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横渠四句”和“为人民服务”的差距在哪?

趣史汇 2025-01-08 16:09:09

北宋理学家张载挥毫写下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横渠四句”流传千古。但毛主席短短五字“为人民服务”,更加振聋发聩。两者差距究竟在哪里?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探讨其中的不同。

“横渠四句”

张载年幼时即嗜学,但与宋濂不同,他家并不贫穷,祖父张复曾是宋真宗当权时的集贤院学士,父亲张迪官至涪州知州,张载生于官宦世家,是个名副其实的官三代。张载的观念深受儒家、佛教、道教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与苏东坡有一点相同,同是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被贬。但与苏东坡一贬再贬的境遇不同,张载根本没有给掌权者多次贬谪自己的机会,到了他这代,既然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很干脆地裸辞了,这个官,不做也罢!张载很快回到陕西眉县老家,随后创立了横渠学院,当起了学院先生,一边授课,一边写作,就是在这里,他写出了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原本是被收录在张载的《横渠语录》之中,为当代国学大师冯友兰所深深推崇,并称其为“横渠四句”。

“横渠四句”由第一句人与自然的关系,到第二句士大夫与老百姓的关系,再到作为文人对自己在历史长河中承前启后的角色理解,由大到小,短短二十二字,道尽千古中华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责任、有担当、有爱民、有传承、有和平,这句话能够流传千古,正是因为道出了历朝历代政治稳定的最基本要素。领袖对民众有责任,官吏对民众有担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文化得以传承,和平得以延续。

但,这四句话也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与作者本身的情况来看,在写就“横渠四句”当下,张载是为哪个天地立心?他为的天地是公卿大夫的天地,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天地。张载是官宦子弟,他交往的都是名流雅士,真正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为什么生民而立命?他所为的生民,是封建集权统治下的民众,有高低贵贱之分,有三教九流之别,不是普罗大众,更不是《毛选》中一再强调的“人民”。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当然,他期望继承的是历代封建大学者的学问,在剥削和掠夺基础上开创万世太平。放在北宋时期,这是超前理念,但放在今时今日,已经难以说服今人了。

放在古代,“横渠四句”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上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其意义在于以一种宏大叙事掩盖了藏于其下的剥削的现实,用一种士大夫的牺牲、奉献、忘我精神来掩盖封建时代真正的底层民众的痛苦。那种痛苦是无穷无尽的,是连年田地歉收,是交不完的人丁税,是从破旧的茅屋走到地主家大宅子那段长长的路。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强调的是以人民为主体,将人民的需求放在所有的第一位,人民才是国家真正的主人。而执政者们,是以人民意志为导向、为人民争取利益的一群人。这群人最重要,最根本的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仅此而已。那么,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是如何体现的呢?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发展是以最广大群众利益为基础,人民中有男人、有女人、有老弱病残,人民不分高低贵贱,不分尊卑阶级。党的根本宗旨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由毛主席正式提出,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最开始的地方便已确定了基调。中国共产党武装力量的组建,更是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这是一支从零开始建设的队伍,与资产阶级世袭的武装力量不同,共产党所带领的人民军队是无产阶级的军队,是为人民服务的军队。在“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指引下,毛主席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男女平等,妇女能顶半边天,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群众,所有的一切都来自群众,所有的一切也都最终归于群众。在他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共同开辟一条党和人民一致向前的社会主义发展高速路。

“为人民服务”是敢于修正,反对特权,随着时代发展,党的工作一旦脱离群众,就容易发生偏航,进而因偏航导致进一步的错误,但在宗旨不变的情况下,在人民普遍监督的状态下,有过即改,敢于修正,人民的意见才是第一要紧。同时,毛主席也十分反对党内存在、发生“特权主义”的情况,干部的本质是服务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更是人民的一部分。一旦干部失去理想,失去初心,失去“为人民服务”的重要理念,便会将自己特殊化,最终脱离群众。

“横渠四句”和“为人民服务”的差距在哪?

