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IP被毁,谁给了他们拍续集的勇气?

信息周末 2024-09-01 14:56:41

TVB一众小生当中,黄宗泽是为数不多在内地有较高流量的男演员。

打开短视频平台,搜索黄宗泽,“痞帅天花板”“颜值抗打”等标签总是第一时间映入眼帘。而他在露天巴士上冒雨即兴起舞的cut,近期更是频频刷屏。

很多人都将自己对黄宗泽的关注移情到了他的新剧中。正因如此,即便大家对《法证先锋》的IP续作不再看好,但还是为本月开播的《法证先锋6之幸存者的救赎》(以下简称《法证先锋6》)贡献了不小的热度——开播前优酷站内预约人数破333万,成为优酷预约量最高的港剧。

然而《法证先锋6》却辜负了大家的期待,豆瓣评分4.7的它,成为该系列播出18年来的“史上最差”。

《法证先锋》系列一共拍摄了六部剧。就时间与口碑看,这六部剧可以划分为两大梯队——前三部推出于2006年至2011年,口碑均分8分以上;9年后该系列重启,于2020年至2024年推出了后三部,口碑均不及格。对比来说,两梯队在口碑上经历了断崖式下跌,以至于有网友评价“越拍越差,绝无再拍的必要”。

《法证先锋》是TVB刑侦剧在千禧年后创下的最后一座巅峰。上世纪90年,TVB刑侦剧曾创立了两大金字招牌,分别是《刑事侦缉档案》系列与《鉴证实录》系列,前者将本格推理融入港剧,确定了单元探案的创作形式;后者在推理的基础上加入了“鉴别物证”与“法医验尸”,讲究“凡所接触,必留痕迹”。

而《法证先锋》则博采众长,将《刑事侦缉档案》与《鉴证实录》的优点融会贯通,围绕法证、法医、重案组三方人马的探案缉凶、通力合作展开叙事。

相较以往的刑侦剧来说,《法证先锋》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关照了香港“法证事务部”这一冷门部门。这是一个专为香港刑事司法系统提供科学证据和技术支持的专业部门,负责对犯罪现场进行勘查,并对相关的物理证据进行实验分析。

因为专业性够强,所以《法证先锋》系列就具备了一定的科普性。以初代法证专家Tim Sir(欧阳震华 饰)为例,其人设定位就是“行走的百科全书”,对罗卡尔交叉原理、鲁米诺试验、毛细作用、颅骨复原术、容貌重整定点等专业术语张口即来,一边探案,一边让观众获知一些奇奇怪怪的冷知识。

而《法证先锋6》在人设方面却背道而驰,对法证专家的专业性进行了明显的弱化。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法证先锋6》的失利,不仅映照出了《法证先锋》系列的IP疲软,更反映出了当前TVB普遍存在的创作困境。

《法证先锋6》采用了《法证先锋5》的原班人马,故事承接前作,延续了法证部高级化验师余星柏(黄宗泽 饰)、重案组高级督察井浩然(袁伟豪 饰)和法医科高级医生范佩清(蔡洁 饰)组成的“灭罪铁三角”。

上一季中,余星柏与重案组探员霍宝英(王敏奕 饰)走到了一起。这一季两人刚修成正果,到日本度蜜月,宝英就沦为了“失踪的新娘”。之后,“宝英失踪”就成了贯穿全剧的叙事主线,男主余星柏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寻找宝英,无暇顾及其他。

取而代之的,是由年轻配角组成的“新一代铁三角”。一起单元案件发生后,余星柏往往只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提出一个大致的方向,然后由年轻配角顺藤摸瓜,印证他的猜想。这种角色设置,虽然放大了余星柏的主角光环,但却喧宾夺主,有强捧新人之嫌,令部分“冲着黄宗泽来看剧”的观众意兴阑珊。

除“宝英失踪”这条主线外,剧中还嵌套了多个单元案件。只不过,这些案件大多乏善可陈,低幼且糊弄,看不到严谨的专业精神,看不到抽丝剥茧的探案过程,更看不到案件背后人性的扭曲和挣扎。

