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38军副师长刘海清,两次错失将衔却看得开:能有今天知足了

漫步史书 2023-12-12 10:27:08

1990年6月16日,原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刘海清同夫人张文清在湖北宜都地方领导干部陪同下,来到了当年宜沙战役旧址,实地参观当年自己深入敌后穿插潘家湾梁山村。

当年渡江战役后,四野大军南下,第十三兵团等部发起了宜沙战役,防守的宋希濂大军不战自退,让出了据守的鄂西长江中游一线,原定的战役计划历时便转入追击作战。

时任38军112师334团团长的刘海清奉令率部穿插敌后,考虑到敌人行动迅速,刘海清认为如果按照正常情况追击,不太可能取得大的战果,因此提议抄近路,走到敌人前面,然后反身回堵的战术,当时师部下令,曾要求334团休整,但刘海清认为,贻误战机可能会使敌人逃掉,仍然下令大胆插潘家湾梁山村在,终于取得胜利。

聊着聊着,刘海清将军也许是想起了什么,还提到了一件往事:

“插截击是我军的常用战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我们也打了一次穿插截击战,一夜跑了一百多里,截断美军的退路。守住阵地后,彭德怀司令员给三十八军发来祝捷电,电报的最后两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

在《志愿军之雄兵出击》的电影中,曾提到志愿军38军113师大胆穿插三所里、龙源里的故事。

这件事情大家已经耳熟能详,几乎是家喻户晓,电影中也对此一幕有一定细致的描述,特别是部队过江时,师长江潮曾下令要全体官兵脱裤子,等过了对岸再穿上。

电影中率部队过江,提出脱裤子建议的是作战高参李默尹,可这是个虚构的人物。

真正提出此项意见,并率领两个团作为突击队过江的是时任113师副师长刘海清,只是可惜电影中没对刘海清的形象进行刻画,实在是一件遗憾的事。

刘海清是38军中有名的能打硬仗、巧仗的干部,而且是以多谋善断著称。从12岁参加革命,历任宣传员、通讯员、警卫员、排长、连长,刘海清是从战斗中成长起来的优秀将领。

在宜沙战役中,在面对敌人溃逃的情况,也是刘海清率领先头部队,切断敌后路,这场大胆的追击战,共歼敌敌15军729团以下6000余人,并生俘敌团长。

刘海清因功绩卓著,在38军入朝前,已经是113师副师长。

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38军从辑安入朝,作为首批入朝的部队,38军上下全都信心十足。

不料前脚才出过门,后脚便因贻误战机遭到批评,从军长梁兴初以下,所有38军将士都憋了一口气,要打好这一仗。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后,“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并没有把志愿军放在眼里,他认为遇到的不过是中国的小股部队,仍不顾一切下令向北推进,企图在12月25日前将战线推进至鸭绿江畔。

彭老总在第一次战役后,意识到了美军可能会继续北进,巩固胜果,于是提出了第二次战役的计划,为了增强志愿军作战力量,中央还下令调了九兵团入朝。以便于我军在东西两线形成兵力优势。

根据一开始制定的诱敌深入的战略,志愿军逐步缓慢的后撤,伺机主力向南穿插,截断敌人后路。

至11月25日,志愿军首先在西线发动攻势。

38军的作战任务是德川一线的敌人发起进攻。

在打德川的过程中,副师长刘海清亲自率领两个团迂回到德川南面,配合112师一起合围德川。

当时为了过大同江,刘海清不顾天气寒冷,毅然决然下令全师脱掉裤子。

至11月26日,38军、42军均完成了对宁远、德川地区的作战任务,并歼灭南朝鲜军第七师、第八师大部,也彻底打开了战役的缺口。

为了大范围内取得歼敌效果,彭老总计划在西线战役中,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堵截在清川江南北地区,除39军、40军、50军、66军担负正面突击作战外,38军42军分别从内线、外线迂回,堵住敌人的退路。

1950年11月27日上午11时,军长梁兴初给113师下达严令,要求该师穿插军隅里以南的三所里,切断美军的退路。

尽管梁兴初在电话里不可能说得太明白,但113师自师长江潮以下,大家都明白这次作战任务的重要性,能不能在三所里堵住敌人,是事关全局的一次大仗。

刘海清记得很清楚,当时坐镇38军军部的副司令员韩先楚曾给113师提了三个要求:

“一、必须在下午6时之前出发;二、路上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不能停下来,三、到了三所里以后必须不计一切代价把敌人堵住。”

要知道之前德川之战中,38军已经打了两天,因为要洗雪第一次战役时的耻辱,梁兴初拒绝了和42军合打德川的建议,改为38军单独打德川,虽然狠狠的出了口气,但难免有些“一鼓作气,再而衰”的迹象。

