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认裁员30%,但喜马拉雅的自救还在继续

娱乐独角兽 2023-12-14 22:17:53

作者| Mia

编辑| 把青

年底,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优化”季。

从京东到喜马拉雅,对裁员消息都选择了否认三连。近期网上传闻喜马拉雅全线裁员,比例约30%,产品最多,运营其次、技术较少,剩下的产品和技术合并,产研一体。喜马拉雅回应称信息不实,只是正常的人员汰换,目前仍在正常招聘。

这场裁员风波似乎并非凭空捏造。在脉脉社区的相关发帖下,有认证为喜马拉雅员工的网友留言:我们组刚好20%。其高管离职消息已经被证实。负责产品、增长及内容生态的喜马拉雅高级副总裁秦雷已于近期离职。2022年8月,喜马拉雅COO陆栋栋离职。这间接折射出公司策略的转变,以及压力下的焦灼。

一直在冲刺上市却未能成功,腾讯、字节等多家大厂入局争夺“耳朵经济”蛋糕,AI技术一方面为这家“音频独角兽”带来了冲击,另一方面也提供了降低内容成本的机会。有消息称,自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喜马拉雅已连续四个季度持续盈利,2023年下半年已达成营收平衡。终于盈利后,喜马拉雅能讲出更好的故事吗?

降本增效进行时,AI救音频?

从创立以来,整整十年,即便独占第一梯队、其2020年的市场份额就已达到67.1%,喜马拉雅仍然被困在亏损的泥沼里。其2022年3月29日在港交所更新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平台全场景平均月活跃用户达2.68亿,同比增长24.4%;2019年-2021年,喜马拉雅的营收分别为26.98亿元、40.76亿元和58.57亿元;净亏损分别为19.25亿元、28.82亿元和51.06亿元;经调整近三年亏损额分别为7.48亿元、5.39亿元和7.59亿元。

而这或许正是它从美股转战港股,却迟迟未能IPO告捷的原因。2012年成立至今,喜马拉雅已完成了9轮融资,估值超过200亿元。久久未能上市,资本开始撤离:2019年,两个月有19家股东集体撤离。受此影响,喜马拉雅注册资本从6099万元人民币变更为2543万元人民币,公司注册资本减少约3556万元,缩减58.3%。

上市压力、资本压力下,平台全力自救尝试转亏为盈。据《晚点LatePost》,喜马拉雅管理层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2022年实现第四季度单季盈利;2023 年实现全年盈利;5年后,实现年收入200亿元、盈利40亿元。平台到2022年Q4实现了首度盈利,走通第一步。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收音机”,在线音频平台有固定受众,不缺情怀,但付费率低,整体流量池小,导致商业变现效率不高,运营成本高、盈利变现难,却是横亘在面前的共同问题。2020年和2021年,喜马拉雅给内容创作者的分成分别是13亿元和16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31.9%、27.3%。2019-2021年,其营销费用占比高达营销的45%。随着赛道逐渐降温,战略收缩是更稳的选择。

即便上市,前途也不见得就很光明。荔枝便是前车之鉴。在线音频第一股荔枝刚一上市即遭遇破发,从11美元的发行价一度跌至1美元以下。今年3月,荔枝集团发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首次实现全年盈利。在9月股价大涨避开退市后,荔枝Q3财报再度转盈为亏。

短视频、短剧等新兴娱乐形式,正在加速抢夺着用户的碎片化时间。根据易观发布的《中国音频行业产品洞察分析2022》,2021年3月以来,国内在线音频市场MAU稳定在3亿左右。这意味着作为领头羊的喜马拉雅在用户规模方面已近乎触顶,接下来主要能做的还是深耕现有用户。

为了“扭亏为盈”,节省开支势在必行。据悉,其降本增效举措包括降低主播分成、减少版权方分成、版权解约等。裁员,显然是最立竿见影的降本增效的办法。据报道,2022年4月,极速版整个部门被裁掉后,没过几天公司就启动了更大规模的裁员,占员工总比例15%,有的部门甚至达到20%以上。今年的裁员、解构优化调整或许是去年政策的延续。

节流之外,还需要努力开源。“耳朵经济”的主要应用场景除了移动互联网便是物联网,延伸产业链还包括教育培训、提醒服务、游戏软件、声音交友软件、K歌社交等。招股书中显示,2021年,喜马拉雅在物联网及车载场景端的平均月活用户为4940万,与特斯拉中国、奔驰、宝马、奥迪等74个汽车制造厂商进行合作,通过预装设备提供车载音频内容。

