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里那个用水浮球的宋朝小孩,后来怎么样了

贪吃的骆驼 2023-07-28 11:47:07

01

不知道是小学课本,还是课外读物里,曾有这么一个故事。

大意是说,在北宋初年,有一个叫文彦博的小神童,他非常的聪明。

有一次他和几个小伙伴一起踢球,结果球掉进了一个树洞里,当时其余小孩都茫然失措,但是文彦博却很冷静,他指挥小伙伴往树洞里灌水,结过球自己就从树洞里浮了出来。

当时那个阶段,书本和老师的立意,估计都是鼓励孩子们多动脑筋多思考,而没有从这个故事中,提炼出更多的东西。

不过你要是知道了文彦博未来的人生,以及另一个故事,也许这则小故事还能让你看出更多的东西。

文彦博后来成了北宋的宰相,而且还是四朝元老,他享年九十二岁,死后还曾被康熙皇帝推崇,得以从祀历代帝王。

那么文彦博为什么这么厉害呢?

02

公元1022年,宋朝的第四任皇帝赵祯走马上任,因为赵祯继位时,才只有十三岁,所以一开始是太后刘氏垂帘听政。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赵祯不是刘氏的亲儿子,赵祯的亲妈是刘氏的一个侍女,因为这段关系比较传奇,后来这段故事还被添油加醋的改编成了“狸猫换太子”。

赵祯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史称仁宗,宋仁宗亲政之后,宋朝的财政已经出现了问题,宋仁宗就想扭转这个局面,据大臣反馈,最迫在眉睫的一件事,就是更新货币。

当时大宋主流的货币有两种,一是白银,二是陕西制造的铁钱,这两种货币同时在市场流通时,商业税已经占了大头的大宋财政,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为此有人提出,希望由国家发行统一货币。

宋仁宗虽然长于深宫大内,但是也知道一点经济上的东西,因此他十分明白统一货币的好处,于是就同意了大臣的建议。

03

但是宋仁宗和一些大臣把这件事想简单了,当时大量存有铁钱的人,往往都有一定背景,而这些人的触角足可以深入到朝廷高层。

而钱币的新旧更替,会影响一些人的利益,于是就有人开始在私下里故意泄漏风声,说朝廷不是要用新钱兑换旧币,而是要直接废止。

基层不明白真相的人一听到这个消息,赶紧想办法把自己手里的钱去兑换实物等能储值的东西。如果任由这种风气蔓延,那么不光会影响当时的市场,还会影响未来的新旧货币更替,甚至还会引出更大的麻烦。

当时一些官员只看到了表面的波澜,于是就强令各个市场的经营者放开交易量,以防物价剧烈波动,从而恢复人民旧币的信心。

04

基层工作人员,在落实长官的政策时,执行的也比较简单粗暴,结果商家都找借口停止营业,而百姓一看官府强令干预,则变的是更担心,于是社会上是闹的鸡飞狗跳。

后来这些事越闹越大,最终传到了仁宗的耳朵里,赵祯是大发雷霆,但是生气并不能解决问题,于是宋仁宗就开始广泛的征求意见。

当时很多人都提出,要用更暴力的手段进行干预,但也有人不同意,认为暴力并不能真正解决市场问题,这些人里就有文彦博。

文彦博当时提出,自己可以想办法不用暴力,就解决目前的棘手问题,仁宗当时也不想大动干戈,于是就给了文彦博一个机会。

结果文彦博的措施一出手,就让包括宋仁宗在内的很多人陷入了迷茫。

05

文彦博接到任务之后,既没有出台什么实际的行政指令,也没有安排什么直接干预市场的行动,而是回家变卖起了家中的财物。

文彦博让人把家里的东西拉去变卖,对价格要求不严,但却明确要求,想要收购他这些东西的店铺个个人,只能使用旧币。

一开始的时候,还有人将信将疑,但是随着真有人能用旧钱就能买到实物之后,就有更多的人加入其中,而在这个过程之中,当朝宰相都还收旧币的消息也飞快的传播了出来,结果没用多长时间,大家就对旧币就恢复了信心。

宋仁宗得到汇报之后,就问文彦博,为什么他能做到。

文彦博当时给他的回答是,谣言和恐慌,就像是大风和洪水,如果你要去堵它,那么它不会消失,只会越积越多,但是你要是能去引导,那么你就能因势利导的解决它。

06

上面说的这个小故事,可能真的发生过,也可能只是一则传闻,不过结合文彦博当年用水浮球的故事来看,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可能还不小。

这两个故事分别发生在文彦博童年时,和位高权重时,看似两者之间相距甚远,也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如果要细想一下,我们就能得出一些共性的结论:

第一,文彦博是一个非常善于观察的人,要不然他无法穿透问题的表面,看到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第二,文彦博是一个非常愿意思考的人,他在发现了问题以后,善于开动脑筋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三,文彦博是一个非常冷静的人,他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总能在第一时间就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判断力只能建立在冷静的思考之上;

如果大家看过文彦博的正史记录,就会知道他是一个勇于做事,且还很少出问题的人,这种人在古代的体制内,自然是容易成为政坛常青树。

每个人成功的路径往往没法复制,但是他们走向成功的经验,往往又都是互通的:

任难任之事,要用力而不用气,处难处之人,需多知而少言。

1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