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3》宋运辉犯错,宫新鸣邀功,梁行长终于暴露真面目

恋上糖果超甜 2024-08-09 00:57:39

宋运辉力挽狂澜,拯救濒临倒闭的彭阳农药厂。

只要成功研发出新型农药竹胺,彭阳厂就能起死回生。

然而,宋运辉的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

部分工人对宋运辉心生不满,工厂内部人心涣散,凝聚力出了问题。

同样是面临“改革”,雷东宝的产业集群,也藏着很多风险。

下有员工不服从安排,上有县长孙青山想摘果子,中间还有书记宫新鸣随时监视雷东宝。

雷东宝可谓是“如履薄冰”。

但和杨巡比起来,宋运辉和雷东宝的困难都是暂时的。

杨巡被梁行长算计,几乎要破产了。

梁行长手段之狠,就连孙青山和宫新鸣也比不上。

《大江大河3》宋运辉拿姚宝林开刀,宫新鸣算计雷东宝,才懂梁行长为何要搞垮杨巡。

宋运辉犯错

彭阳厂原本是要被关停的。

宋运辉看中彭阳厂对竹胺的研究,力保彭阳厂。

但上面只给了宋运辉一年的时间。

这期间,没有资金扶持。

宋运辉让工人打零工贴补彭阳厂,用于竹胺的研究经费。

宋运辉相信,只要坚持住这一年,等到竹胺量产,彭阳厂一定可以改头换面。

到时候,这些出过力的老员工,也都可以提高待遇。

宋运辉一心扑在竹胺上面,他对竹胺很有信心,可彭阳厂的工人有了意见。

工人刘景和带头闹事,扬言要让宋运辉倒台。

刘景和破坏工人团结,行为不可取,但宋运辉的确做错了。

宋运辉在彭阳厂的管理上,至少出现了3个错误:

1、考核方式不合理。

宋运辉为了调动员工积极性,按月对员工的成绩进行考核,并且给这些员工分了组。

所谓的考核,就是员工在外面打零工的“创收”情况。

考核垫底的小组,会下岗。

宋运辉认为这样的标准是合理的,公平公正。

可宋运辉却忽略了一个客观事实,那就是他的分组本身就不合理。

宋运辉把年纪大的老员工放在一个小组,这个“老年组”,明显是吃亏的。

姚宝林这样的老工人,技术过硬,但他毕竟体力跟不上了。

找不到挣钱的私活,不代表姚宝林对彭阳厂的贡献小。

宋运辉的考核方式,不仅伤了老员工的面子,也伤了里子。

2、资金使用情况没有公示。

宋运辉为了筹钱买色谱仪,卖掉了彭阳厂的老设备。

这就让刘景和等人产生了误会。

刘景和以为,宋运辉卖设备,是为了中饱私囊,从中贪污。

直到刘景和当众质疑宋运辉,宋运辉才拿出了合同。

3、拿姚宝林开刀。

宋运辉最不该做的,就是让姚宝林下岗。

王厂长劝过宋运辉,姚宝林是省里评的劳模,谁都可以下岗,只有姚宝林不可以。

姚宝林对彭阳厂的贡献很大,年轻员工也都很尊敬他。

宋运辉做事一板一眼,不会变通,让很多员工寒了心。

姚宝林下岗,小李立刻提出了辞职。

小李对宋运辉说:

“我不想走姚师傅的老路。”

小李怕自己被“卸磨杀驴”,他需要新的工作来养家糊口。

小李的摊牌,字字扎心,宋运辉有远大的抱负,但工人们都在为生计发愁。

宋运辉并没有给足工人们信心。

宋运辉看到了竹胺成功的苗头,但在外面赚钱养厂的工人,根本看不到希望。

毕竟彭阳厂换过好几任厂长,工人们见多了大饼了。

工人们打工养活彭阳厂,拿不到工资,还要被考核,被下岗,他们心里有怨气也是正常的。

彭阳厂改革,宋运辉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宋运辉的用意是好的,却由于经验不足,以及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好心做了错事。