另外喜马拉雅还瞄准了教育赛道,为有志于成为“主播”的人群推出收费课程,这些目标学员多为白领、宝妈。其付费培训课程“有声书主播攀登计划”价格高达4380元。喜马拉雅旗下的喜播教育官网信息显示,其累计服务人员超154万人,其中零基础学员超52万,“攀登计划”学员超过2万,但其公布的获得就业机会的学员人数仅为“1000+”。

不过,总的来看,而AIGC技术或许是喜马拉雅的重大机遇,也为裁员提供了充分的支撑依据。网上流传,喜马拉雅联席CEO陈小雨在内部业务会上表示,喜马拉雅以后不怎么用运营和产品,要求未来APP“主要靠AI”。公开信息显示,喜马拉雅珠峰实验室团队通过AIGC方式创作超3.7万部有声书专辑,AIGC作品每日播放时长已超250万小时。能否通过技术创新,突破现有商业模式桎梏,将决定着音频平台的“关键一跃”。

威胁喜马拉雅的会是番茄畅听吗?

过往的在线音频市场属于喜马拉雅、荔枝、蜻蜓FM这老牌“三剑客”,而随着新玩家入场,桌面已经洗牌了几轮。

喜马拉雅独占第一梯队,腾讯将酷我畅听和懒人听书合并为懒人畅听,与字节旗下依托于番茄小说而推出的番茄畅听,当前的月活跃用户量分别为2953.7万、2331.6万,与荔枝、蜻蜓FM并列月活千万级第二梯队。今年关停的企鹅FM、凯叔讲故事、听听FM、得到、被B站收购的猫耳FM等属于月活百万级的第三梯队。“听”正在逐渐泛化,AI技术支持下,很多平台也推出了一键切换“听”的模式,如抖音推出“听视频”。

播客几乎是这几年长音频唯一的亮点和新故事。2019年,Spotify宣称“音频,而不仅仅是音乐,将成为Spotify的未来”,斥资超十亿美元收购打造出播客帝国,苹果、亚马逊等巨头入局,浪潮很快席卷到国内。

2020年号称“中文播客元年”,很早就开始布局长音频领域、QQ音乐开辟出“听书”板块的TME,推出长音频新产品“酷我畅听”,网易云音乐、QQ音乐、等纷纷加大了播客布局,即刻推出了“小宇宙”APP,快手推出播客应用“皮艇”。多家音频平台尝试押注于播客内容,在今年5月的“PodFest  China”中文播客大会上,喜马拉雅宣布平台播客听众数超过1.6亿,将播客提升至公司战略地位。

但总的来看,播客浪潮“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直接为音频平台带来显著的增长。其变现路径与过去的知识付费相似,大部分播客仍处在用爱发电的阶段,谈不上明确的商业化,引发广泛关注的中文播客平台小宇宙,主要受众群体集中在文艺青年,以多人对谈为主要形式,普遍文化深度向的话题与大众关注点“割裂”,仍未走出“小众”。

“听”之外的业务,拓展起来太烧钱且难以见效。“听”之内的业务,需要提高变现效率、维系住市场份额,对老牌音频而言,未来主要的威胁或许来自于免费音频。

如果说音频平台“广告+订阅”的营收模式与长视频平台有相似之处,而免费畅听、付费音频则可比拟免费阅读与付费阅读之争。依托于抖音的巨大流量池为其引流,用“听书签到开宝箱看广告赚现金”等网赚玩法,吸引对价格敏感的下沉受众,番茄畅听迅速获得了6亿下载量。同番茄小说迅速爆发、争抢市场、乃至倒逼其他平台重新加大免费阅布局的逻辑与玩法一样,番茄畅听的核心也是“算法+流量”。

两者受众有很大程度重合,而且能够相互转换,互为补充:听有声书是网文消费的一大场景,前者能够拓展后者的流量,有效帮助网文原作宣传。番茄系“畅听+免费阅读”未来主要需要解决的,是质量方面的良莠不齐,流量红利和广告红利的消退,以及如何与其他平台长期竞争和发展。

或许喜马拉雅这类以会员订阅收入为营销主力,付费内容为主的平台,很难直接转换为免费音频平台,但于“长音频界的拼多多”,防范是必须的。

技术革命冲击下,再过几年,或许长音频市场又会迎来新的洗牌。喜马拉雅能否守擂行业第一的位置?

2 阅读:450
评论列表
  • 2023-12-21 18:16

    正常的人员汰换,这个词都用烂了,看来是真不行咯

  • 2023-12-17 05:55

    除非能拿到小说独家版权,不然音乐平台明显优势更大,听歌听书都可以,也不用下载一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