况且38军打德川两天,部队其实已经很疲乏。

113师接到梁兴初命令以后,连部队动员也来不及做,下午就要出发,而且据原113师老兵回忆,他们出发的时间是下午5时,比规定的准备时间还提早了一个小时。

趁着部队集结的时间,师长江潮、政委于敬山、副师长刘海清等师首长聚在一起商量了一下作战计划。

几乎和以前一样,没有任何变动,刘海清勇敢的承担起了前锋的任务,带着338团率先出发,负责给全师开路。为了方便同师部联系,刘海清还特意带了一部小功率的电台。

本来一开始,师部商量的作战计划就是,一路上一刻也不停歇,直插军隅里,可等部队真正开拔以后,才知道这一路上的艰辛。

70公里的距离,还全都是山路,还要快过美军的汽车轮子,无疑对人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摔伤了腿。磨破了脚只能算是小伤,很多战士都是跑着跑着就突然一头栽倒在地,为了不耽误,只能任由掉队的人在后面追赶。

113师急行军一个晚上,师首长第二天一看,部队减员太多,觉得不能再这么跑,加上天亮以后还有美军飞机出没,就提议部队在天亮前休息一下,吃完早饭再出发。

没想到的是,刘海清回电给师部,坚决反对停留下来休息。

刘海清反对的理由自然是,有可能无法赶在美军之前到三所里,当然电报里另外一句话,却让38师师首长统一了一件。

“如果不继续行军,很有可能重蹈第一次战役覆辙。”

第一次战役,已经成为了38军每一名指战员心头的一痛。

政委于敬山拍板表示支持刘海清的建议,师长江潮见此情形也不再犹豫,直接下令,加快行军速度,一定要在美军之前赶到三所里。

事实上,这次113师不到20分钟的师部会议,却为后来二次战役胜利埋下了关键伏笔。

如果江潮。于敬山、刘海清因为心疼战士们稍稍露出犹豫神色,就有可能贻误战机,因为113师赶到三所里时,仅比撤退的美军早到了5分钟。

113师急行军到三所里时,刘海清还有一个壮举,就是下令给部队卸掉所有伪装,轻装前行。

刘海清认为,尽管已经经过了第一次战役,但是入朝的中国军队并没有佩戴标志,敌机在空中飞行,不可能分别出是我军军队。

一开始,刘海清还有些小心,只是让前卫连撤去伪装标注,发现没有问题后,这才大张旗鼓的让前卫团都撤去伪装,轻装前行。

刘海清赶到三所里后,立即投入了战斗,并趁着美骑兵一师抵达三所里前,抢先炸掉了大同江桥,阻止了敌人的北援,并在意识到三所里以西还有龙源里一条小路可以撤退后,立即带着337团赶赴龙源里。

应该说在38军封堵三所里、龙源里一战中,副师长刘海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也因为第二次战役的壮举,让38军113师名声大噪。

师长江潮回国后任军参谋长、副军长,后来调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因学习成绩优异被留校任军事学院炮兵教授会主任、合同战术教研室副主任、训练部副部长。

1955年9月,江潮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少将。

政委于敬山与师长江潮任职经历差不多,回国后历任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委、政委,后来又调任军委炮兵政治部副主任、第二炮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55年9月,于敬山被授予了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少将

113师副师长刘海清后来也历任代师长、师长、军参谋长、副军长、军长,凭借第二次战役表现,刘海清还荣获二等功。

1955年授衔时,刘海清也被授予大校军衔。

更有些遗憾的是,刘海清后来也没赶上1964年晋升,再加上我军有一段时期取消了军衔,刘海清也同将衔失去了缘分。

1962年,刘海清从军事学院基本系毕业后,仍然投入我军现代化建设中。并先后出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新疆军区司令员等职。

1988年9月14日,人民解放军恢复军衔制,按照刘海清副大军区级,本可以被授予中将,但他已经于前一年离休,因此错过了新军衔。

同年3月,在第七届全国政协会议上,刘海清当选全国政协常委。

1993年2月,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刘海清继续当选全国政协常委。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刘海清将军一无所知,其实刘海清将军在国外相当出名,苏联人甚至把他称为“三北将军”,因为刘海清任乌鲁木齐军区司令员时,曾参加中央军委组织的华北战役集训,还亲自组织了乌鲁木齐军区的“三战”、“两反”演习。

有人对刘海清将军屡屡错失将军军衔而感到十分遗憾,但将军自己却觉得没什么关系,他告诉人们:

“山里的苦孩子,能有今天知足了,与那些牺牲的烈士相比,应该感到很幸运了。”

2007年8月18日,刘海清将军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