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小日本海军军服详解

海绵宝宝谈人物 2024-09-02 18:07:09

大正3年(1914年)2月27日勅令第24号的《海軍服装令》将日本海军军服规定为四种类型:正装,礼装,通常礼装和军装。以下将介绍日本海军的四种军服。

正装

正装是海军军官的最正式的礼服,在明治20年(1887年)名为“大礼服”,明治23年(1890年)名为“正服”,大正3年(1914年)最终改名为“正装”。

正装主要使用场景:参加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参拜庆祝和宴会活动;参加海军授勋仪式;日本皇室访问海军活动;参加海军葬礼悼念仪式等;但在自己婚礼和父母或祖父母葬礼不能穿正装。

正装主要包括:正帽,正衣,正肩章,正裤,正剑带,长剑,黑色皮革短靴,白色衬衣和白色皮革手套。

正帽

海军军官的正帽是双角帽,也叫山形帽,在之前被称为“大礼帽 ”或 “礼帽”。

根据明治6年(1873年)《海軍武官服制》规定:双角帽样式为两边低中间高,长1尺4寸4分(43.365厘米),高5寸7分(约17.271厘米),宽5寸7分(约17.271厘米)。双角帽边缘向内翻折,将官的边缘为一条1寸(约3.03cm)宽的金边。

双角帽右侧是1个黑色圆章,将官直径为4寸3分(约13.029厘米),佐官和尉官为3寸7分(约11.211厘米)。圆章上盖着一个右侧饰章,右侧饰章中间为缠绕金线固定在金色纽扣上,尉官为外圈1银线,佐官为外圈1银线1金线,将官为外圈1银线2金线。饰章长度为4寸7分(约14.241厘米),尉官宽度为1寸5分(约4.545厘米),佐官宽度为2寸2分(约6.666厘米),将官宽度为3寸(约9.09厘米)。双角帽的前后角上有五股金线组成前后饰章,长2寸6分(约7.938厘米),宽1寸5分(约4.545厘米)。

尉官的双角帽

佐官的双角帽

将官的双角帽

海军中将盐泽幸一

正衣

正衣是立领双排扣燕尾服。明治20年(1887年)时正衣为胸前20枚纽扣,明治37年(1904年)7月1日修改为16枚纽扣。

明治20年(1887年)正衣,胸前每排10颗纽扣

明治37年(1904年)正衣,胸前每排8颗纽扣

大正3年(1914年)正衣

正衣的立领金线刺绣图案可以用来辨别军衔,从上到下分别是将官,佐官和尉官

海军中将正衣

海军少佐正衣,正裤和胴衣(无袖马甲)

海军大尉正装

正肩章

正衣搭配的正肩章就是吊穗大肩章。明治20年(1887年)之前名为“礼服上衣肩章”,大正3年(1914年)勅令第23号更名为“正肩章”。

正肩章由长方形肩章和椭圆形盘组成。正肩章上用桐叶(将官为五七桐,佐官为五三桐),樱花,山形线和船锚徽章来表示军衔高低。大尉及以上军衔的椭圆形盘上有外内穗带。将官和佐官外穗带17条,长度2寸8分(约8.484厘米),直径4分4厘(约1.333厘米);将官和佐官的内穗带16条,长度2寸7分(约8.181厘米),直径2分2厘(约0.666厘米);大尉外穗带22条,长度2寸3分(约6.969厘米),直径3分3厘(约0.999厘米);大尉外穗带21条,长度2寸2分(约6.666厘米),直径2分2厘(约0.666厘米)。

将官正肩章从纽扣处开始为五七桐,两个山形线和樱花(在椭圆形盘),其中三个樱花呈三角排列为大将,两个樱花竖直排列为中将,一个樱花为少将。佐官正肩章从纽扣处开始为五三桐,樱花和船锚(在椭圆形盘),其中大佐为两个樱花竖直排列,中佐为一个樱花,少佐无樱花。尉官正肩章从纽扣处开始为樱花和船锚(在椭圆形盘),其中大尉为一个樱花加穗带,中尉为一个樱花无穗带,少尉为无樱花无穗带。

