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者库幼儿园”爆火后:如果孩子都活不下去,你还谈什么教育

樊稠说育儿 2024-04-14 07:12:21

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知识,而是生活。

教孩子如何与世界相处,才是父母对一个孩子最大的负责。

作者 | 可乐妈

这几天,“辛者库幼儿园”刷爆了网络。

乍一听,你可能会觉得奇怪:

辛者库不是古代的后勤机构吗?跟幼儿园又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这是网友们给江苏徐州的徐海路幼儿园起的别名,因为辛者库的人每天都要干活,而这家幼儿园的孩子也是如此。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在这里上学的小朋友,吃的饭都不是从食堂打的,而是由自己亲手做的。

这些孩子虽然个头小小,但干起活来,却个个动作娴熟。

有的负责洗碗洗菜,有的负责捡柴生火。

还有的小朋友专门负责切菜。

最后,再由戴着套袖、穿着围裙、头顶厨师帽的小朋友下锅翻炒。

不一会儿,一道道美味佳肴就上桌了。

不仅如此,这里的小朋友还会揉面、揪剂子。

再看看他们杀鱼、清理鳞片的样子,简直比大人还要老练。

包包子、蒸馒头、摊煎饼果子之类的更是不在话下。

难怪有网友调侃称:“这里是幼儿职业培训学校,6岁毕业即有3年工作经验。”

坦白说,作为一位妈妈,我很赞同“辛者库幼儿园”的教育理念。

因为就像演讲家徐望华老师说:

“如果一个孩子缺乏独立生存和自理自立能力,缺乏生存困境的磨砺,就很难成为生活的强者。”

教育孩子时,不少家长总把重心放在学业上。

但如果一个孩子连“活下去”的能力都没有,不会生活,更无法自力更生,又谈何教育呢?

缺乏生存能力的孩子

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之前,看过这样一则新闻:

湖北一位妈妈,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消息:

“诚心为上大一的女儿找一位能照顾她生活起居的保姆……工作内容:洗衣做饭,收拾房间卫生,照顾日常。”

据这位妈妈说,自己和丈夫平时很忙,女儿从小娇生惯养,从来没动手做过家务。

在女儿刚上大学时,自己是学校、家里两头跑,最近实在是忙不过来了,才在朋友圈里招聘保姆。

我可以理解这位妈妈的爱女心切,不想让孩子受生活的苦。

但我也不禁想问:

人生无常,谁又能保证一辈子都做孩子的庇护所?一旦遇到突发状况,这样的孩子又该如何靠自己的双手生存下去?

还记得那个在大润发打了32天地铺的店长吗?

疫情期间,上海大润发南汇店的店长王忠魁先生因为一个小小的乌龙,他的私人号码被当成了物资紧急热线被传播了出去。

就这样,他接到了不少求助电话,王店长说:

“一些00后或者刚工作的年轻人,在电话里告诉我,因为平时没有做饭的习惯,家里连锅都没有,肉啊蔬菜啊,对他没有意义。

他什么菜都不要,就要泡面饼干,再配点水果。”

在疫情中,像这样手里有肉有菜却依旧为“温饱”发愁的孩子,并非个例。

有位被封控在浦东的年轻人无奈自曝,短短三天,因不会做饭,自己和朋友在家“成功”烧糊了两个锅。

而我身边也有这样的案例:

当时,朋友江江和老公不幸中招,只得去医院隔离。

动身之前,两人给儿子采购了满满一冰箱食材,可没过几天,我却还是在朋友圈刷到了江江夫妻俩的求助信息,想让人去给他家孩子送饭。

一问才知道:

他们已经上高中的孩子,竟然连一道炒鸡蛋都做不好,还差点把房子点着了。

想想真是觉得又魔幻又可悲。

很多孩子,明明四肢健全,聪明伶俐,却没有丝毫动手能力,也不会自己照顾自己。

这样的他们,一旦父母不在身边,就成了健全的废人,连活下去都成了问题。

没有烟火气的孩子

成绩再优秀也是枉然

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毒笑小说》中,有一篇名为《新郎人偶》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从小就被母亲当成家族继承人来培养。

不用干活,也无需劳动,每天只要好好学习就够了。

长大后,他成了一个很优秀的人。

然而,在婚礼当天,这个主人公却因想去卫生间但又不知道该何时以何种方式去,也无法向母亲请教而出丑,最终贻笑大方。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也能看到不少父母的影子:

总是在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却从未告诉过孩子该如何生活。

教育专家孙云晓向父母呼吁:

“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要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只有生活能力提高了以后,他才能适应社会。”

