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野战军第1师,入关时装备140多门炮,具体配置如何?

甲骨堂 2024-10-10 15:26:24

我们知道,东北野战军的基干主要是原第115师系统的部队,而第115师又是红一方面军改编而成。

所以东北野战军的诸多主力部队,其实都有老红军基础。

以大名鼎鼎的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1师为例,实际是红三军团的老基础,抗战时期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686团;抗战胜利之际,再跟一部分新老部队合编为了山东军区第1师。

山东军区主力到东北后,第1师的番号一直没变,后来成为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1师。

在辽沈战役的时候,第1纵队主力作为总预备队配置在高桥地区,第1师预备支援锦州方向,第2师预备支援塔山方向;另外第3师当时配属给了第10纵队,参与阻击廖耀湘兵团。

当然,攻锦和塔山方面,最终都没有用上总预备队;以至于“总预备队不动”成了著名的电影台词。

不过在随后的辽西歼灭廖耀湘兵团,以及解放沈阳之战中,第1纵队终于赶上了吃肉,取得了辉煌战绩。

总计在辽沈战役中取得了毙伤俘敌30000余人,缴获长短枪17000余支、轻重机枪750余挺、各种炮292门的战绩。

这些装备缴获后,自然也极大地充实了部队的现有装备,使得东野主力师的武器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以东野部队入关时的实力统计为例,当时第1师的编制兵力数为12302人,而实际兵力数达到了13054人。

一个师的兵力就超过了13000人,这在关内部队中是不可想象的,而这样的超编情况在东野部队中却比较常见,并不仅限于第1师这样的主力部队。

在装备方面,东野当时的各级配备基本已经标准化,尤其是各类炮的装备很多。

以第1师为例,全师入关时总计装备的各类炮计有:

六零炮81门、迫击炮 24门、战防炮6门、火箭炮17门、九二式步兵炮7门、山炮12门。

上述各类炮的合计达到了147门。

就各类炮的配备情况,大致如下:

山炮12门,主要是75毫米口径的山炮,型号主要有美制或者日制;12门炮组成师直属山炮营,每个营辖3个山炮连,每个连为4门炮编制。

战防炮6门,单独编成一个战防炮连,这个连挂在师直属炮兵营的编制下,由师部直接掌握。

火箭炮17门,这里其实指的是美制的巴祖卡火箭筒,按照现在的统计标准,它当然不能算炮了;不过在解放战争的背景下,这种武器却是稀罕玩意,所以被列入炮类也就不难理解了,因此往往也不叫它是火箭筒,而是称为火箭炮。

17具火箭筒的话,平均每个营连两具都分不到,所以估计应该是配备在步兵团一级,然后视情况支援给战斗营、连。

九二式步兵炮装备在步兵团一级,当时东野部队的每个步兵团都有一个步兵炮连,具体装备2门或者3门九二式步兵炮,这7门步兵炮配备在三个步兵团里显然是2-2-3的配置,有两个团配2门炮,一个团配3门炮。

另外东北野战军的步兵团还直属有迫击炮连,不过这里所说的迫击炮不是中小口径的炮,而是100毫米以上的大口径迫击炮,具体而言主要是120毫米迫击炮或美制4.2英寸迫击炮。

这种口径的迫击炮当然也不可能装备太多,其实一个连也是配备2门或者3门。

第1师当时统计有迫击炮24门,其中至少有6门应当是属于配备在步兵团级的大口径迫击炮,平均每个团装备2门炮。

而其余的18门炮,则是属于中口径迫击炮,即81/82毫米口径迫击炮。

这种炮配备在步兵营属机炮连,所谓机炮连指的是重机枪、迫击炮连,具体迫击炮是一个排,通常配备2门迫击炮。

一个步兵团有3个营属机炮连,则装备6门81/82毫米迫击炮,全师三个步兵团则装备18门迫击炮。

在大、中口径迫击炮之外,则是小口径迫击炮,具体而言就是六零炮了。

六零炮装备在步兵连级,东北野战军的步兵团有9个步兵连+1个警卫连+1个侦察排;另外师直属队还有1个警卫营+1个侦察连。

这样的话,全师的步兵/警卫/侦察连队大约是35个。

81门六零炮,如果只装备在步兵连里,则平均每个连的配备量是3门;当然如果算上警卫、侦察分队的话,就不太够了。

不过当时东北野战军中,六零炮和掷弹筒是并存的,第1师还装备有69具掷弹筒。

掷弹筒当时已经不列入火炮统计了,但它同样是装备在连一级分队中;因为它没有六零炮好用,所以是作为六零炮的补充了。

因此从以上第1师的火炮配置情况来看,从师级的山炮、战防炮到团级的步兵炮、大口径迫击炮;再到营级的中口径迫击炮至连级的小口径迫击炮,可以说分配相当明确,而且数量也基本够用。

这样的配备其实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国民党军主力部队的水平,再加之我军步兵战术和战斗力更强的因素,其实入关后的作战已经没有悬念了。

9 阅读: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