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2大动作“背刺”中俄后,局势一夜之间生乱,这绝非偶然

吕璐观 2025-01-15 13:20:50

近日,蒙古局势一夜生乱,乌兰巴托街头被抗议者占领,围得水泄不通,但回顾蒙古近期的两大动作就能看出,这绝非偶然。

蒙古首都苏赫巴托尔广场

据报道,蒙古首都的中心广场上聚集了大批示威者,他们高举标语,声讨政府在烟雾、贫困和交通拥堵等问题上的不作为。抗议的人数迅速增加到了约3000人,尽管警方试图控制局势,但抗议行动时间远超预期,甚至导致市区交通一度陷入瘫痪。

抗议者们公开指责蒙古政府,在解决影响民生的关键议题上毫无建树,要求整个政府辞职。蒙古自由联盟党,成为此次行动的主要推动力量,他们不仅组织了这场大规模的集会,还向33名议员发出信函,呼吁对政府进行不信任投票。

然而,蒙古的官方数据显示,蒙古经济正在积极发展:预计2024年经济增长率可达5%,出口创历史新高,外汇储备也在稳步上升。政府还在不断提高养老金,与2016年相比,养老金水平几乎翻了一番。

蒙古首都苏赫巴托尔广场

分析认为,尽管有贫困现象存在,但蒙古的经济现状并不至于引发如此规模的抗议活动,这更像是有幕后推手进行的“颜色革命”。细看蒙古最近一系列的经济合作和外交动作时,不难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从经济数据上看,蒙古在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双边合作中,取得了显著进展。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去年1至9月,双边贸易额达到了130亿美元,占据了蒙古对外贸易总额的72.3%。中国作为蒙古最大的贸易伙伴,不仅是其主要的出口目的地,同时也为其提供了大量进口物资。

与此同时,蒙古与俄罗斯的经济关系也日趋紧密。2022年,俄蒙贸易额高达26亿美元,2023年更是在多个领域扩大了贸易量。为了进一步发展这种合作关系,普京去年9月还曾亲自访蒙,推动双边合作。

蒙古总理奥云额尔登和美国副总统哈里斯

然而,中俄与蒙古这样的互动,并不是美国希望看到的。对于美国而言,蒙古与中俄之间的密切合作,无疑阻碍了自身的战略部署。美国极力想要在亚洲扩大影响力,企图制衡中国的崛起,以及俄罗斯在该地区的传统优势。因此,美国不断通过各种手段,来干扰蒙古与中俄的正常经济合作。

而作为“中俄桥梁”的蒙古,"第三邻国"战略一直是其外交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战略旨在发展与中俄以外国家的关系,试图在地缘政治的博弈中,获得更多利益。然而,蒙古国政府过于倚重这种战略,也埋下了隐患。

近年来,蒙古积极引入西方势力,这包括与法国合作开采铀矿,以及与日本展开防务合作。作为美国的盟友,法国和日本与蒙古的合作,更多的是出于地缘政治方面的考量,蒙古的这两大合作也算是“背刺”了中俄。

蒙古总统呼日勒苏赫与俄总统普京

法国希望通过参与蒙古的铀矿开发,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同时也借此制衡中国在地区中的影响力。而日本以“日美安保框架”为名,增强蒙古的防务装备和技术,显然已经违背了其和平发展的道路,充斥着地缘政治竞争的意味。

蒙古在推进"第三邻国"战略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西方势力的渗透风险。历史已多次证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擅长利用各种非政府组织和民主援助计划,来进行政治干预,而“颜色革命”就是其中一种形式。

因此,当蒙古的局势在短时间内骤然生变,我们不能排除有外部力量的深度介入。种种迹象表明,这次的骚乱很可能并非偶然,而是某些势力长期布局后的结果。对于蒙古来说,这也像是一次警示。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