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没听过?中国空间站为何下降?2天7次抬升:轨道升高约17公里

环球科学猫 2024-07-26 11:11:02

中国空间站出现下降,要采取措施进行升级!什么情况?此前没听过?中国空间站为何下降?

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况倒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但是作为神舟十八号航天员来说,在空间站之中继续执行任务,那肯定是不希望看到这些“令人担心”的一幕出现。

只是话说回来,出现这样的下降也不是意外的事情,不仅是中国空间站,国际空间站也是如此,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究竟是怎么回事,下面就详细看看。

2天7次抬升!中国空间站升约17公里

没错,我国发布了关于轨道变化的数据,在这一份数据之中,显示了中国空间在在7月之中的一个数据变化,从这个轨道数据预报数据可以看到,我国空间站进行了轨道升级。

而且从380公里以下,要升级到390公里以上,所以,存在大约17公里的高度变化,也就是中国空间站在2天之中实施7次的轨道抬升控制。

然后将空间站组合体轨道高度抬升大约 17 公里,该升级轨道也已经完成了。

这个变化幅度不大, 也不算小,还是在正常的轨道区间之中。

不过,对于空间站的这些变化,不少人也在想,我国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就在太空之中执行任务,会有什么影响吗?

这不,其实我国也才发布了神舟十八号航天员的一些成果,“80后”乘组在轨工作也是非常地繁忙,三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上持续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试)验任务。

同时,神十八乘组除完成无容器柜、流体物理柜实验样品更换等多项工作外,还将两相系统实验柜中的冷凝强化实验模块替换为沸腾换热实验模块。

后续,两相系统实验柜将开展沸腾换热与强化机理研究,开发适合微重力环境的微结构强化沸腾换热表面,揭示强化表面微结构在微重力环境下的强化沸腾换热效果和机理。

利用计算机和相应测试软件,三名80后航天员还开展了空间站任务航天员在轨情绪识别与评价研究。

除了这些任务之外,神十八乘组还与地面科研人员联动,开展了一次全系统压力应急演练,他们模拟空间站遭遇空间碎片撞击,面临内部失压情况时,3名航天员进行紧急处置的全流程等等,所以,三位航天员在里面的工作很多。    

然而,在空间站的变化之下,其实从三位航天员的情况来看,也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工作任务依然是井井有条的进行之中。所以,空间站的这些变化对他们来说,完全是没有什么变化,而就算是进行空间站的轨道抬升,也没有什么影响,不过,很多人有点不理解。

中国空间站为什么会出现下降?此前就没出现过?

其实,中国空间站出现下降,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只是很多人担心里面的航天员问题,此前也是出现过。

而对于这一次我国进行空间站的轨道抬升,也是因为下降之后,才会进行抬升,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下降的?    

其实,主要就是两个因素为主:

第一、空间站受到大气的直接性影响会下降,虽然空间站的轨道是在约400km的近地轨道。

但是,只要在600km以下的轨道空间中依然存在稀薄的大气,距离地球越近,大气密度越大,而且依据万有引力原理,距离地球越近,地球对于空间站的引力也就越大。

在过低轨道停留时间过长,空间站受到大气阻力和地球引力的共同作用,轨道就会降低,这样就需要使用更多的燃料来维持轨道的高度,从而影响空间站的运行寿命。

第二、外界活动变化,如太阳活动变化,会导致中国空间站轨道下降,因为随着磁暴活动的逐渐加强,地球高层大气被不断加热,进而膨胀并扩散至更高的空间中,这给航天器在轨飞行制造了额外的阻力,产生类似拖拽的减速作用,降低航天器轨道高度。

而高度的降低对应着更加稠密的大气环境,会进一步带来更大的飞行阻力,这样就形成了飞行速度减慢——高度降低——阻力更大——进一步减速——高度更快降低的恶性循环,给航天器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这就是两个主要的影响。

当然,这几年大家看到太阳活动爆发较多,出现这样的轨道下降也非常明显,在2024年,太阳爆发多次太阳耀斑活动,并且是多次较强的X级别耀斑,引发了空间站的轨道变化,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

所以,空间站的轨道下降这并不是奇怪的事情,只需要进行轨道抬升,就可以将其维持平稳就行。

这也是为什么空间站需要在补给的时候,携带一部分推进剂的原因之一,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扩展阅读:中国空间站未来要升级

没错,中国空间站在未来会扩大化,并不限于现阶段的空间站状态,还将从现阶段的3舱位升级到六舱位,到时候,中国空间站将会变成一个更大的组合体。    

按照我国空间站的战略计划,为进一步提升工程近地轨道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我国将统筹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研制可重复使用的新一代近地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近地载人飞船。

为进一步支持在轨科学实验、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将适时发射扩展舱段,将空间站基本构型由‘T’字构型升级为‘十’字构型。

所以,未来中国空间站还将承载更多的研究,为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提供更好的任务执行基础。    

而且,我国也是多次说明了,我国在未来要将其达到一个开放的国际空间站平台,无论是国外航天员,还是国外的项目执行,都将可以在中国空间站之中来执行,一起来进行研究发展,这都是趋势。

而且是不会改变的趋势,就如我国嫦娥系列工程,月球科研站工程等等,都是与世界各国采取联合执行任务。

所以,空间站的未来,将是一个全球化的舞台,让科研人员们一起进行研究,创造太空研究的历史。

2 阅读:271
评论列表
  • 2024-07-28 22:07

    +10086用电推,最节省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