传统价值观,不是绝对正确的代名词。
看到敢说敢做的宋莹,黄玲逐渐觉醒,开始改变。她要捍卫自己的权益,也要上桌吃饭。
我喜欢看黄玲和宋莹的对手戏,喜欢看她们彼此影响,共同成长的生活日常。
《小巷人家》幽默的地方是,看似嘴巴毒、不好惹的宋莹,却比大多数人仗义善良,更让人感到温暖。
宋莹像玫瑰,身上的刺不是为了伤害别人,而是保护自己,甚至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
黄玲就是她会保护的人。因此,当宋莹陪林武峰去广州后,黄玲会一脸惆怅地对筱婷说:“这个院里再也没有人能护着你妈了。”
《小巷人家》的角色名字也有叙事意义。比如庄家兄弟是赶美超英,这是政治话语在个人身上的影响,这些名字洋溢着一个时代的乐观主义气息。
黄玲和宋莹的姓名都是后鼻音,一个是ang,一个是ong,单名用的都是ing韵。
我觉得,这也是姐妹情深的另一个证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