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落选大将的著名将领,出于什么原因被划掉?是资历还是战功?

追梦的年 2024-09-19 22:52:33

1955年,新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最特殊的军衔有两档,即元帅和大将。这两个级别都只有10人且只授予过1次,他们的名字都将伴随共和国的历史,永远被人记住。

不过,授衔名单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期间经历了多番商讨、取舍,比如说大将最开始就拟为15人。

分别是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张宗逊、宋任穷、许光达、萧克、王震、周纯全。

而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最终确定的版本将张宗逊、宋任穷、萧克、王震、周纯全删减了。为何中央要如此?他们5人又各是什么原因被去掉了呢?

一、张宗逊有两次失利

张宗逊的履历非常亮眼,参加秋收起义、实际是毛主席的首任卫士长、32年就当上红军军长、抗战初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旅长、解放战争后期还担任过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

按照历史职务和贡献,张宗逊是有机会被授予大将的,拟授名单他也是排在第十位。然而,最终结果出来,许光达这位一野的下级,却将张宗逊替掉了,这是为何?

说起来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张宗逊没把握住机会,二是山头代表性。

毛主席跟张宗逊关系亲近,但曾评价过一句:该厉害时不厉害。这并非责骂,更多是恨铁不成钢。有两仗只要张宗逊打好了,必然能再上一个台阶,奈何...

1946年7月,我方晋察冀军区、晋绥军区协同作战,集结十余万人进攻大同,只要能拿下此地,两大根据地就能相连,形势将一片大好。

此战晋绥的张宗逊担任总指挥,晋察冀的罗瑞卿担任政委,都是名将,志在必得。

战端一开,我军打得很顺利,只用半个月就清除外围据点,阎锡山派出的增援部队也全部被打退,看起来大同城破只是时间问题。

没想到的是,驻于归绥的傅作义稍稍出兵了,很快就拿下了我方只有一个旅防御的卓资。

卓资距离大同中间还有个重要据点凉城,如果傅作义来援一定要经过这里,因此张宗逊派出大量精锐前往凉城,准备应对傅部的攻击。

然而,傅作义根本不跟你打,虚晃一枪就把主力调去偷袭集宁(今乌兰察布)。此处是晋察冀首府张家口的门户,如果丢失,张家口也难守。张宗逊听说消息大惊,紧急去支援集宁。

可高手过招,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等我方长途跋涉至集宁时,傅部已险些破城,好不容易将敌人暂时打退,我军又太过疲惫就地转入休整,没能实现大量歼敌。

在我军休整的这一天里,傅作义后续援兵来了足足三个师,有这股生力军加入,集宁没办法再守只能撤军。此处一败,大同也没必要再打,只好吞下这个苦果。

大同集宁之战影响深远,一个多月后,张家口被国军攻占,晋察冀与晋绥之间的联系被切断,此后鲜少有携手作战的机会,张宗逊也被调回陕甘宁。

虽然没打好,中央对张宗逊仍寄予厚望,1947年胡宗南重点进攻陕北时,张宗逊就被任命为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司令员,统一指挥陕北所有武装力量。

这个就相当于西北野战军的雏形,只要张宗逊发挥好,那真有机会手掌一个野战军。但,他领军的第一战就没打好。

当时我方获悉国军整48旅冒进,便集结优势兵力想一口气将其吃掉。当时双方人数力量对比是4比1,且还是打突击,所有人都觉得能顺利拿个开门红。

结果张宗逊打出的战绩是歼敌1500余人、自身伤亡1200多人。中央一看这样下去不行,紧急撤销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新成立西北野战兵团,由彭老总来统一指挥陕北武装。

两战、两个职务、两次机会,但凡张宗逊能抓住一次,大将基本就稳了,可惜啊。

至于他会被许光达替掉,那没办法,大将里出自红一的实在太多,而红二除了许光达外没有代表,所以出于平衡,最终就是许光达成为大将。

二、宋任穷缺乏代表性

宋任穷也是秋收起义出身,战争年代历任红28军军长、八路军129师政治部副主任、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华野第三副政委、二野第四兵团政委等职。

按照历史职务,他也能够得上大将标准。但,他确实没有太亮眼的部分,在秋收起义、红一、政工等方面,谭政要比他更为突出。

如果名额不限,大家可以一起列于其中,可现实是限定十人,那谭政肯定要比宋任穷更合适。

三、萧克自身失误太多

很多人说,萧克作为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八路军120师副师长,没被授予大将太过可惜。但纵观他的经历,上将已非常不错。

