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芳的故事——住赤坭镇多年才知黄沙塘村有这么出名的历史人物

健健说哲理 2024-07-25 19:11:16

黄沙塘村默默无闻坐落在巴江河畔,由于它不出名,也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地方,所以我在赤坭工作生活了20多年居然对它还是一无所知。

最近由于每天上下班都要走过蓝田---纺织大学 这条Y748乡道,由于莲塘村佛清从高速封闭施工,莲塘出口车多,我们为了方便灵活出行,才研究了一下赤坭社区隔着巴江河的黄沙塘村,看这条村有没有捷径可以通行。结果发现它确实没有捷径可通行,但也发现了它历史上曾出现过 朱桂芳、朱珩、朱兆莘“公孙三代举人”。

据说清乾隆初年,东莞有一群老百姓因为土地贫瘠,收成不济,生活困难,最后不得不迁徙。经过千山万水,来到了广州西北角赤坭镇,看到巴江河畔土地肥沃,便停下来,在这里创建了新的营地。辛勤的人们发现这里的土地种甘蔗长势特别好,就以种甘蔗为主,并在村里将出产的甘蔗进行加工榨汁,生产黄沙糖,时间久了,便得名黄沙塘村。

黄沙塘村门迎巴江河,后枕大岭山,沿着巴江河边还有沿江古道,交通相对便利。昔日,黄沙塘村还是一片宁静的田园,这里的村民以朱氏居多,到了朱氏第六代,朱氏六世祖一位名叫朱桂芳的人,以其非凡的才华和深厚的学识,在咸丰二年的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一举成为壬子科举人。古人往往以中举扬名光宗耀祖,但他偏偏和别人不一样。仕途并非他心中的唯一追求。面对官场的纷扰与复杂,朱桂芳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回归故里,以教育为业,将满腹经纶传授给后生晚辈。

随着朱桂芳名气越来越大,他的家业也壮大起来,成了一方名士富家。但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位心怀仁爱的人。从小在村里长大的他,虽然成了一名读书人,但深知乡亲们的疾苦,他将富余的家产捐出来,用于修建村里的道路,方便大家出行;家里田地多了,佃民租种他家的田地,他豁免了佃农的田租,帮助贫困家庭度过难关。非常难能可贵的是在那个年代他的善举如同春风,温暖了整个村庄,是真正的对百姓知寒问暖的乡绅。

后来,时任花县主事宋蔚谦找到他,商议并共同创办了“联平团局”。这个民团组织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成为了保护黄沙塘村的一个组织力量。

朱桂芳的学识与品德深深影响了他的后代。他的儿子朱珩,继承了父亲的智慧与仁爱,继续为家族和乡村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孙子朱兆莘,更是将这份精神发扬光大,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外交家,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人的风采。

这种名人志士的故事,应该在赤坭镇的每一个村庄基本都有。这也是近年来,由于首先协助常住人口普查工作,后来是参加疫情防控工作,我经常和赤坭镇的相关部门人员联络并整理一些村镇材料 ,才更多获悉镇下辖的各个村委村和村庄,它们各自有着不一样的历史故事,故事里的那些人物,以他们鲜活的形象,让我感受到历史的深遂。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