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于得水被授大校军衔,许世友愤愤不平:我得给你争一争

思天阅览过去 2024-11-11 17:50:34

“不行,你怎么只是大校呢?我得去问问,给你争一争!”

1955年授衔,许世友将军急匆匆来到于得水面前,愤愤不平地说道。

看着脾气一如既往的老战友,于得水连忙想拉,却没拉住。

为什么许世友为于得水“打抱不平”?这件事又是如何解决的?

暴跳如雷的许世友

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的于得水,轻轻抚摸着手中的勋章,似乎是在怀念当年那个征战不休的时光。

授衔结束后,于得水刚要离开,便被许世友将军拉住了。

只见许世友暴跳如雷,急声说道:“老伙计,你怎么只是个大校,这不行,我得给你争一争!”

于得水却摆摆手,满足地说道:“军衔高低对我来说没什么,只要还能为人民服务就行了。”

更别说,在这次授衔中,毛主席都选择让衔,其他的将领也纷纷效仿,他们才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许世友却不这样想,当年在胶东军区的时候,于得水可是有不少的功绩,这些他都是了解的。

虽然二人是在解放战争才见的面,但他们都曾在胶东有过自己的传奇。

于得水比许世友来到胶东的时间早,国共合作时期,胶东地区成立抗日救国军,当时他是昆嵛山红军游击队的一员,由于表现出色,被任命为第一大队队长。

于得水曾带领军队多次粉碎日伪军的计划,甚至破坏了日伪军的计划。

1938年,于得水接到中央命令,前往烟台,执行袭扰敌军,吸引敌军火力的任务。接到命令之后,他带领部队昼夜不休地赶往该地。

待到达指定地点的时候,于得水立马分析地图,并指定以敌军警察所为基点,先把这里搞乱,然后让敌军自乱阵脚。

于是位于烟台的各处敌军便发现,处于中心位置的警备所燃起熊熊大火,他们仓皇赶去,却被突然拦截,爆炸声连绵不断,致使敌军畏缩不敢上前。

仅仅几个小时的时间,烟台的敌军就自乱阵脚,俨然没有之前嚣张跋扈的模样。而于得水的这次袭扰任务顺利完成。

1939年,由于表现出色,于得水被任命为第5支队第15团团长,带领八路军伏击敌军。

那一次,看着数倍于己的敌人,于得水临危不乱,凭借地形以及提前设伏的优势,将敌军的不敌拦腰截断。敌军被我军团团围住,最终走向覆灭。

在此次伏击过程中,于得水带领部队成功歼灭敌军的一支运输部队,从而缴获大量物资。而这样的小战役,于得水进行过多次。

为了打击敌人的力量,于得水率领部队在附近游走,歼灭敌人无数,将日伪军以及当地的顽固派打得不敢冒头。

不过,之后因为受伤的原因,于得水不得不回到胶东根据地,担任政治工作。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认识了许司令。

救命之恩

1943年,于得水成为胶东军区的副司令,而他的上司便是许世友。

当年在抗大学习的许世友,被调到了陈赓的386旅担任副旅长,而后因为某些原因,他又被调到了山东等地,为胶东人民打下了一片红。

也正是因为许世友表现突出,他被任命为胶东军区的司令,即刻上任。

许世友也曾听说于得水在之前立下的战功,就想着见见他。不过,于得水在外与敌军进行游击战,所以并未碰面。

直到1943年,于得水回到了军区,直面自己的领导,二人一见如故。

当听说于得水也曾学过武功时,许司令技痒,开始讨教。二人你一拳我一脚,并未分出胜负。或许他们两个便是“打”出来的交情。

旁边的人对许世友以武交友的行为见怪不怪。当年他跟陈赓比试过大刀,见识到陈赓的厉害,许世友才会心甘情愿地来到山东当副旅长。

他也曾跟耿飚讨教过,但耿飚却为了红军军心的稳定拒绝了,但后续二人也曾较量过,并未分出胜负,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如今,许世友并未将于得水当成自己的手下,而是将其当作了自己的战友。

令他没想到的是,于得水在不久之后会救自己一命。

在一次游击作战中,于得水负伤,战士们将其安排到附近的无人住的屋子中。

由于于得水受伤严重,短时间内不能进行转移,回到军区。许世友得知后十分着急,带着一支部队前来查看。

“司令,你怎么来了?这里危险!”于得水对匆匆赶来的许世友问道。

许世友说道,不亲眼看看他的情况,他实在不放心,并让他安心在这里休养。

可是还没过几个小时的时间,远处就传出枪声,原来是敌人发现了他们的踪迹。

“你们快走,不用管我了!”

于得水连忙让许世友赶紧离开,许世友却直接让战士们抬着于得水往外走。

在许世友看来,于得水从不是拖累,必须要安全回到军区。

于得水对此感动不已,他明白这次敌人的目标是许世友,若是不能将其成功带出,他的“罪过”可就大了。

他忍着伤痛,凭借着自己的记忆,带着他们绕了好几个村子。这一路上,他们多次与敌军擦肩而过,却巧妙躲过,最后终于将敌人甩开,成功回到军区。

这一次,许世友救了于得水,于得水也凭借着自己的记忆救了许世友。即便是到晚年的时候,许世友都不得不说:“当初要不是他,我可就危险了。”

就是因为共患难过,二人的友谊愈发深厚,即便是后来在不同的地区工作,他们也互相挂念着。

所以当得知,自己的好友被授大校的时候,许世友才会如此愤懑不平,要为其“讨个公道”。

那最后这件事是如何解决的呢?

一生为人民服务

当见到许世友要往工作人员那边走的时候,于得水第一次拉没拉住,连忙再拉了一下,这才将许世友拦了下来。

于得水劝慰他:“这么多年我干革命也不是为了当官,军衔的高低不会影响为人民服务。我觉得大校就挺好的,不用担心。”

许世友哪里会不明白于得水的意思,他只是一时气不过,在他心里,于得水的军衔再高上两级都不为过。

不过,他也明白中央对军衔的评定是根据资历、经验综合考虑的,已经是最为公平的审核了。

按理说,在抗日战争中如此突出的于得水,长此以往应该会有更大的功绩,那为何最后仅授大校呢?

原来1949年,于得水将军就专注于部队的后勤工作。即便是来到军区,主要进行的依旧是后勤方面的工作。

于得水与许世友一样,打仗都有一股拼劲儿,所以总是冲在最前面,这也就导致他时常受伤,身上的疤痕无数。

对于他来说,这些伤痕都是荣耀,不过也因为这些,他身上的病痛时常发作。中央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便为其安排了比较稳定的工作。

在后勤工作上,于得水勤勤恳恳,努力完成军区的各项工作。也正是因为多年在后勤工作,使得他的职位一直没有跨越式的提升,因此只能被授大校军衔。

但于得水非常满足,授衔结束后,他依旧奔波在地方与军区之间,致力于为人民服务。闲暇的时候,也会去见一见自己的老战友,过着平稳的生活。

于得水将军一生为民,早年征战沙场,之后却选择退居后方,其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后世永远铭记!

参考文献

于得水战斗在胶东,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年10月23日。

1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