他晚年曾说自己站错了两次队,一是1929年6月的白沙会议,“朱毛”之争时他举手支持了朱老总,使毛主席被解除红四军前委书记职务。

二是长征甘孜会师后,他被老张拉拢,担任了红四方面军的31军军长。但这两次其实无伤大雅,后续中央仍然予以重用。

1939年,中央为开辟冀热察根据地,让萧克担任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兼政委、冀热察军政委员会主席。

冀热察包含冀东、平西、平北三块区域,只要萧克能将这里发展好,那就又是一个“晋察冀”,他的地位跟另一位八路军副师长聂帅也会相差无几。

然而,他到平西不久便将冀东抗联的领头人高志远处决了,此举不仅让冀东抗联人心涣散,还把邓华、宋时轮给气走了。

当时冀热察能倚仗的武装主要就是邓华支队、宋时轮支队及冀东抗联,杀一个人,全局崩盘。此后几年他都没能完成中央的任务,最终冀热察并入晋察冀。

还有一次机会在1946年6月,晋察冀军区进行重组,萧克出任野战军司令员,如果他可以打出像粟裕一样的战绩,那本就资历深厚的他,军衔不会低于粟裕。

结果晋察冀一直被傅作义压制,萧克整个解放战争就没什么获取战功的机会了。两次站错队,两次错负众望,最终就没办法被授大将。

四、王震同样缺乏代表性

王震跟宋任穷很像,职务方面担任过红六军团政委、359旅旅长、一野第一兵团司令兼政委,够是够得上大将标准,但缺乏一定要授大将的因素。

他出身的红六军团早期一直负责拱卫中央苏区,是1934年才西征去与红二军团会合。所以,王震虽然后来是红二方面军的高级干部,但没有许光达具有代表性。

许光达很早就在贺龙麾下担任师长,1932年5月因伤前往苏联治疗,按他的资历本来不足以授大将。但红二军团的老人,几乎被夏曦给肃完了,段德昌、万涛、孙德清等重要将领惨遭杀害,以至于55年时选个大将都头疼。

红二军团也还有廖汉生、贺炳炎等干部坚定战斗到了最后,但他们的历史职务太低,解放战争后期都才是军级干部,成大将难以服众。中央选来选去,只能选许光达。

不过王震的贡献有目共睹,许光达辞让军衔时,就推举过王震来接替自己的大将,也是一段佳话。

五、后续没跟上的周纯全

如果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职务,周纯全难以跟另外的14人相提并论,为何还能拟授为大将呢?究其原因,就在于周纯全红军时期的职务太高了。

在红四方面军中,周纯全就担任过红10师政委、红4军政委、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等要职。

懋功会师后,他更是出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并增补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论党内地位,同期大多数元帅都不及他,而在红四方面军中,他也是仅次于张、陈、徐的四号人物。

只是,他这种巅峰全靠四方面军的老张在抬,等老张南下犯错,再重新北上后,周纯全也就失势了。接下来的几年他基本在后方搞教育,直到1947年才重返部队搞后勤。

他工作能力还是有,抗美援朝被彭老总留在志愿军,担任志司后勤司令部政委,有效地保障了补给运输。回国后,周纯全担任总后第一副部长兼副政委,职务不低,再加上红军时期的超高地位,所以才能成为大将的人选。

只不过组织经过慎重考虑,最后还是只评了十位大将,周纯全等落选的都成上将。

21 阅读:13210
评论列表
  • 2024-09-27 19:57

    如果张宗逊授衔大将,大概率是替换罗瑞卿,顶替许光达可能性非常小,毕竟红二方面军山头要有人代表。

    用户10xxx37 回复:
    许光达代表的是红二军团,不是红二方面军,要是红二方面军,萧克王震资历不比他高吗?
  • 2024-10-03 11:01

    马后炮 咋说都有理

    清风 回复:
    虽说是马后炮,倒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和事实。
    大声说哥很帅 回复: 清风
    你信不信那几个人打乱顺序 也能说出理由了
  • 2024-11-18 06:58

    差别真大,4比1打不赢,粟裕苏中战役1比4歼敌5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