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能写诗传青史,武能提刀保家园,她是魏晋奇女子谢道韫

哄动这史记 2024-05-19 16:04:48

文丨哄动一史

编辑丨哄动一史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代诗人刘禹锡这首诗句一语道破的东晋时期的政治态势,整个朝局几乎都被王、谢两家门阀支撑起来。

而我们今天的主人公谢道韫便是著名宰相谢安的亲侄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媳妇。但正是这一段强强联合的豪门婚姻,奠定了才女谢道韫一生的悲剧基调。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谢道韫又为何会被选入古代启蒙读本《三字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才女谢道韫的一生。

谢家有女初长成

煊赫的谢家门第注定了谢道韫是一位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富家千金,她的父亲谢奕是手握重兵的安西将军,叔父谢安更是鼎鼎大名的东晋宰相,特别是作为淝水之战的总指挥,谢安更是亲自导演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这让他在东晋朝堂的地位更加稳固,用权倾朝野,独霸朝纲来形容并不过分。

在这样家庭环境长大的谢道韫,享受到了系统而又完整的教育。这个一出生便抵达罗马的女子,注定与众不同,让那些同时期的同龄女子望尘莫及。

经过谢家精英化的教育,长大成人的谢道韫不仅有着异于常人的才华,而且也具备落落大方的独特气质,妥妥的一枚典型白富美。

七岁的谢道韫便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这年冬季,天空飘起鹅毛大雪,谢安兴致勃勃地将家中男儿悉数召集,要求他们以雪花为题,即兴赋诗。

侄子谢郎当即灵感迸发,想到用食盐来形容纷纷飘落的雪花再也合适不过,便随口说出“撒盐”二字,谢安觉得虽然形容恰当,但未免有些俗气。

谢安又将期许的目光移向其他孩子,只见谢道韫蹙眉凝思,不一会儿,便眉宇舒展,微笑着吟出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

话音刚落,谢安会心一笑,击节称赏,为小侄女敏捷的才思及丰富的想象力由衷赞叹。后来,谢道韫因这次的灵机一动,被后世之人称为“柳絮之才”,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也将这段轶事收录其中,正是: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在中国古代,人们也多用“柳絮之才”来形容擅长诗赋的女子,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判词:堪怜柳絮才,便是出自这个典故。

强强联姻入豪门

当时有位叫济尼的尼姑,与谢道韫往来频繁。她告诉谢道韫:同郡之中能与王夫人媲美的也只有顾家妇张彤云了。

济尼口中的王夫人指的正是谢道韫,此时,她已成为王羲之的儿媳妇,而嫁给顾家的张彤云虽然在家世上没有谢道韫显赫,但才思却不差上下。

当有人继续追问济尼,谢道韫与张彤云之间谁更好时,济尼则称:王夫人神清散朗,有林下之风,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有闺房之秀。

晋朝人常以“竹林七贤”作为精神偶像,济尼所提及的“林下之风”说的就是他们,而谢道韫恰恰又是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的小迷妹,所以对济尼这个评价颇为受用。

然而,现实却并没有让谢道韫嫁给一个像嵇康那样潇洒不羁的男人。谢安对侄女谢道韫的婚事一直很上心,当时也只有王家能与谢家门当户对,毕竟,“王谢共天下”的金字招牌摆在那儿。

而书法家王羲之有两个儿子:王徽之与王凝之,最初谢安看中的是长子王徽之,但是王徽之这个人放浪形骸,性情乖张,谢安十分讨厌,所以才改变初衷,让侄女谢道韫与次子王凝之结为伉俪。

王凝之继承父亲衣钵,擅长草书,隶书,历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但此人有一不良嗜好,那便是信奉五斗米教,天天宅在家里装神弄鬼,焚香起乩,而且性格弱懦,与谢道韫心目中的男神嵇康自然相差十万八千里!

