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30岁,要存钱更要“存肌肉”。

王博士谈骨健康 2024-09-24 12:42:56

瓶盖拧不开,开始让身边的那个他帮忙

没有刻意减肥,几个月间体重莫名减轻

路上走着走着突然就摔了个跟头……

有可能你换上了肌少症,肌少症又叫做肌肉衰减综合征,是肌肉流失、肌力衰减后表现的一系列症状,与衰弱、跌倒、失能、生活质量下降、死亡等不良结局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我们身上有超过600块肌肉,大约占了身体重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和结缔组织一起组成我们的身体,使我们能够自由活动。

人体肌肉量受年龄影响,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一般来说维持5年便开始逐渐丢失,当人在30岁以后,肌肉质量每年下降1%-2%,70岁时,人体肌肉质量下降约40%。

因此,肌少症是一种与衰老相关的肌肉退化现象,年龄越大越普遍,典型症状是下肢无力、走路不稳,经常和骨质疏松相伴出现,稍不注意很容易摔个大跟头。

肌少症虽然高发于老年人群体,但这并非老年人的“专利”,现如今不少中青年也罹患此病。

中青年人发生肌少症的风险增加,主要有以下原因:

久坐少动:很多上班族上班时在办公室久坐,下班后继续躺在沙发刷手机、看电影,运动量过少。运动量过少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和瘦组织(除去脂肪的骨骼、肌肉等)丢失。

不当减肥:年轻人追求苗条身材,盲目节食或吃素,不科学的减重减去的重量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丢失的肌肉。蛋白质营养不良会使机体更多地动用肌肉蛋白质储备,使肌肉合成速率下降,分解速率上升,导致肌肉流失。

过了30岁,要存钱更要“存肌肉”。

肌肉意味着力量,意味着更强的生命力,我们应该意识到“贮备肌肉”的重要性,在年轻时通过科学营养、运动锻炼等方法,极大地提高肌肉和骨骼的峰值。

年轻人“存肌肉”的四个关键:

抗阻训练:针对性增加抗阻运动,如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举哑铃、拉弹力带等,可有效改善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每次抗阻运动20-30分钟,每周≥3天。

增加运动:每天应累计进行40~60分钟的运动,慢走、游泳都是非常好的方式。此外,还要减少静坐和卧床时间,增加日常身体活动量,多进行户外活动,增加日晒时间,有助于提高血清维生素D水平,预防肌少症。

充足营养: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均衡膳食和营养充足,必要时应使用蛋白质或氨基酸营养补充治疗。再者,应补充普通维生素D以改善肌肉无力和活动困难等症状。

重视异常:科学认识肌少症,提高健康自我管理意识。如果出现心肺功能变差、活动力下降、容易疲劳、基础代谢持续变低,应去医院就诊。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