少将正肩章

大佐正肩章

海军大将加藤友三郎

袖章

正服袖口的袖章使用金色,用条纹代表军衔。共有三种粗细尺寸的条纹:细线2分5厘(约0.575厘米),中线5分(约1.515厘米)和粗线1寸(约3.03厘米)。

大将为2粗3中,中将为2粗2中,少将为2粗1中;大佐为4中,中佐为3中,少佐为2中1细;大尉为2中,中尉为1中1细,少尉为1中。

海军中将正衣袖章(2粗2中)

正剑带

正剑带是佩剑腰带。明治20年(1887年)勅令第43号规定:将官的腰带扣是五七桐,佐官是船锚和五三桐,尉官是船锚和樱花。大正3年(1914年)2月26日勅令第23号规定:军官的腰带扣是船锚和樱花,部门(卫生部和经理部等)军官的腰带扣只有樱花。

明治20年(1887年)腰带扣

大正3年(1914年)腰带扣

正剑带由皮革制成,左侧有两条悬挂配件的带子。将官的正剑带表面有一条1寸(约3.03厘米)宽的金线,佐官为两条5分(约1.515厘米)宽的金线,尉官为1条5分(约1.515厘米)宽的金线。

上为将官正剑带,下为军士正剑带

长剑

长剑就是海军佩剑。明治29年(1896年)规定的将官和军官长剑样式相同,但剑柄和剑鞘上的花纹不同。大正3年(1914年)规定统一了将官和军官的长剑花纹。

剑柄长4寸3分(约13.092厘米)到5寸(约15.15厘米),剑鞘长2尺3寸(约69.69厘米)到2尺8寸(约84.84厘米)。剑柄表面为白色鲨鱼皮,并缠绕金线。护手为西方样式,并雕刻樱花叶图案。剑鞘木制包括黑色鲨鱼皮或黑色皮革,并带有三个金色金属配件,后两个上有圆形吊环,金色配件上都有樱花叶图案。刀柄护手上缠绕一根剑绪。

明治29年(1896年)长剑:中间为军官,右边为将官

大正3年(1914年)长剑

礼装

礼装主要使用场景:参加皇室晚宴或皇室人员参加的宴会,需要正裤和正剑带;参加重要节日活动,需要军帽,正裤,正剑带和短剑;去皇宫谒见天皇;当天皇驾临海军部门,仅限于该部门及下属机构人员;参加天皇欢迎仪式或谒见仪式;出席国宴,需要军帽和短剑;在海军葬礼担任干事,陪柩者和勋章捧持者等;访问外国军舰;外国政要和军官来访等。

礼装包括军帽,礼衣,正肩章,礼裤,剑带,短剑,黑色皮革短靴,白色衬衣,白色皮革手套,胴衣(无袖马甲)和黑色领结。

礼衣

明治16年(1883年)将翻领燕尾服定为礼服,但在明治20年(1887年)取消了该规定,以佩戴正肩章的大衣代替,被称为“礼服上衣”。明治26年(1893年)12月27日正式规定礼服上衣为双排扣大衣。

明治29年(1896年)礼衣为胸前14枚纽扣,明治37年(1904年)7月1日更改为胸前12枚纽扣。身穿礼衣时需要佩戴黑色领结。

明治29年(1896年)礼衣

大正3年(1914年)礼衣

海军大尉礼衣

通常礼装

通常礼装主要使用场景:重要节日在舰队,部队和学校举办仪式;其他假日和周日举办仪式或分队点检;参加宫廷午宴或赏樱赏菊宴会;参加接待天皇来访或接待天皇授予官职,头衔或任何其他奖赏;参加新造船下水典礼,授予证书或毕业典礼;就职或退役;出席政府会议和军事法庭等。

通常礼装包括:军帽,礼衣,礼裤,剑带,短剑,黑色皮革短靴,白色衬衣,白色皮革手套,胴衣和黑色领结。

军帽

军帽是大檐帽样式,材质为绀罗纱(藏青色厚羊毛织物),正面是帽章,黑色漆皮帽檐,黑色漆皮下巴带用两个金色纽扣固定在左右两侧。帽墙材质为市松织黒毛线(方格棋盘纹理)。

