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仗,打光了整个乱世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2024-10-12 09:05:56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周世宗柴荣 绘像)

周世宗柴荣,在位的时候攻打了后蜀,而且战况相当不错,势如破竹,如汤沃雪,打得后蜀是连连败退。

后蜀打不过,着急了,没办法只好向北汉和南唐求援,希望北汉和南唐可以偷袭周世宗的后方。

南唐当时的回复是积极的,意思这事儿南唐指定是要出手的。

当时的南唐皇帝,是中主李璟。

李璟这个人,我们聊过很多了,他性格比较和睦,稍微有那么一点点的柔弱,平时没什么特殊爱好,就是喜欢写写字听听曲子,因为南唐当时属于是文化极盛之地嘛,君王搞点这个也没毛病,本质上来讲,李璟是个文艺皇帝。

但是,虽然他搞文艺,但他也很有理想,即位之后相继灭掉了闽国和南楚。

虽然说只是灭掉了闽国和南楚,并没有实现彻底的占领,而且从后来的结果看,李璟灭亡闽国和南楚纯粹是为北宋做了嫁衣,可是连续灭亡两个强大的割据政权,这就给了李璟一种飘飘然的自信。

历史上那些文艺皇帝,他们在艺术的世界里获得了尊严,获得了成就,但却往往会在现实世界犯下同一个毛病,那就是将残酷的历史审美化。

天晴了,雨停了,李璟感觉自己也行了,他就有点自大了,有点敖世轻物,傲睨自若了,他认为南唐在自己的领导之下,已经有了一统天下的能力,于是他还专门派出使者,让使者走海路,绕过后周,和北汉以及契丹人联系,联系什么呢?当然是相互通气,看看能不能搞个战略同盟,收拾一下发展势头正猛烈的后周。

(契丹瓷器)

李璟对后周,一直处于一种较为敌对的状态,他,以及他的父辈,都一直以唐朝正统而自居,认为自己是唐朝皇室的后裔,且是那种根正苗红的后裔,在他们的视角中,中原是大唐故土,后周政权的建立,无疑是一种窃据。

所以,如果后周动乱,南唐一定跑去添乱,如果后周有将领叛乱,南唐也会出兵援助,就是李璟一直在明里暗里的和后周较劲。

后周呢,很长时间反应不大,或者说压根就没反应,但这不是因为后周忍让,后周怕了,而是因为周世宗柴荣此前一直忙于对付契丹人,高平之战胜利之前,柴荣根本就没有时间和南唐计较。

现在高平之战打赢了,柴荣自然要新账旧账一起算,用兵南唐那是板上钉钉,势在必行。

首次征讨南唐,周世宗主要任用了三个人,一个是李谷,一个是王彦超,还有一个是韩令坤。

同时,周世宗还联系了吴越国,要求吴越方面出兵策应后周军。

后周大军征讨南唐,首先要过的一道坎,不是南唐的严防死守,而是淮河。

夏天的时候淮河有水,不容易强攻,所以周世宗特地把作战时间安排在了冬天。

我们一般会认为,冬天到了,那天气就是折胶堕指,天凝地闭,实际上在淮河不是这样的,尤其是南唐这段的淮河,一到冬天,淮河的水位就会下降,而且还是大量下降,肉眼可见的那种,严重的时候还会断流,淮河水要是断流了,那敌军来袭可就如履平地,所以南唐军每年冬天都会派兵在淮河驻守,防止有敌军偷袭。

南唐有个大臣叫做吴延绍,时任寿州监军,当时他在地方上权力很大。

关于这个吴延绍呢,生平记载都不详细,南唐的史料中倒是有一个叫做吴延绍的人,是个医生,医术非常精湛,还治好过南唐开国皇帝李昪的病。

(淮河上游)

不知道是这医生吴延绍后来做官做到了监军,还是说只不过是重名,但是十分明显的是,监军吴延绍不太聪明,在军事领域也不专业,因为他做监军的时候,他直接把驻守在淮河的南唐军全都撤了回来,理由是:

那个地方根本就不会有人来攻打,专门派出一支军队去驻守,又费粮饷又费钱。

吴延绍把淮河守军尽数撤回,南唐另外一个叫做刘仁瞻的将领立刻予以反对,说这么做简直是胡闹,但是很可惜,他的奏疏送上去之后还没等到回复,后周的军队就已经打过来了。

淮河没有兵力驻防,那真是感情好,后周军队十分从容的在淮河上搭建浮桥,然后大摇大摆的全都走了过来。

听说后周军已经渡过淮河,南唐上下是惊慌一片,唯一不太惊慌的,正是当时建议不能撤掉淮河守军的刘仁瞻。

刘仁瞻的父亲刘金,当时是杨行密割据淮南时的三十六名将之一,刘仁瞻他大哥刘仁规还娶了杨行密的女儿,后来徐温架空南吴,徐温的养子李昪代南吴建立南唐,刘仁瞻就归到了南唐政权这里边。