如果因一时的分数和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哪怕孩子再优秀,教育的果实仍是苦涩的。

比如那个三次考上清北却只能无奈退学的学霸张非。

在央视节目《实话实话》里,他的母亲哭诉道:

“大家只关注我儿子智商高,考分高,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我儿子不会与人相处,缺乏自理能力,不知道心疼父母,情商几乎为零。”

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子,不懂得照顾自己,更不会做家务。

有脏衣服就塞在桶里,最后塞得太满拔都拔不出来。

但据张非回忆,自己之所以变成今天这样,其实是母亲一手造就的。

小的时候,母亲就不愿意让他干家务活,即使自己干完了,妈妈也会偷偷自己再干一遍。久而久之,张非也就不愿意再做这样的无用功了。

还有那个读到博士却回家啃老的李明亮。

他曾是当地有名的学霸,考上了985大学,后来,还获得了留校读博、工作的机会。

然而,就在所有人等他学成归来的时候,他却因吃不了苦放弃了读了九年的博,选择回家啃老,吃喝用度全靠年迈的父母。

原来,李明亮从小成绩优异,父母见状便什么都不让他干。

没想到,最终却把孩子养成了一个只会读书,无法谋生的“废人”。

唐江澎校长说过:

“孩子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若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

做饭意味着生存,家务意味着自理。

这些稀疏平常的小事,却是一个孩子未来赖以生存的必需。

而一个从小被父母包办一切,始终无法独立的孩子,注定是经不住社会的考验的。

教孩子自力更生

才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负责

好的教育,从来不是让孩子泡在蜜罐里,而是尽早让他们认清生活的真相。

这样即使有一天,我们不在孩子身旁了,他们也依旧可以填饱肚子,善待自己,顽强而从容地走下去。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小花的味增汤》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妈妈千惠在得知自己患上癌症后,一遍遍拷问自己,在自己仅剩的日子里要给年幼的女儿留下些什么呢?

思来想去,千惠决定教会女儿做饭、做家务,认真过好每一天。

她告诉四岁的小花:

“一定要学会做味增汤哦,只要会做味增汤,就算妈妈不在你身边,也一定可以活下去。”

最终,懂事的小花不仅学会了谋生,还在妈妈去世后,用温暖的饭菜重燃了爸爸对生活的热情。

在不确定的时代里,我们更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学会生活。

能够自力更生,才是父母对一个孩子最大的负责。

还是在疫情期间,与那些毫无生存技能的孩子不同,另外一些孩子一动手就赢了:

有个叫“胖胖小鱼”的宝藏男孩,年纪不大,却已经会给家人拉凉皮、腌辣白菜、做蒜蓉大虾……

胖胖小鱼的妈妈说,小鱼5岁时,自己就开始让他学着洗菜,又过了几年,小鱼便可以穿着围裙拿起刀具做菜了。

还有一个8岁的江苏小男孩,他虽然先天有缺陷,只有一只胳膊。

但干起活来,却手法娴熟。

他每天都会做好饭,切好水果,送到生病的家人房间门口。

动物世界中,老鹰为了让雏鹰学会飞翔,会将雏鹰带到悬崖边,让孩子坠入深渊。

而雏鹰为了求生,便会拼命煽动翅膀,最终学会展翅翱翔。

人,也应当如此。

狠狠心,放开手,从小教孩子独立,就从让孩子做一顿饭菜,洗一件衣服开始。

作家周国平有句话说得特别好:

“真爱孩子就应该从长计议,使孩子离得开父母,离了父母仍有能力生活得好,这乃是常识。”

作为父母,我们比孩子先来到这个世界上,注定无法陪孩子走完一生。

但我们却可以未雨绸缪,教孩子如何与世界相处。

让他们在这个温柔与残酷并存的社会,长出羽翼,凭借自己的本事攻克生存和生活的难题。

心理学家贺岭峰在一次演讲中指出:

“如今的我们,谁都不知道孩子将来要面临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用我们的价值观去判断未来是什么样的,这是特别可怕的一件事。

所以,在教育这件事上,父母应该要站在将来,看孩子的今天。”

深以为然。

教育最大的谎言,就是让孩子只用读书学习,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

而教育最大的悲哀,就是当变化来临后,我们的孩子真的除了考试和做题外,其他的什么都不会。

生活,才是检验一个孩子的最终标准。

这个世界自会奖励那些独立、懂得应变、生存技能满分的孩子。

所以,如果你爱孩子,就让他从今天开始,学着做一道菜,学着整理房间,学着自己清洗衣服……

这是为人父母的使命,也是家庭教育最大的成功。

点个“赞吧”,教孩子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好好活下去。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