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心理学小课堂——文化决定了自尊形态

心理咨询师陈实 2024-08-05 09:47:15

自尊是心理学家非常感兴趣的主题,早期研究显示,高自尊的人通常对自己的看法比较正面、比较聪明、社交技巧较好、抑郁程度较低。低自尊的人相对而言取得的社会经济成就较低,容易患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存在较多的问题行为或法律问题。既然低自尊有这么多缺点,提高自尊似乎是合理的做法,特别是美国的教育体系几十年来一直奉行这个理念,不论孩子实际表现如何,总不忘鼓励一番,提升其自尊心。

然而,不久后心理学家发现,美国心理学所谈的这一套自尊,不见得通用于全世界。进一步研究分析之后,他们发现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文化的差异,也就是不同文化对于自尊的解释是不同的。

欧美国家多是强调个人主义文化,而亚洲则较多强调集体主义文化。个人主义文化强调的“自我价值”与“自我欣赏”,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并不特别赞赏这点。反观东亚文化圈与华人文化圈中,通常鼓励表现谦逊,西方那套自我价值感在东方就像是自吹自捧一样,带有负面意味的特质。

在小说家倪匡老师的作品里曾看过一句话:“一生中如果有几次机会能谦虚地笑一笑,总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这句话充分道出了华人独特的自尊模式:越是值得骄傲的时候,越该表现谦虚,就像武侠电影里的绝世高手说“不敢当”时,那种似笑非笑的神情。日本文化也讲“一生悬命”,指的是人绝不可能达到完美的地步,所以一生都不能自满,只能在你的专业领域继续努力。

自尊高就好吗?当然不是绝对的,就像媒体每年都会出现几则这类新闻:求学过程一帆风顺的优等生,因为学业或感情上的挫折导致失控犯下了罪行,甚至轻生。这就表示,对某些个案来说,纵然达成傲人的成就;仍然无法建立起一种稳定的自我价值感,那么这就不禁令人好奇这个自尊游戏该如何破解?

不论您是希望花时间和精力深入学习心理学,希望将心理学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还是希望用心理学帮助他人,关注我,让我们在《口袋心理学小课堂》获取到关于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全貌,我将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对这门学科做一个简单介绍,希望碎片化的时间里,获取到您所需要的东西。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