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十年,我们早已经走过来了,很多事情本不应该再争论了,可是,一些人还在争论不休。
就拿吃饭这个事儿来说,那个时候的人们到底吃得饱还是吃不饱,到底挨过饿还是没挨过饿,还是时有争论的。
基本看法有两种:
一种是挨过饿,一种是没挨过饿。
持没挨过饿的看法的人,这里就有一个现成的例子。
有一个网名叫天山热土的老汉就是这种看法。
他有一个视频作品:
截自天山热土视频
对,就是这个视频(可去他的主页查看),一个面食店门口有一个雕塑,一个老汉乐呵呵的吃着拌面,天山热土指着这个雕塑说:这就是六七十年代人们真实生活的反应,人们哪里挨饿了!
这个雕塑,其实是店家用来宣传本店面食的,天山热土用这个雕塑来证明那个年代的人,不但没挨过饿,还天天吃面条,这就是在胡扯,凡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谁都不会相信的。
那个年代,缺肉少油,粮食不够吃,这绝对是事实。
绝大多数人都挨过饿,个别年份,个别地方,甚至还有饿死人的现象,这也都是事实。
但全国各地的情况还是不一样的。
就拿我们大兴安岭林区来说,情况是这样的。
新中国建设急需大量的木材,林区搞大开发,大建设,很多人从五湖四海来到了这里工作生活,当时的生活工作条件是十分艰苦的,国家也是重点保障供给的,人人都有按年龄大小工种不同供应的粮食,到点就去粮店买粮食,应该很好了吧!
但因为缺肉少油,工作辛苦,人是很能吃的,供应的粮食还是不够吃,如果光吃这点供应的粮食,每个月根本就吃不到头。
怎么办?
还有两样东西,那个时候,我们是离不开的。
一个是野菜,几乎人人都吃过用野菜和苞米面蒸的菜团子。
一个是土豆,几乎家家都在野外开有菜地,种上土豆(那时我们这里是鼓励开荒种土豆的),秋天的时候收上千十来斤,挖一个大菜窖,储存起来,一吃就吃到来年的五一前后,将近大半年的时间。
那个时候,谁家没吃过炖土豆,没油,也能吃一大碗,谁家没吃过烀土豆蘸大酱,一吃就是好几个。
野菜和土豆至少能顶四五个月的粮食。
那个时候,我们就是这么生活的。
可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人们的心情和工作干劲儿,年年都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木材生产任务。
我们那个时候没有挨着饿,是这么没有挨着饿的,是这样吃饱的,如果光靠供应的那点粮食,准得挨饿不可!
那个时候,领导干部和工人在衣食住行各方面是没有啥区别的,如果说有点区别的话,也就是过年的时候,领导干部凭票可以多买几瓶酒,几条烟,几斤肉,但我们都认为那是应该的,领导干部也不容易,在冬天生产大忙季节的时候,他们到山场生产一线,跟工人同吃同住,现场指挥生产,是一心扑在工作上的。
那个时候,人们吃的不好,甚至吃不饱,但干劲儿十足,精神饱满,红旗招展,歌声嘹亮,确实是这样的。
我们怀念那个时候,我们怀念的是啥?不是那个年代的穷,也不是那个年代的落后,而是那个年代人们艰苦奋斗的精神,人们曾经流过的血,流过的汗,曾经有过的美好愿望。
这有啥可争论的!
别再有啥小心思的议论那个年代了……
看看现在(00后)孩子身高,再看看70以前人的身高,至少10厘米差距,为啥呀?
社会发展。那时勤紧裤带。
当年买什么不用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