第一个案子讲一个18岁的少年在天桥上失恋买醉,意外跌下天桥摔在了轨道上,被行驶的列车碾死。据案发当场的情形看,少年大概率是自杀。但少年的母亲却哭着强调自己的儿子不可能自杀。男主余星柏对此也有怀疑,可他的怀疑却毫无事实依据,只是想当然地认为“死者如果是自杀,那他跳下月台就行了,为什么要从天桥跳下去”。

于是,为了探求真相,相关部门用了大量的专业技术,又是从国外定制人造乳胶,又是开展仿真实验。结果一番操作下来,却得出了一个雷声大雨点小的反转——少年死于意外而非自杀。原来少年是因为撒尿尿到了电缆上,意外导电,被强电流电晕后失去意识摔下天桥。

后面几个案子也是如此,大多索然无味。第二个案子讲茶餐厅老板坠楼案。女网红直播夜探废厂房,被路边的“东西”绊倒,定睛一看却是一具尸体,死者是一位茶餐厅老板。由于尸体上方的雨棚出现破损,重案组根据现场状况将死者判断为跳楼自杀。接着男主余星柏发现落点不对,猜测现场应该还有另一具未被发现的尸体,而茶餐厅老板的尸体则是被人移尸至此。

没过多久,第二具尸体就被人发现,印证了余星柏的猜测。原来,那具失踪的尸体,死者是一个瘾君子,他在迷幻状态下跳楼身亡,在砸烂雨棚后弹到了垃圾车里被车载走,因此“离奇失踪”。而茶餐厅老板的死因,则是由于拖欠高利贷被人吊起来威胁,结果因体重过大从半空中跌落摔死,被人移尸到了废厂房。而主角团之所以能够成功锁定嫌疑人,则完全归功于“偶然”——附近有路人玩无人机,刚好拍下了嫌疑人移尸的全过程。

通过这两个案子,我们不难看出,《法证先锋6》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逻辑和细节的缺失——法证靠猜想、探案凭运气。剧中用了大量桥段去炫技般展现高科技设备,却并未给搜证、推理留下太多的展现空间。

反观《法证先锋》的前三季,编剧并未像如今这般本末倒置,而是用了大量的细节去白描法证人员的精益求精:为了提取玻璃上的印子,他们会用九个小时拼好一块碎玻璃;为了从一卡车的垃圾里找到一包小小的证物,他们会不辞辛苦地仔细摸索;为了在污水沟里排查骸骨,他们不得不穿着防护服,忍着刺鼻的气味,冒着伤口被感染的风险……编剧用动作带动性格,带出了角色的坚韧不拔,后续跟随剧情推进,人物的成长与转变也顺势变得有迹可循。

而《法证先锋》后三季、尤其是《法证先锋6》,之所以会与前三季口碑悬殊,本质上还是因为编剧创作水平的倒退。多年过去,现实中的搜证方法有了质的飞跃,但编剧却只着眼于技术上的“假大空”,而忽视了技术背后的人情与人性。正如TVB演员‌李国麟在采访中说的,“年轻的编剧没有人生经验,又没有时间沉淀搜集资料,捧出来的只能是快餐产品。”

时代变了,TVB也在变。面对《法证先锋6》,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随着上一代创作者的老去和流失,TVB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没落。

TVB前监制戚其义曾说,“许多年轻人通过看TVB职业剧,立志成为警察、医生、记者……我觉得我们在推动社会进步。”此言不虚。无数TVB经典剧,成为了影响一代人的励志范例:《陀枪师姐》《鉴证实录》《法证先锋》《刑事侦缉档案》……剧中人的生活方式、职业观、性别观、婚恋观,都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可惜的是,如今的TVB却频频以“烂剧制造机”的身份现身。可即便如此,TVB每年仍有不错的话题之作交付,比如今年的《婚后事》,去年的《新闻女王》,前年的《白色强人》……

于是,骂归骂,观众还是愿意为TVB保留一点念想,打心底里期盼着:《法证先锋》系列可以拍下去,但请一定要好好拍!TVB的金字招牌,可不能再砸了!

钢瓒儿

责编 柴颖瑞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