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应对“疼痛之王”------“三叉神经痛”,单靠一招一式是不足以解决全部问题的,笔者在上篇中汇总了西医的治疗方法,以及中医对三叉神经痛施药方面的辨证论治,本篇继续论述各类针法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优势,都包括哪些针法呢------毫针、火针、埋线、针刀,今天只论前三种。
疼痛之王------三叉神经痛。
中医学虽无“三叉神经痛”病名,但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类似本病的记载,如《灵枢·经脉》篇提到颔痛、颊痛、目外眦痛;《素问·缪刺论》有“齿唇寒痛”之症等,笔者不才,稍加整理,汇总几种从《黄帝内经》中总结引申的治疗方法。
如《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第四》中云:“腠理开而中于邪。中于面,则下阳明。中于项,则下太阳。中于颊,则下少阳……”。“三叉神经痛”属于中医“面痛”范畴内,病位以阳明居多,中于面,则下阳明,如何下之呢?手三里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经穴,故三叉神经痛以阳明证为主证者,用此穴取清下阳明之法,面痛多可立解,此为针下之法;阳明之证,热证居多,热证在经,则面赤,多汗,口干,热证在腑,则口臭齿痛,腹胀便秘,白虎汤清阳明经热,调胃乘气汤、清胃散等清阳明腑热,此为药下之法。
再如《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中云:“缪传引上齿,齿唇寒痛,视其手背脉血者去之,足阳明中指爪甲上一痏,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各一痏,立已,左取右,右取左”。这里所指的针刺出血部位,后世医家多数认为是足阳明经的历兑穴和手阳明经的商阳穴,采用的是缪刺之法,即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再如《黄帝内经·灵枢·杂病》中亦云:“颊痛,刺足阳明曲周动脉,见血立已。不已,按人迎于经,立已”。该文中的“足阳明曲周动脉为足阳明经“颊车”穴附近充盈血脉,治疗可刺之出血,多可以立即止痛;若仍不止痛,再按揉足阳明经的人迎穴,也会迅速止痛。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已有2000多年历史。
喻嘉言在《医学法律》中云:“凡治病不明经络,开口动手便错”。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辨证中明确病变脏腑经脉,一则有助于明确病变属性定位,二则有利于辨经施针引经药的选择。三叉神经痛发生于面部,与循行于颜面之处的三阳经脉关系密切,尤其是手足阳明经脉关系尤为紧密。
三叉神经痛以上颌支与下颌支发病较多,而此二支分布部位主要为阳明经所主。《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中云:“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大肠手阳明之脉……,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三叉神经痛的第一支(眼支)发病,从病位来看,除了与”循发际,至额颅“的足阳明胃经有关外,与少阳经脉同样关系密切,除此之外,三叉神经痛与手足太阳经和足厥阴肝也是有一定联系的,《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中云:“小肠手太阳之脉……,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肝足厥阴之脉……,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根据“经之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原则,三叉神经痛针灸常用取穴如下:
主穴:
第一支(眼支):太阳、攒竹、阳白、鱼腰(眶上孔)、丝竹空、外关;
第二支(上颌支):四白(眶下孔)、颧髎、下关、迎香、内庭;
第三支(下颌支):颊车、夹承浆穴(颏孔)、大迎、翳风、合谷;
配穴:风寒外袭,加风池透风府;风热上犯,加风池、曲池;胃热上攻,加内庭、手三里;气血瘀滞,加膈俞、内关;肝胆火旺加行间、侠溪;痰火上攻加丰隆;阴虚阳亢加太冲、太溪。可根据受累分支,在面部所选腧穴附近加刺阿是穴。
针灸取效与否,更多在于人的因素。
治疗方法:1.毫针刺法:急性发作时面部腧穴行浅刺丛针轻刺激,远道腧穴行强刺激,可配合电针或经皮穴位电刺激。发作缓解期,毫针针刺可选择透刺法,眼支疼痛取攒竹透阳白,丝竹空透头维,鱼腰直刺;上颌支痛取四白透颧髎,下关、迎香直刺;下颌支痛取颊车透大迎,大迎透承浆,下关直刺、深刺。2.埋线治疗:据患者症状辩证取穴,用一次性穴位埋线针进行常规操作,两周1次,第二次埋线要避开第一次埋线的部位,埋线材料宜选择植物蛋白线,利于吸收。3.火针治疗选取阿是穴,用细火针进行速刺法,点刺不留针,以疏通局部气血,隔日一次或每周两次,嘱患者治疗期间24h勿使火针治疗处接触到水,防止感染。火针治疗山西师怀堂老师新九针一派运用较多,曾跟其派中闫泳兵师兄交好,见过其运用中粗火针速刺下关穴并留针,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甚佳,但从解剖角度考虑,担心损伤局部动静脉及感染问题,一直未采用。
针灸作为中医王冠上的璀璨明珠,靠单纯的照猫画虎,呆板插秧式扎针,未必能够收到效果,辩证辨经取穴,合理的手法操作与针具选择,才是临床取效的根本。
“把下乡纪事化,把看病故事化,将治疗通俗化”,我是威海市中医院全科医生宋国政,未来一年,我将在威海市泊于医院挂职服务,我会根据基层实践,结合临床生动案例,用中西医两种思维来分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希望能够在中西医融合、基层卫生建设、学术交流、心声流露等方面,为同行、朋友、民众提供一点点力所能及的帮助!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关注、点赞或转发,谢谢了!
“全科医生讲医事,基层实践纪事”(五十七),下回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