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我军大规模精简整编,减少了5个大军区级单位

清浩谈军事 2023-03-01 23:19:13

40年前的1982年,我军根据当时国家和军队所处的环境的变化,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精简整编,相对于1985年的百万大裁军,这是一次未公开的裁军,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的第七次裁军,也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二次裁军。

1981年底,我军刚刚完成了一次精简整编,全军总员额比1980年减少了12%,但仍高达520多万,存在着编制过于庞杂,规模过于庞大;领导指挥体制机关臃肿,机构重叠;合成军的编组技术兵种比重小,不适应诸兵种协同作战要求等问题。因此,中央军委决定在上次精简整编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总部机关的体制改革,并提出,“要拆庙,要搬菩萨,要减人”。

1981年9月19日,华北大演习结束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检阅受阅部队,并发表了讲话。

为了加强对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工作的具体领导,总参谋部于1981年11 月,向中央军委请示成立军委体制改革、精简整编领导小组。1982年2月,经军委批准,总参谋长杨得志任组长,副总参谋长杨勇、总政治部副主任梁必业、总后勤部部长洪学智任副组长。小组成员均为三总部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何正文副总长兼办公室主任,工作人员以总参军务部为主,总参、总政、总后等有关部门派人参加。这一时期,改革体制编制、精简整编成为军委和总参一件头等大事,军委办公会议,总参党委会议或专门会议,多次研究全军精简整编方案和总参本身的精简整编实施方案。

1980年,刚刚上任总参谋长杨得志和第一副总参谋长杨勇到兰州军区视察,和当时的兰州军区主要领导合影。

上图左起:兰州军区副参谋长罗洪标、兰州军区副司令员陈康、兰州军区司令员杜义德、总参谋长杨得志、兰州军区政委肖华、第一副总参谋长杨勇、兰州军区第二政委宋平、肖华夫人王新兰(时任兰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

1982年4月,总参党委会听取了总参军务部关于压缩军队定额、改革体制编制方案的汇报。会议对陆、海、空三军的定额和比例,陆军师的数量,炮兵师的编制,省军区、军分区、人民武装部的设置,全军院校编制员额,工程兵部队的建制,文工团、体工队的数量,技侦部队的编制等,逐一进行了充分讨论,提出了压缩军队定额、改革体制编制方案,上报中央军委。

1982年7月,中央军委召开座谈会,着重研究体制改革问题。会议确定,军队体制改革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军队的整体组织结构;二是领导、指挥关系;三是各级职权的划分;四是部队的编组。会议还提出了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的四项原则:精兵,合成,平战结合,提高效能。军委主席邓小平,副主席叶剑英、聂荣臻,秘书长杨尚昆,在会上都作了重要指示。经过反复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多次补充、修改,总参谋部拟制出《关于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经中央军委批准后,于9月16日向全军下达。《方案》决定在1980年精简整编的基础上,从当年9月起军队进一步进行精简整编。决定将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领导机关分别改为总参谋部炮兵部、装甲兵部、工程兵部;铁道兵番号撤销,并入铁道部;进一步增大陆军编成内的各技术兵种的比例;在陆军军(野战军)的编成内开始组建机械化步兵师,这是我军从摩托化向机械化转变的开端。

80年代初的人民解放军

这次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有以下特点:

一是三总部和大军区机关作了较大幅度精简。总参谋部机关由17个部、局裁减合并为14 个,其直属的师以上单位减少10个;总政治部各部、局下属业务局由44个合并为38个;总后勤部由13个部、局缩减为11个部,其二级部下属机构,减少17个处(室),41个科(处)。三总部机关人员精简19.6%。将军委直属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领导机关缩编降格为总参炮兵部、装甲兵部、工程兵部。按照最初的设想,原为大军区级的3个兵种领导机关改为兵种部后,定为兵团级。考虑到下一步将实行军衔制,准备取消兵团这一级,为了与之相协调,最后确定3个兵种都为正军级。同时,军区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领导机关也相应降格,由军级降为师级,人员也裁减较多,军区机关相应减少25.5%至30%。

