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臣范仲淹年谱

承载读书 2024-08-28 13:45:09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以下是他的年谱简编: 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八月二十九日,范仲淹出生,母亲谢氏,父亲范墉时任武宁军(徐州)节度掌书记。 淳化元年(公元990年):二岁,父亲范墉去世。 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四岁,母亲谢氏携带范仲淹改嫁长山人朱文翰,改名朱说。 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二十岁,出游鄠郊(陕西户县),与王镐、道士周德宝、屈应元等登临终南山,抚琴论《易》。 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二十一岁,就读于长白山(山东)。 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二十二岁,在长白山“断齑画粥”。 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二十三岁,得知身世后出走南京(河南商丘),在应天书院就读。 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二十六岁,在应天书院就读,作《睢阳学舍书怀》。真宗拜谒太清宫到应天,众学生都前往观看圣容,独公不出,说“异日见之未晚”。 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二十七岁,登蔡齐榜,中乙科,第九十七名。任广德军(安徽宣城广德县)司理参军,迎奉母亲。 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二十九岁,任集庆军(安徽亳州市)节度推官,上表请求恢复范姓,改姓名范仲淹,字希文。 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三十三岁,监泰州西溪镇(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西溪古镇)盐仓。 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三十五岁,真宗去世,仁宗继位,刘太后掌管朝政,与富弼结识。 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三十六岁,长子范纯佑出生。 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三十八岁,徙楚州粮料院。母亲去世,去职服丧。 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三十九岁,六月次子范纯仁出生,居住在南京应天府,被晏殊聘请管理应天书院。 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四十岁,服丧期满,被晏殊推荐为秘阁校理。 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四十一岁,上奏请太后还政于皇帝,未被允许,自请出朝,任河中府(山西省运城永济县蒲州镇)判官,多次上书议论时事。 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四十三岁,三月三子范纯礼出生,为陈州(河南周口市淮阳县)通判。 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四十五岁,三月太后去世,仁宗亲政。四月,范仲淹被召回,任右司谏。八月,出朝安抚江淮灾民。十二月,仁宗打算废郭皇后,范仲淹等谏官劝阻,皇帝不听。 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四十六岁,被贬出朝,守睦州(杭州淳安),建严子陵祠堂,访唐朝处士方干旧居,作《严先生祠堂记》。六月,徙苏州,治水,中间曾有诏迁明州,被留下。 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四十七岁,在苏州建立郡学。冬季,召还,判国子监,除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十二月,郭皇后去世,范仲淹弹劾太监阎文应,阎文应被贬出朝。 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四十八岁,五月反对迁都洛阳,与宰相吕夷简意见不合,又上《百官图》抨击吕夷简,被指为“荐引朋党,离间君臣”,贬知饶州。余靖、尹洙、欧阳修等接连上书为其申诉,都被贬,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八月,在饶州兴建学校,游山玩水,写诗,作《灵乌赋》。 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四十九岁,十二月,徙知润州(江苏镇江)。 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五十岁,正月赴润州。途中拜谒唐朝狄梁公庙(狄仁杰),到郡后,拜谒甘露寺李卫公祠(李德裕)。十一月,徙知越州(浙江绍兴)。 康定元年(1040年):五十二岁,三月,因陕西安抚使韩琦进言,知永兴军,途中转陕西都转运使。五月,西部用兵,上言守边策略。七月,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夏竦为安抚使,筑清涧城,恢复承平、永平旧寨。 庆历元年(1041年):五十三岁,朝廷、边将对西夏有攻守之争。四月,知耀州。五月,知庆州,兼环庆路都部署,筑大顺城。 庆历二年(1042年):五十四岁,十一月,设置陕西四路都部署:韩琦、范仲淹、庞籍、王沿。 庆历三年(1043年):五十五岁,宋夏议和,与韩琦入朝为枢密副使;八月为参知政事,与富弼上十策《答手诏条陈十事疏》,庆历新政开始。 庆历四年(1044年):五十六岁,年末,庆历新政失败,请求罢免参知政事、知邠州。八月,知邠州。 庆历五年(1045年):五十七岁,知邠州(陕西省彬县)。十一月,因谗言益盛,请求知邓州。 庆历六年(1046年):五十八岁,在邓州,七月幼子范纯粹出生,九月作《岳阳楼记》。本年贾黯状元及第,拜谒范仲淹。 庆历八年(1048年):六十岁,正月,徙知荆南府,邓人留之,知邓州三年期满,请求知杭州。 皇祐元年(1049年):六十一岁,正月,知杭州,在苏州置义庄。 皇祐三年(1051年):六十三岁,知青州(山东省潍坊青州市),兖、淄、潍等州安抚使。十一月,作《写黄素伯夷颂寄京西转运苏才翁》(简称《伯夷颂》)。 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五月二十日,范仲淹逝世。 范仲淹的一生坎坷曲折,但他始终秉持着以天下为己任的信念,在政治、军事、文学等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其“先忧后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想了解更多关于范仲淹的详细信息,可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或研究著作。同时,范仲淹的作品也是了解他思想和生平的重要途径,例如《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等。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