作为南吴时代的遗留将领,南唐时代的新生代名将,刘仁瞻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很少见的那种既修文又习武的将领,就是说哥们喜好儒学,知识量广阔,见识丰富,同时这兵法韬略,上战场打仗啥的,他也不含糊,南唐攻灭南楚的时候,刘仁瞻就曾经参战,他在水面上带领战船两百艘,沿江而直上,作战非常之勇猛,而后周军本次征讨南唐,首先要拿下的战略点,就是由刘仁瞻所驻守的寿州。

要不说这名将就是名将,他是真的保质保量,后周大军猛攻寿州,硬是拿不下来。

不过寿州虽然没拿下来,但后周军在寿州的外围还是消灭了不少前来支援寿州的南唐军,这其中就包括南唐将领刘彦贞的部队。

(刘仁瞻 形象)

刘彦贞的父亲刘信,也是当年南吴的名将,是和杨行密同一时代的,而且刘信当年也是一员虎将,都说这虎父无犬子,在刘金刘仁瞻的身上的确得到了印证,可是到了刘信刘彦贞,就有点失灵了。

《南唐书》里有一条很奇怪的记载,说刘彦贞这个人,骑射本领很强,最擅长的事情是每次射完箭之后,他都能把他射出去的箭给捡回来,说他可以准确的回收箭支,他很懂得节约。

这也算作是人才,但是这样的人才应该去搞后勤才对。

刘仁瞻到地方驻守之后,在百姓间素有好名,而刘彦贞到地方驻守之后,大肆敛财,伤害平民利益,道德上很有瑕疵。

但是刘彦贞还是挺会来事儿的,他在民间大肆敛聚,可是大部分钱他都输送到了朝廷里,用以贿赂朝廷里的高官,让这些高官在皇帝的面前说自己的好话,顺便吹捧自己一波。

这些收了刘彦贞钱的官员们可以说是专业水军,在李璟的面前把刘彦贞吹成了克敌制胜,攻无不取的战神。

李璟也是好忽悠,一听大臣们把刘彦贞给捧得这么高,二话不说就把刘彦贞给派上了战场,结果刘彦贞到了战场上胡乱用兵,很快战败,把命也给搭上了。

击杀刘彦贞的,是后周将领李重进。

一开始负责进攻寿州的,是后周将领李谷,但是李谷挺老长时间没攻下寿州,周世宗就把他给换下来了,而接替李谷阵前指挥的,正是李重进。

后周的开国皇帝,是太祖郭威,而郭威的外甥,就是这个李重进。

李重进也是一员猛将,就是长得有点不太如意,他的这个脸呢,比较黑,所以时人给他起了个“黑大王”的绰号。

尽管换了帅,攻取寿州的进度却始终不能推进。

(古城风光)

寿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寿县。

寿县名气很大,历史上四次作为都城,十次作为大郡,这里不仅仅是楚文化的故乡,还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

不想淝水之战还好,一想起淝水之战,柴荣就来气。

当年东晋谢安的北府兵以少胜多,击败了前秦大军,扭转了东晋的命运,如今明明是敌弱我强,我怎么还就拿不下这个寿州呢?

柴荣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这回他也不指着李重进了,而是自己披甲上阵,亲临战场指挥。

柴荣是发了狠了,他集合大军的同时,还征调了数十万民夫,那是黑天白天接连不休的攻城。

夕阳如血,映照在巍峨的城墙上,旌旗猎猎作响,南唐守军身着残铠,手持断剑,箭矢袭来时,不断有人倒下,但更多的人迅速补上,仿佛寿州城就是用他们的血肉之躯铸就的铜墙铁壁。

城下,后周军队如潮水般汹涌而来,城墙上密密麻麻的如蚂蚁一样爬满了攻城的士兵,他们高举着长枪,呐喊着冲锋,企图用人数和武器的优势碾压这座孤城。

可是,云梯被一次次的推倒,好不容易爬上城头的士兵也很快被击杀,跌落在地,成了肉泥。

城墙内外,尸体堆积如山,鲜血染红了大地,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和焦糊味,可就在这样的境地下,没有人选择撤退,凄迷的夜色中,后周军又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击。

城下的柴荣和城头上的刘仁瞻遥相对望,这一刻,他们都在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难以置信。

参考资料:

《南唐书·刘仁赡传》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八十四》

《新五代史·卷六十二·南唐世家第二》

《宋史·卷二百五十一·列传第十·韩令坤传》

20 阅读:6975
评论列表
  • 2024-10-15 17:14

    给认真的作者好评[点赞]

  • 2024-11-16 20:09

    写的真好,怎么突然结束了,我还想看呢

  • 2024-11-15 01:59

    杨行密留下很多厉害的军将,结果因南唐鼎格废了大半。也让南唐失去了统一的机会,如果柴荣南下遇到的是杨行密的班底,能逃回去算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