帽冠前后长7寸5分(约22.725厘米),帽墙高1寸5分(约4.545厘米),帽檐长1寸5分(约4.545厘米)。

帽墙上方是5厘(约0.151厘米)宽识别线,代表兵科以外的非作战部门:机关(轮机)为紫色,军医为红色,主计(行政后勤)为白色,造船(船舶制造)为茶褐色,造兵(武器生产)为虾茶色,水路官(水路测量和海图制作)为蓝色,船匠(船只修理)为绿色。1942年(昭和17年)4月1日取消了识别线。

下图是主计的军帽(帽墙上白色识别线)

帽章

军帽上的帽章长1寸6分(约4.848厘米),宽2寸2分(约6.666厘米)。帽章的底布和军帽颜色一样,中间的救生圈和船锚由金色金属制成,上面的樱花由银色金属制成,四周的樱叶是金线刺绣,叶子上果实是银线刺绣。

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

短剑

海军军官在身穿通常礼装和军装时会佩戴短剑,主要用于彰显军官的权威。

短剑剑柄长3寸5分(约10.606厘米),剑鞘长1尺(约30.3厘米)。剑柄表面覆盖白鲛皮(白色鲨鱼皮)并缠绕金线。剑鞘为木制包裹黑色或棕色皮革,前后带有金色金属配件,上面有樱花叶图案,后配件带有两个金属吊环用于悬挂短剑。

明治16年制定的军官短剑

第一种军装(冬装)

第一种军装是冬季通常勤务服,明治20年(1887年)勅令第43号称为常服,明治26年勅令第262号称为通常军服,明治37年(1904年)勅令第185号称为军服,大正3年(1914年)勅令第24号称为第一种军装。

第一种军装包括军帽,军衣,军裤,剑带,短剑,黑色皮革短靴,白色衬衣和白色皮革手套。军官在当值勤务(值班),操练,仪式和下船期间佩戴短剑,在船上不佩戴短剑。

军衣

军衣为藏青色,是日本海军使用时间最长的冬季勤务服。明治20年(1887年)勅令第43号规定军衣是翻领,明治23年(1890年)勅令第70号将军衣改为了立领。

军衣的边缘有一条宽6分(约1.818厘米)的七子织黒毛线(斜织纹理)的缘饰。缘饰包括衣领上边缘,衣门襟边缘,衣服下摆边缘,侧面开衩5寸5分(约16.665厘米)长。

军衣没有胸袋,只有两个无袋盖的隐藏式胯袋,袋口宽5寸(约15.15厘米)。

海军少将的军衣

领章

军衣最初使用黑色袖章,但因为和军衣颜色相近识别困难,所以大正8年(1919年)勅令第433号增加了领章。

袖章

军衣的袖章样式和礼服一样,但不是金色,而是缟织黒毛线(垂直条纹纹理)。

军刀

1937年10月23日后允许佩戴海军陆战队佩戴军刀。第一次淞沪会战期间,海军陆战队军官使用的长剑在实战中暴露了严重问题。比如剑柄鲨鱼皮和剑鞘的皮革被雨水和泥水打湿后脱落,水从剑鞘中金属配件中滴入导致剑生锈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出于当时民族主义思想,海军陆战队开始使用太刀样式军刀。刀身使用不锈钢制成,刀柄缠绕棕色布条,刀鞘木制包裹漆鲨鱼皮或黑色皮革。

第二种军装(夏装)

第二种军装就是夏季勤务服,起源于明治20年(1887年)制定的夏服,当时夏服和常服(第一种军装)样式一样,材质为白色亚麻布料,袖口也有袖章。

明治33年(1900年)取消了袖章,在夏装上使用肩章识别军衔,不过在过渡期在旧夏装佩戴肩章,所以有一段时期内袖章和肩章同时出现在夏装。

夏装样式和冬装几乎相同,但去掉了袖章和缘饰,衣门襟五枚金色纽扣,有两个无袋盖胯袋。

肩章

大正3年(1914年)勅令第23号规定了肩章尺寸,长4寸2分5厘(约12.877厘米),宽1寸7分(约5.151厘米)。最后一次修改是在昭和17年(1942年)4月1日,是对肩章上金线尺寸修改:

将官:1条金线,宽3.4厘米(修改前为1寸(约3.03厘米))

佐官:2条金线,宽1.5厘米(修改前为5分(几乎未变))

尉官:2条金线,宽1.5厘米(修改前为5分(几乎未变))

准士官(准尉):2条金线,宽0.75厘米(修改前2分5厘(几乎未变))

海军少佐

海军机关大尉(紫色)

海军陆战队第二种军装

昭和2年(1927年)6月6日海軍大臣官房第1535-2号规定在中国的海军陆战队可以在夏季穿茶褐色军服替代白色夏装。茶褐色军服样式和白色夏装一样,军官茶褐色军服增加了两个胸袋。这次换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白色夏装在作战中太显眼,不利于伪装,所以海军陆战队使用了和陆军一样颜色的军服。

昭和8年(1933年)官房第1923号规定新的海军陆战队军装用于替代之前的海军陆战队茶褐色第二种军装。新军装为茶褐色翻领样式,衣门襟三颗纽扣,使用肩章。昭和10年(1935年)9月20日开始佩戴战斗帽。昭和12年(1937年)因为有报告称在丛林作战肩章很容易被树枝挂住,所以改用领章。

茶褐色翻领军装在海军陆战队和海军航空兵地面人员中很流行,在被第三种军装取代后,还会被一些军官继续身穿。

第三种军装

昭和18年(1943年)勅令第910号规定了略装,包括褐青色翻领式略衣,略裤和略帽。当时规定在战区服役和其他海军大臣规定情况之下必须穿略装。除了细微差别外,军官,军士和水兵的略装样式一致。

昭和19年(1944年)8月21日《臨時海軍第三種軍装令》将这种略装定为第三种军装。第三种军装在日本本土也广泛穿着。参加密苏里号军舰受降仪式的海军军官也身穿了第三种军装。

略衣

略衣为翻领式,衣门襟四枚纽扣,2个隐藏式胸袋和2个隐藏式胯袋的袋盖都有纽扣。略衣的上衣领佩戴领章。昭和19年勅令第510号将领章改为佩戴在下衣领,胸袋改为外露式,并增加了工字褶。

昭和18年(1943年)略衣

昭和19年(1944年)略衣

台南海军航空队司令海军大佐斎藤正久

略帽

略帽就是日本陆军战斗帽样式。

昭和12年(1937年)勅令第614号规定了略帽,第一种略帽为藏青色,军官有两条白色条纹,军士有一条白色条纹。帽章为褐青色底布由金线刺绣而成,军官(包括准尉)和军士帽章为船锚和樱花;水兵帽章为船锚。

军官第一种略帽

水兵第一种略帽

第二种略帽为白色,军官有两条藏青色条纹,军士有一条藏青色条纹。帽章为白色底布由藏青色线刺绣而成,军官(包括准尉)和军士帽章为船锚和樱花;水兵帽章为船锚。

军官第二种略帽

军士第二种略帽

水兵的第二种略帽

昭和18年(1943年)勅令第910号规定第三种略帽,为褐青色,军官略帽上有两条藏青色条纹,军士略帽上有一条藏青色条纹,水兵略帽无条纹。帽章为褐青色底布由黄绒刺绣而成,军官(包括准尉)帽章为船锚,樱花和樱叶;军士帽章为船锚和樱花;水兵帽章为船锚。

军官略帽

军士略帽

水兵略帽

军士

军士军服定型是在明治37年(1904年),将军士军服划分为正服,礼服,军服,通常军服(冬季勤务服)和夏服(夏季勤务服)。明治40年(1907年)正服,礼服和军服改称为礼服,通常礼服改称为军服。大正3年(1914年)礼服改称为礼装,军服改称为第一种军服,夏服改称为第二种军服。

第一种军服(冬装)

礼装和第一种军服样式完全一样,为立领军服,材质为藏青色斜纹布料,衣门襟五枚纽扣,有两个无袋盖隐藏式胯袋。左臂佩戴军衔臂章。

第二种军服(夏装)

