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建国第二年,我国已经打算实行军衔制,可由于朝鲜战争爆发,导致这件事情拖了五年左右。朝鲜战争中,我人民志愿军依靠顽强的意志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击败,在这期间,我军意识到了军队现代的迫切性。
于是,立即关于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可由于在之前的时候,我军没有实行过军衔制,没有相关经验,于是决定参考苏联军衔制,设置了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等军衔,接着中央就关于如何给与适合的人适合军衔,进行了慎重且严谨的评估,希望能以此对得起所有参加了多年的功勋。
然而,苏联和我国实际情况有些不一样,所以在授衔的时候,不是全部参照苏联,而是加入了中国特色的授衔制度,就这样最终授衔名单被确定。
1955年9月27日,新中国举行首次大授衔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在这次盛会中总共有1052人被评授军衔,这当中有10人被评选为元帅、10人被评选为大将、55人被评选为上将、175人被评选为中将、802人被评选为少将,这次盛会中由毛主席负责元帅授衔,周总理负责给粟裕大将、上将、中将及少将等在京将官授衔,校官则由彭老总负责授予在京校官,剩余的校官和尉官均由叶帅、贺老总等高级将领负责到各军区授予相应人员。
这次授衔中由1052人被授予将军以上军衔,3.2万人被授予校官、61.1万人被授予尉官,可以说这些人都得到了符合自己功勋的军衔,这也是国家对于他们多年来革命生涯肯定。
然而这当中的将军以上授衔还是有一定变动,因为在之后的三年里又补授了两名上将(王建安、李聚奎)、两名中将(聂鹤亭、贺诚)、八名少将(凯墨·索南旺堆(西藏)、黄鹄显、白天、王凤梧、王赤军、桑颇·才旺仁增(西藏)),所以算起来的话,应该是有1064人被授予军衔。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人授衔也产生了一定的疑问,这当中就包括刘子奇少将,当年在评授刘子奇军衔的时候,让负责评授军衔的罗荣桓元帅产生了一定为难,之所为难就是刘子奇在红军成立第二年就参加革命,但是在之后二十年里并没有升迁,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让刘子奇被称之为红军当中升迁最慢的师长,这让罗荣桓元帅在评选刘子奇军衔的时候十分为难。
罗荣桓之所以为难,主要是和刘子奇一批的红军师长以及抗日时期担任过团长的将军,最低都被评选为大将或者上将等军衔,从这点来看,刘子奇就算不能被评选为大将至少也能上将,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刘子奇到最后只能被评选为少将,今天来探讨下这个事情。
1900年10月,刘子奇出生于湖南浏阳的一个贫农家庭。
刘子奇的降生没让家里有多少欢乐,而是产生了不少困难,之所以会是困难,主要是那个时候多数家庭生活贫苦,压根没有足够多的粮食吃,所以只要多一口人,就要多一份粮食,这样的情况让原本贫苦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刘子奇一家人为了能活下去,每天起早贪黑的劳作,然而这并没有换来安居乐业,反而活都活不下去,这让刘子奇对于坐享渔翁之利地主十分怨恨,为什么我和家人每天忙的半死,他们却能这样安稳度日。
为了能改变自己命运,刘子奇离开了家乡,来到浏阳的一家纱厂当学徒,这里的工作非常辛苦,可刘子奇并不害怕,而是咬牙坚持下来,希望能以此换一个好的未来,然而命运再一次捉弄他,纱厂老板为了自身利益,拼命剥削底下工人,这让刘子奇每月拿到的工资也就那么一点,可就算如此,他还是从每月工资中拿出一部分救济家里。
在这个想法的影响下,刘子奇有了改变自己生活的想法,于是他开始寻找自己未来,很快他便找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兄弟,并在和他们的交流过程中,知道了想要改变穷人生活,最好的办法就是革命。
这时候,毛主席在湖南领导工人和农民运动,刘子奇有幸接触到了先进革命思想,并被深深影响,于是他开始参与革命活动,在这期间他凭借出色发挥,成为了浏阳当地的工人领袖。
出色的发挥,让组织很快注意到了刘子奇,觉得他是个人才,便将他招进我党阵营,从而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党员。
大革命失败后,刘子奇担任湖南浏阳赤卫军师长,从这个职务可以看出,刘子奇的起点比其他人的起点高不少,然而他的这个起点并没有帮上他,而是让他一直在师长这个职务上呆了二十年。
当上师长的刘子奇,表现的十分出色,在进攻长沙的战役中,刘子奇有较为出色的发挥,而后来到井冈山后,刘子奇又在几次反围剿中,有出色的发挥,这让他很快成为了红军师长,从这个职务可以看出,刘子奇指挥能力,确实比很多人出色,要不然组织上也不会让他担任师长,可以说以他的发展轨迹,完全可以在未来的时候有更好的前途。
然而,在这时候,刘子奇确主动提出学习理论知识,这让战友和手下指挥官有些看不透,觉得明明有大好前途,为什么现在突然放弃,刘子奇提出了不同看法,因为他在指挥作战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不足,那就是字没识几个,而且作战图和地形图都不会看,所以他觉得自己很有必要学习下,然后才可以保证,自己未来的时候不会落后于其他人。
于是,他短暂离开了部队,开始学习理论知识,开始的时候,由于理论知识不足,让他的学习进度跟不上,但他不害怕也不灰心,很快通过自身的努力,弥补了自己不足。