宫新鸣邀功

枪打出头鸟。

雷东宝的雷霆产业集群,太引人注目了。

县长孙青山想把雷霆改为股份制,集体变私有,摘雷东宝的果子。

宫新鸣,就是县里安插在雷东宝身边的“眼线”。

宫新鸣原本,也是想烧三把火,震慑一下雷东宝的。

可惜那些小厂的厂长,一个能打的也没有。

刘永强竟然偷了雷东宝的合格证,以次充好,从中获取暴利。

雷东宝没有给刘永强留情面。

刘永强的产品,雷东宝愿意按照废铜收购,狠狠打了刘永强的脸。

经过这场博弈,宫新鸣看出了雷东宝的能力。

与其折腾雷东宝,还不如投靠雷东宝,利用雷东宝为自己捞点成绩。

宫新鸣很想出风头,但电视台的采访,县里的表彰,宫新鸣都没能露脸。

宫新鸣着急了,他主动开口,向雷东宝要外贸的肥差。

雷东宝为了让宫新鸣心理平衡,把外贸交给了宫新鸣。

雷东宝做事成熟了。

雷东宝知道,很多事情不是做给自己的,而是做给别人看的。

雷东宝把出口交给宫新鸣,而不是交给雷正明等人,也可以避免手底下的人贪吃。

稳住了宫新鸣,是让雷霆内外平衡的第一步。

给了宫新鸣好处,宫新鸣才有可能变成“自己人”。

宫新鸣多次为雷东宝出头,力保雷东宝,是因为雷东宝让他“有利可图”。

尤其是在徐省长为雷东宝撑腰,鼓励雷东宝做外贸后,宫新鸣看到了徐省长对雷霆外贸这件事的重视。

宫新鸣和雷东宝合作却不交心,各取所需。

很多时候,合作关系靠的就是利益的维系,宫新鸣和雷东宝都很清楚这一点。

杨巡和梁思申因交情而合作,合资建商场,楼还没盖起来,两个人就谈崩了。

只剩一地鸡毛。

杨巡和梁思申缺少的,正是宫新鸣这种“拎得清”的头脑。

梁行长暴露真面目

杨巡做假账,被梁行长抓住了把柄。

这件事触碰了梁家所有人的底线。

梁思申提出撤资,取消和杨巡的合作。

梁思申没有对杨巡赶尽杀绝,梁思申虽然撤资了,但是她愿意把自己的钱,当作借款,还让杨巡继续使用。

杨巡毕竟是宋运辉介绍的,梁思申也不想把关系闹得太难看。

梁思申“心慈手软”,梁行长却没打算给杨巡留活路。

梁家这对父女,一番操作,直接搞垮了杨巡。

梁行长太狠了。

梁行长发现杨巡做假账后,问杨巡账目的情况。

杨巡没有说出那3万左右的资金的准确去向。

杨巡是卖馒头发家的,没有太高的文化,他在做生意方面,是有局限性的。

正如杨巡对宋运辉说的那样,他做生意一直都是这样,不是每笔账都能记清楚的,有时候“挪用”也很正常。

杨巡没有贪污。

杨巡的问题,是他做账不规范,做假账也没有提前告知梁思申。

信任一旦崩塌,就很难捡回来了。

无论杨巡是什么理由做的假账,梁思申都不可能再信任他,也就无法再和他合作了。

梁行长敲打杨巡:

“《公司法》通过了,今年7月份实施,你知道吗?”

梁行长是在警告杨巡,他的行为,已经违法了。

有了梁行长的震慑,梁思申想要把投资变成借款,就容易了。

杨巡由于害怕,很快就和梁思申签订了借款合同。

这样的结果,梁思申是吃亏的。

梁思申本可以有更好的收益,结果因为杨巡单方面的假账问题,梁思申白白丢掉了一个好项目。

梁行长自然不会看着女儿吃亏。

梁行长玩了一招“釜底抽薪”,既把梁思申的钱收回来了,也拿下了杨巡的商场。

真是只老狐狸。

梁行长是怎么做的呢?

杨巡和梁思申签了借款合同后,梁行长利用职务之便,找银行的工作人员出面,让杨巡又签了一份贷款合同。

也就是说,杨巡的债权人,由梁思申变为了银行。

这份转让合同,直接把杨巡打入了地狱。

梁思申拿到银行的钱走人了,而银行找理由冻结杨巡的账户,杨巡投入到商场里的钱,全部都泡汤了。

杨巡“倒下”,梁行长就可以“抄底”,低价拿下杨巡的商场。

梁行长这一招,为梁思申保住了资金和项目。

杨巡做假账有错在先,但梁行长这样的做法,也是小人之风。

梁行长还不如抓着杨巡做假账的事不放,送杨巡去坐牢。

杨巡咎由自取,但他给梁家下跪,和梁思申签了借款合同,认错态度是有的,梁行长不该对他赶尽杀绝。

说白了,梁行长出手这么狠,不是因为杨巡违背了契约精神,而是梁行长把利益放在了首位。

梁行长的目的,就是低价拿商场。

宋运辉求梁思申再给杨巡一次机会,梁思申却拒绝了,杨巡失望地对梁思申说:

“我每一次倒下,都是倒在你们这种人的手里。”

杨巡固然可恨,但凡事留一线,也是给自己留了条路,梁行长只顾眼前的利益,却没有看到杨巡的潜力。

梁行长这是给自己培养了个竞争对手。

写在最后

《大江大河3》宋运辉还在摸索,雷东宝学会了拿捏人性,杨巡也会在打击之后,重新振作起来。

杨巡和梁思申阶层不同,本就不该合作,这次失败,给两个人都上了一课。

每个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改革的过程注定要经过一番风浪。

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吸取教训,打不开自己的局限性。

眼光放得长远,才能走得长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