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上的全网共鸣:老一辈总是没苦硬吃,而年轻人却没福硬享

舆社 2024-07-16 17:25:05

时代变迁,观念转变。很多老一辈共同认可的优良作风,在年轻人眼里,却成了伤脑筋的坏习惯。孰是孰非,一探究竟!

安徽老太被网友吐槽

最近,网上一个视频火了,短短几秒的内容却引发了广泛网友的共鸣。

视频里的场景发生在安徽某医院的病房,主角是两个老太太。具体是什么事呢?视频中的红衣服老太太,在地里顶着大太阳捡了40斤小麦,结果累得犯病,在医院已经住了半个月。

而另一位花衣服老太太,惦记着地里的粮食,不顾身体硬去地里干活,儿女深怕老太太出什么意外,专门请假五天,来回花了4000块路费,给她收了800斤小麦和100斤蚕豆,估计最后就算全卖出去也抵不上路费的一半。

这笔账,还真是怎么算怎么亏。

这段视频为什么让这么多人有共鸣?

因为大家都在她们身上看到了父母的影子——有福不享,没苦硬吃!最后折腾来折腾去,搞坏了身体进了医院,省下来的钱还不够一天的住院费。赔了身体丢了钱,让人哭笑不得。

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有网友说,家里的老太太贪便宜从熟人那里买了5大袋棉花打算弹棉絮,结果杂质太多根本用不了,但老人家心疼钱不舍得丢,最后只能一大家子人陪着一起清理棉花,花了半天都没搞完半袋,一个个累得直不起腰。

中国式父母真的是无苦硬吃吗?

微博上有一个话题#老一辈有多热衷没苦硬吃,网友们分享了很多荒唐的故事。

【平时舍不得自己凉快,却要努力做好剩饭的保鲜】

【除了喝完的瞬间是开心的,别的全是后悔】

【多花的钱,是岁月不饶人的认知车票】

【烂梨思维,今天吃烂的,明天新鲜的又烂了,周而复始】

【时间观念极强的妈妈】

【越不用越容易坏——常见保护电器误区】

可以说,老一辈人就是:抠抠搜搜花了很多钱,机机灵灵上了不少当;骂骂咧咧干了很多活,精打细算吃了很多苦。

节俭是传统美德,但过度节俭一定不是!归根结底,细想想,前文所述的很多人,何尝不是陷入“烂梨思维”里面无法自拔呢?

那句老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然而时代已经变了,“只要肯吃苦,就有吃不完的苦”。那些硬生生咽下的苦头,除了徒增烦恼,并没有什么价值。

没福硬享的年轻一代

反观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呢?恰恰相反,他们是没福硬享,主打一个不让自己吃一点苦。

【只要账算的好,这辈子就没亏过】

【我也没有很想吃,就是很想做而已】

【别让我省钱,就是最好的省钱】

【不仅吃到一份饭,还当了回导演,太值了!】

【因为想吃蛋糕,先预支75年!】

看似有点癫狂的举动,却反映出来年轻人乐观的心态和躺平式生活的从容。

当老一辈说年轻人吃不了苦时,他们会反问,为什么要吃苦?工作压力,经济压力,情感压力纷繁复杂,大家都吃得苦中苦,但是却没有成为人上人。

因此大家都明白了,省着点富不了,花这点也穷不了,先苦不一定后甜,但先甜肯定是甜了。

两代人的不同观念

为什么年轻人和父母辈有这么大的观念差异呢?其实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这两代人生活的时代背景不同。

老一辈都是从物资匮乏的年代过来的,吃不饱穿不暖是常事,穷一些的人家读不了书,每天只能放牛放羊,吃糠咽菜,所以吃苦早已成为了他们的习惯。

即使现在宽裕了,但习惯却已经持续了一辈子,很难纠正!

而年轻人所处的年代在物质上没有那么匮乏,但精神却在这个时代陷入了虚无和迷茫。

内卷的职场,35岁的失业焦虑,更是把每个人勒得紧紧的,日子已经够苦了,也让年轻人明白,人活一辈子不是为了吃苦,应该追求的是舒服,既然吃点好吃的能让自己开心,那为什么不吃呢?

不过,年轻人真的无法理解老一辈人吃苦的动机吗?其实也不见得。很多年轻人讨厌的并不是老一辈人这个群体,而是老一辈人没有走进年轻人的内心,却喜欢拿以前的苦日子当成教育模板来劝诫他们。

举个例子,孩子和老人倾诉心事,说说自己的职场焦虑,年龄焦虑,同事内卷等,很多老一辈人都不知道怎么去安慰。反而觉得你坐办公室吹空调,舒舒服服的,哪里难受?甚至来一句,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怎么就你吃不了苦?

无论你现在心里有多么无助,都抵不上他们在那个年代吃的一点苦。双方的不理解,让矛盾愈发加剧。老一辈人觉得年轻人娇气,年轻人觉得老一辈迂腐。

但实际上,时代本就不同,不是放牛放羊就是吃苦,坐办公室就是舒服,每代人都有自己的问题和挑战,这并不适合拿来做比较,更不适合用吃苦这个标准来衡量成熟与否。

舆社写在最后

大多数人可能对吃苦的含义理解过浅。穷,并不是吃苦;穷就是穷。吃苦不是忍受贫穷的能力,吃苦的本质是长时间为了某个目标聚焦,是坚持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大的人生内核等。

就像网友们所说,不要去吃低级的苦(日常的物质克制),而是要学会吃高级的苦(良好习惯、思想精神的养成),这才是生活的英雄。

最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不能老是用过去的标准衡量现在。我们无法改变其他人的思维方式,包括父母。但我们可以耐心的向他们传达属于这个时代该有的生活观念。如果尽了最大努力仍无法改变他们,那就应学会接受并尊重他们的选择。

关注舆社!

了解更多新鲜事儿~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