从学校毕业后,刘子奇回到了部队,只不过他并没有恢复原来的职务,而是成为了一名团长,但这并没有让他感到失落,而是认真踏实做好一切,很快他凭借自己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围剿的时候,出色的发挥,让他再一次成为师长。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刘子奇跟随大部队长征,在这时期间,国军对于我党紧追不舍,希望能以此给与我党致命一击,在这关键时刻,刘子奇站了出来,指挥部队和敌人多次进行交锋,并获得了胜利,刘子奇的举动很好掩护了大部队长征,之后刘子奇率部抵达甘肃,跟红二方面军成功会师。
长征中遇到各种问题,让刘子奇觉得自己现在所学的一切还不够,于是他在抵达延安后,又一次决定辞掉师长职务,进入红军大学学习文化知识,也正是这次学习,让他结识了罗荣桓元帅,罗荣桓元帅对于刘子奇刻苦努力学习看到了心里,觉得他是一个可造之材,但在他得知他是辞掉师长职务来学习的时候,对刘子奇更加佩服。
在红军大学学习期间,罗荣桓和刘子奇建立了十分深厚的友谊,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在刘子奇在红军大学学习的期间,日寇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这个消息很快传到延安,传到延安后,我党也进行了第一时间安排,很快刘子奇离开了学校,被任命为120师359旅参谋长,旅长是陈伯钧,副旅长王震,而359旅下面的两个团场文年生、刘转连在1955年的时候被授予中将军衔,这两人在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被授予上将军衔,从这点可以看出,刘子奇就算没办法被评选为上将,中将也是完全有可能。
而他之所以,没有被评选为上将或者中将,根本原因就是小时候家里穷,让他没机会学习,所以在进入革命队伍后,他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于是他希望能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不足,也正是因为他这种虚心学习的性格,让他数次辞掉师长的职务,这几次辞职,让原本一些自己的下属或者同级别的将领,超越了自己,可就算如此,刘子奇也没有多说什么,而是积极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一些事情不争不抢,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革命胜利在,正是因为无数像刘子奇这样的革命先辈不争不抢才有如今安康生活。
在抗日战争期间,刘子奇曾经和王震上将一起在南泥湾创造了“塞上奇迹”,而且在这期间,刘子奇多次指挥部队和日寇作战并获得胜利,而后刘子奇因为工作出色,被调到了冀中军区领导抗击日寇的斗争,而后不久,刘子奇被调回延安回到中央党校学习,这一学习就是三年,在这之后刘子奇又被任命为晋绥军区第二军分区的司令员,地委委员。
这期间,他虽然被任命为司令,可是他的这个工作算是比较清闲,所以在这期间,刘子奇没有多少机会可以立功,可就算如此,刘子奇还是依旧全力做好本职工作,这一切自然被中央领导人全部看在眼里。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央将刘子奇派到了东北,在这期间他先后担任哈尔滨保安司令、东北民主联军7师20旅担任旅长、东北野战军独立8师师长,东北军区整训第二师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一六五师师长,就这样一来,刘子奇在解放战争期间三次担任师长,可以说二十年革命生涯中,师长这个职务,成为了刘子奇最经常担任的职务。
新中国建立后,刘子奇先后担任任湖南军区郴州军分区司令员、湖南军区参谋长,本以为他的军旅生涯,或许就这样结束,然而抗美援朝的爆发,让刘子奇又一次重新回归戎马,这一次他的职务毫无疑问又是师长,在这期间他也有十分出色的发挥,为抗美援朝的最终胜利,立下了功勋。
抗美援朝结束后,刘子奇回到了国内,这一回他被任命为广东军区副司令,这也是他军旅生涯中担任最高的职务,从这以后,刘子奇过上了平稳的生活,开始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
1955年,新中国为了表彰那些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功勋,决定给与他们相对应的军衔,这次授衔便是新中国历史上首次大授衔,这次授衔总共有1052人被评选为元帅或者大将、上将、中将和少将军衔。
由于在这期间,我国在这方面没有相关的经验,所以评选的时候,整体上比较仔细和严谨。
刘子奇在红军时期担任过师长,抗日战争时期又担任过团长,以这段资历来看,刘子奇完全有资格被评选为大将,这让负责评选的罗荣桓十分为难,然而刘子奇的军旅生涯中,没有立下较大的军功,这个原因存在,让他的升迁受到了一定影响。
于是,罗荣桓决定给与刘子奇少将军衔,然而这一安排其实还是让他有些发难,因为无论在上将还是中将中,都有担任过他的部下,这让罗荣桓有些拿不定主意。
经过一番思考后,罗荣桓决定找刘子奇聊聊看看他的想法,当聊到这件事情的时候,刘子奇表示无论授予什么军衔,他都没关系,一切服从组织,这让罗荣桓决定给与他少将军衔,就这样在大授衔那天,刘子奇被授予少将军衔。
刘子奇虽然被授予少将军衔,但是不能否认他对革命做出的功绩,可以说正是因为这样一批不为名利的人存在,才能带领新中国走出黑暗,迈向黎明。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