“横渠四句”和“为人民服务”的差距在哪?向外看,两者所面对的受众不同。

“横渠四句”,格局不可谓不大,立场不可谓不高。但与“为人民服务”相比,两者受众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张载的观点深深受到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的限制,受到他作为传统士大夫封建理念的桎梏,也受到儒学、理学等学问的深切影响,当然,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即便是你我这种现代人,真穿越到那个时代,也未必能有人家这境界。

但张载的“民”,是传统封建地主阶级占主导的民,在封建统治权力下的民,绝对不是“为人民服务”中的“民”。“横渠四句”中的“民”有高低贵贱之分,是士大夫公卿认知中的良民,在当时掌权者制定的法律之中,有的人犯法是可以免于处罚的,有的人却会因“以下犯上”要罪加一等。但“为人民服务”中的民却包罗万象,什么人都有,法律面前,也是人人平等。

“横渠四句”和“为人民服务”的差距在哪?向内看,后者做到了前者未能做到的最重要的一点——知行合一。

“横渠四句”是口号,是千古名句,但却没有经过实践检验,标语的背后是民众荒凉的处境。“为人民服务”则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在不断的事实检验中,经过了千锤百炼,它是什么?是长征两万五千里的艰难前行,是解放每一个城市的振臂高呼,是改革开放的勇往直前,是今人越过越好的生活。昔日教员的教诲,今人们还听得到吗?听得懂吗?“横渠四句”虽动听,但它却没有切实落地。但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共领导人们却在“为人民服务”上做到了知行合一,这是最重要、最大的差距。

中国古代士大夫,乃至掌权者,能够做到知行合一的有几个?其中的绝大部分,他们一边享受出身阶级带来的福利,纵情声色,一边又积极挥毫讲述自己如何怜悯民众,但有几个能在危机关头为百姓挺身而出的呢?写下“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的李绅亦是官宦世家出身,祖辈官至宰相,与张载相同的是,他的父亲也很早就去世了。

之后,李绅的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起起伏伏,在低谷时他会怜悯底层民众,但在顺风顺水时,他却生活奢靡,大行浮夸浪费之举。曾经怜悯底层民众的人,最后也成为剥削民众的人,屠龙者最终变成了恶龙。太阳底下向来无新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事情历朝历代,甚至是今时今日,也并非什么新鲜事。

更甚者,由于市场分配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贫富差距在发达的社交媒体上变得更加显而易见了。曾经从文字中能够读到的差距,今人只需要划划手机,短视频的冲击便铺天盖地,有的人14岁就可以得到一套别墅作为生日礼物,有的人80岁了每天要走十几里公路兜售自己种的蔬菜来艰难度日。这不是仇富,这是赤裸裸的现实!

但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央领导人们做到了,他们真真切切地从实践中为人民服务,深知实践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抗战时期,这个问题叫“活不了”。在面对外国侵略者的炮火时,民众生灵涂炭,中华大地饱经战火的蹂躏。但即便是在兵少敌多,战力低下,军备不足的恶劣情况下,毛主席却能够提出史无前例的“农村包围城市”作战方针,人民的抗战就此打响,上下一心,同御敌火。打退了日本人,除了外忧,还有内患,总得“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这次,人民再次取得了胜利。

建国之后,在和平中,其他被忽略的问题渐渐浮现,这些问题是“吃不饱”、“穿不暖”、“健康难”和“没书读”。毛主席将人民的问题视作第一要紧事,为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根治数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上普遍存在的土地问题,他大刀阔斧地进行土地改革,推动生产力大发展,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从根源上解决无地可种、无粮可吃的问题。与此同时,他将卫生工作的重点定为“预防为主”,要求在人民之中展开全面普及,让民众懂预防、能预防,从最基本的群众面铺开卫生防治事业,从而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毛主席始终将自己视为人民的一部分,是人民的教员,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工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他在人民中大力推动扫除文盲的运动,全面提升了民众的文化素质。“破四旧”、“除五害”,此类种种,一举一动,皆是为人民服务。

后来,伟人逝世,人民已经能够吃饱穿暖了,但问题又变成了“没钱花”。第二、第三代中央领导人们接过毛主席、周总理等伟大领导肩上的重任,继往开来,着力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邓公在南方画了一个圈,四个经济特区拔地而起,蓬勃发展。后代们有的跟随父辈的脚步,以身作则成为人民公仆,有的响应时代的声音投身商海,为中国经济腾飞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现在,这个问题又变成了“不幸福”,而他们,仍在为此而奋斗。

参考文献:

张载的“横渠四句”;

从为人民服务思想中汲取继续前进的力量。

2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