第二种军服样式和第一种军服相同,材质为白色葛城织(棉织物布料)。左臂佩戴军衔臂章。

军帽

军士军帽为大檐帽,冬季为藏青色,夏季在帽冠上套上白色帽罩。1942年11月1日前军士的帽章为椭圆形中间是船帽和樱花刺绣。1942年11月1日后更改为类似于军官帽章图案,材质为金属冲压制成。

1942年11月1日前军士军帽

1942年11月1日后军士军帽

官职识别章

官职识别章就是军士和水兵的军衔臂章。1942年之前军衔臂章为圆形臂章,里面图案和岗位有关,比如兵科为船锚,机关科为扳手,军乐是竖琴,主计科是笔,技术科船匠是斧头等。礼装上为黑色底金色,冬装为黑色底红色,夏装为白色底黑色。

兵科

机关科

二等机关兵曹

三等兵曹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海军在昭和17年(1942年)4月1日统一了官职识别章样式,规定礼装为红色底,冬装,夏装和外套为黑色底,上面均为黄色刺绣。

军士阶级章最上面是1到3条黄色条纹,然后是樱花,船锚,四周是樱叶和果实。黄色条纹代表军衔高低。樱花是各科识别章,不同颜色代表不同部门,比如兵科(作战)为黄色,飞行科为蓝色,整备科(机务)为绿色,机关科(轮机)和工作科为紫色,看护科为红色,主计科(行政后勤)为白色。

机关科上等兵曹

善行章

善行章是佩戴右臂军衔徽章上的倒V形徽章,入伍3年无事故且履职的水兵可以佩戴一个,之后每3年增加一个。战争中表现突出的可以佩戴特别善行章,上面有个樱花。善行章加上特别善行章一共可以佩戴五个。善行章在礼装为藏青色底黄色,冬装为藏青色底红色,夏装为白色底藏青色。

特技章

特技章佩戴在左臂。特技章表示所属佩戴者通过了普通科,特修科和专修科课程。

普通科电信术章

高等科炮术章

昭和17年(1942年)3月31日勅令第329号将各种样式特技章统一,分为樱花和八重樱。普通科教程毕业为樱花;特修科,专修科,高等科和飞行练习生教程毕业为八重樱。

特技章(樱花)

特技章(八重樱)

水兵

第一种军装(冬装)

水兵冬装是藏青色水手服,海蓝色衣领边缘有一条白线,并佩戴一条黑色领巾。

水兵冬装和衣领部分是分开的,本身水兵冬装不带衣领,衣领是内穿的中着和中着襟。中着最初是穿在襦袢(衬衣)和冬装之间,因为当时冬装没有衬里,可以冬装因为过度磨损而破损。中着的样式和水兵夏装基本一致,由白色棉布制成,衣领为深蓝色,边缘有白线。中着襟相当于中着简化版,只保留了衣领部分。昭和时代日本海军发行有衬里的水兵冬装后,中着逐渐被中着襟所取代。

没有衣领的水兵冬装

中着

中着襟

第二种军装(夏装)

水兵夏装为白色水兵服,衣领为深蓝色,边缘有宽3分的白线。水兵夏装袖口和下摆都有深蓝色小仓织(一种棉织物)边缘。佩戴一条黑色领巾。

军帽

军帽为水兵帽样式。水兵帽为无檐帽,帽冠为冬季藏青色和夏季白色,帽墙上覆盖一条黑色飘带,飘带两端为燕尾形,固定在水兵帽后部。

冬季水兵帽

冬季水兵帽后部

夏季水兵帽

飘带上用金线刺绣的军舰和单位名称,飘到两端是金色船锚。礼装上的飘带还带有金线装饰刺绣。大正4年(1915年)11月5日取消了礼装飘带。

飘带上的所有名称从右到左书写。军舰名称通常为“大日本+军舰舰名”。

如果是单位名称为“大日本+单位名称”。

昭和17年(1942年)11月1日金线刺绣改为黄线刺绣。由于战时对所属单位保密之用,所以飘带上统一为“大日本帝国海军”。

臂章

水兵的阶级章样式类似于军士,最上面是0到3条黄条代表军衔高低,樱花和船锚。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全文完

3 阅读:74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