二是撤销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两个兵种番号。这次精简整编,共51万余人的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到铁道部和原配属的国家各部委或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部队成建制转到武警部队。从数量上是这次裁军的大头。

1982年8月l9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关于撤销基建工程兵的决定》《决定》指出,根据国民经济调整和国家体制、军队体制改革的要求,党中央决定撤销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所属部队按系统对口集体转业到国务院有关部和所在省市,自治区。《决定》要求,基建工程兵的撤销工作,于1983年底基本完成。

1982年12月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下达《关于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决定》;1983年2月1日,铁道兵党委、机关并入铁道部党委、机关。同年10月1日,铁道兵正式归国家铁道部建制领导,编制为铁道部第十一到二十工程局1984年1月1日,铁道兵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

铁道兵部队

三是将坦克师和大部分炮兵师划归陆军军建制,提高了陆军编成合成水平。随着中央军委、大军区所属兵种领导体制的改革,各大军区直属的炮兵、坦克和野战工兵部队,大部划归陆军军领导;将预备坦克师和大部分炮兵师划归陆军军领导。为取得编组集团军的经验,1982年9月,首先在北京军区第38军、沈阳军区第39军进行组建合成集团军试点。由各军代管军区下放的部分独立兵种部队,开始进行合成集团军编组试点,并开始在陆军军的编成内组建机械化步兵师。1983年12月,38军112师由摩托化步兵师改装成装备步兵战车和装甲输送车的机械化步兵师。这支机械化步兵师编有机械化步兵、坦克兵、炮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部(分)队,增加了坦克、自行火炮数量,保持了摩托化步兵师的快速性,提高了火力、突击力和防护力。

1981年秋华北大演习,检验陆军合成作战能力。

四是组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随着兵役制武警、边防、消防民警队伍的发展壮大,加强对这支人数多、任务重、高度分散、遍布全国、专业性强的武装警察部队的管理和建设,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1982年6月19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以人民解放军移交给公安部门的内卫部队及公安部原有的武装、边防、消防警察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1983年4月5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部在北京成立。不久,各省、市、自治区公安厅(局)、各地(市、州、盟)公安处(局)、各县(市、旗、公安局的武警总队、支队、大队也相继成立。

1983年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五是组建了预备役部队。为了提高战时快速动员能力,中央军委根据兵役法有关规定,在全国有计划、有步骤地组建预备役部队。

1982年3月20日,沈阳军区根据中央军委“801”、“802”会议精神,决定组建一个动员师。1983年3月25日,总参谋部发出《关于北京、沈阳军区各组建一个动员师的通知》,全军开始组建动员师(后改称预备役师)的试点工作。同日,中国第一个预备役师——锦州预备役师正式组建。

此后,经过不断试点和推广,在全国各重点地区相继组建了陆海空三军包括步兵、地炮、高炮、装甲、工兵、防化、通信等诸兵种在内的数十个预备役师(团)。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是以现役军人为骨干,以预备役军官和士兵为基础,按照人民解放军的编制组建起来的师或团级部队。组建预备役部队,较好地解决了战时军队迅速动员、扩编,平时少养兵、战时多出兵的重大问题,是适合中国国情军情、加强国防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

1983年8月1日雁北陆军预备役第一师组建

至1983年底,人民解放军完成了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规定的任务,总人数由520余万缩减到400万。这也是一次“百万大裁军”,只不过没有公开对外宣传。共减少5个大军区级、8个兵团级、25个军级、189个师级单位和部门。一次就裁减了5个大军区级单位,这在我军历次裁军中是少有的。而且,这5个大军区级单位都是陆军兵种: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铁道兵、基建工程兵。此后,“各军兵种”就只剩下海空军和第二炮兵了。减少的8个兵团级部门主要是领帅机关降格,如1982年9月,总参通信部由兵团级降为军级。其他的就不便说了。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