就连才情,王凝之也不及妻子半分。晋朝是个注重清谈的时代,所谓清谈,便是以老庄思想为基调,围绕玄学进行舌枪唇战。

说到怼人,思维敏捷的谢道韫一点儿也不亚于宋朝才女李清照,而且对于玄学自己也有比较深刻的研究。

有一次,王凝之与一般清客进行辩论,面对对方一众人等连珠炮式的“进攻”,资质愚钝的王凝之竟被驳得冷汗直流,哑口无言。

闲坐内室倾听谈话的谢道韫对丈夫的愚钝很是抓狂,不由自主地让丫鬟递了一张纸条,其上洋洋洒洒写满了她对问题的辩词,及时帮丈夫解围脱困,众人齐赞夫人才思不凡!

其实,婚后的谢道韫生活很不幸福,她经常跑回娘家与叔父谢安诉苦,谢安认为王凝之是王羲之之子,并非庸才,其资质并不会差到哪里去。

谢道韫辩解说:龙生九子,种种不同,我们谢家人才辈出,他王家中为何会生出王凝之这样的蠢材!对此,谢安也是无可奈何,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对于心高气傲的谢道韫而言,有个王凝之这样的蠢材丈夫,将成为自己一生抹不去的伤疤。

飞来横祸性从容

面对自己不幸的婚姻,谢道韫只能将自己年少的希冀寄托于自己的诗词之中,以出众的才华打发内心的不甘,驱散内心的抑郁。

她曾模仿自己的精神偶像写过一首《拟嵇中散咏松诗》: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愿想游下憇,瞻彼万仞条。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摇。

这最后的“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摇”一句彻底道出了谢道韫对自己生不逢时的惋惜,以及身为女子,只能随命运摆布的无奈!

她所憧憬的美好姻缘,是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琴瑟和鸣,是“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生死相依。

然而,看着痴迷邪教,平庸弱懦的怂包丈夫,多少让她有些意难平。

公元399年,东晋王朝气数已尽,一场建朝以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农民起义爆发了,为头的孙恩率兵南下,长驱直入,一鼓作气攻破会稽郡,身为会稽地方负责人的王凝之面对猖狂的起义军竟然毫不设防,依旧将防城希望寄托于虚无缥缈的鬼神,希望能凭借上天的力量转危为安。

这样的痴念所导致的后果是:心狠手辣的起义军杀入王家,将家中老少诛杀殆尽!谢道韫惊闻噩耗,毫不惊慌失措,仍旧保持从容不迫。

她当即命侍女持剑携刀,迅速组织起一支红粉突击队。身为队长的她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只见她手握利刃,力劈数敌,准备趁乱杀出重围,逃出城外。

但是,起义军像潮水一般涌入面前,这帮红粉军哪里是这帮气势凌厉,杀气腾腾的贼军对手,于是,便悉数做了贼军俘虏。

当谢道韫被贼军押送到首领孙恩面前,孙恩一眼便认定她手中抱着的孩子是王氏子孙,于是当即命人将此子斩立决。

而当贼兵走到谢道韫面前欲夺抢孩子时,只听她厉声喝道:“你们要对付的是王家人,此子乃我外孙刘涛,难道你们真的要滥杀无辜吗?”

谢道韫的才名早就传遍大江南北,所以对于这位地位尊贵,才名远播的贵妇人,孙恩也不敢轻易得罪,最后,不仅没有杀害她手中抱着的小外孙,而且还让他们安全地送回城中。

至此,谢道韫便独身一人,带着小外孙独居会稽,足不出户,终日以诗书为伴,了此余生。

新任会稽郡守的刘柳亲自登门,拜访谢道韫过后,对她称赞有加,说她志存高远,出口成章,待人诚恳,这一方深谈,让他受益无穷。

结语

按常理,才情绝佳,智慧绝伦的谢道韫完全有资格入选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列,但谢道韫的故事当中却多了几分铮铮铁骨,少了一些绕指柔情,这便不符合大多数古代男子对才女的审美标准的。

但谢道韫单薄的身躯下却藏着巾帼一怒,才思敏捷,口若悬河之外也有着血溅五步的旷世豪情,她文能提笔成诗,武能挥剑杀敌,其才、其智、其情、其勇一点也不比卓文君、蔡文姬、上官婉儿、李清照逊色,各位说,对否?

参考资料:

《晋书》

《周口日报2016年1月4日第六版:中华第一才女——谢道韫》

1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