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首纳凉诗词,深闺消夏无多物,一缕炉香一卷书

笩筏文化 2024-07-24 03:23:58

溽暑初蒸日正长,人间何处有清凉。

当大暑热火朝天般走来,我们将迎来一年中最炎热的天气。烫脚的柏油马路可以烤熟鸡蛋,冰爽的雪糕才刚吃了几口就匆匆融化,窗外的蝉虫也愈发无休止地吟唱。

日子滚烫,人心浮躁。于是,寻幽消暑成为众人最向往的盛夏生活主题,愿得三伏日日凉。

古往今来,纳凉方式诸多。当下的空调房更是带来足不出户即入清凉国的便捷,不必如古人四处寻幽才得浮生半日凉。

但空调自由不是人人都能实现,即使有人实现,也未必如白居易端居一院中即能消除烦暑。

烦暑,不只是外在暑热,还有内心焦灼。身体燥热易去,神怡心静难得。古人夏日消暑,就多了份心魂俱静的期盼,或与自然山水物我两忘,或在深闺书香为伴。

不同的消夏场景,带给后人心向往之的审美体验。

1.松冈避暑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孤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宋·辛弃疾《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

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公元1181年,辛弃疾被弹劾罢官。英雄失路,他只能退隐带湖,在湖光山色中悠然消夏。

此词距离他罢官已有八个年头,在松冈下避暑,于茅檐下躲雨,来来往往不知有多少次。

闲去闲来几度,多少有些无奈情绪。可在现代人读来,却是梦寐以求的闲情逸趣,茅屋赏雨,玉壶买醉,何等惬意。

待到沉醉不知归路,手扶孤石,静观飞泉,无需做那风尘仆仆的赶路人,又是何等舒怀。

当山间清风吹过,他在醉眼惺忪中终于发觉,此处不正是以前多次酒醒之处。

多年以后,当稼轩醉卧松树,“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是否还会记得此时沉醉。

这些半醉半醒的闲居岁月,让他远离了朝廷纷争,却近距离感受到了乡村风情。

那段悠悠夏日长,乡村邻里喜事连连,东家忙着迎娶新妇,西家喜迎女儿省亲,灯火摇曳,分外可亲。

稼轩一片笙歌醉里归,被这天伦之乐所感染,也为这风清露白而陶醉,是它们在无声酝酿秋来稻花香,一派丰收在望。

此等山林闲居,不只消暑,还让人怀念童年的乡村旧事,吃百家饭穿百家衣而不知愁为何物。

2.竹溪寻幽

竹里全无暑气,溪边长有清风。荷花落日照酣红。雨过遥山翠重。

老作宫祠散汉,本来田舍村翁。腰缠三万禄千锺。也是一场春梦。

—宋·吴儆《西江月·竹里全无暑气》

吴儆笔下的寻幽纳凉,在竹林深处,在溪水青山。

因独特的材质构造,绿竹具有良好的降温隔热功效。古代的纳凉神器,碧簟、竹衣和竹夫人皆取材于竹子。

幽幽竹林,更是绝妙的天然氧吧和自然空调。尤其词人身处竹溪,很好地隔离了夏日暑气。

溪边山一色,水拥竹千竿。当微风在溪边竹林穿过,带着丝丝凉气,让人丝毫感觉不到炎热。

叶叶是凉风,树树似风声。除了清风徐来,还有风过竹林的簌簌声响和潺潺溪流,令躁动的内心一下子安静下来,细细聆听这山水清音。

而这竹溪风光还不时变幻,荷花迎着落日如火红艳,深山雨过天晴更显青翠,绿浓红艳,多么惊艳。

词人静坐竹溪边,为这山水风光陶醉,愈发向往出尘之心。他本该是乡村田舍的庄稼汉,可如今人到暮年还要担任宫观使这样的闲职。

纵使腰缠万贯不过如春梦转眼成空,人生苦短,还是逍遥山水间来得痛快。

这竹溪深处没有暑气,更没有烦忧,词人多想在竹林下安度余生,做那逍遥江湖客和淡泊田家翁。

3.江楼乘凉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唐•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笔下的消暑纳凉,属于繁华璀璨的杭州夏夜。

彼时乐天正任杭州刺史,黄昏日落时来到江楼消暑,极目远望即见山水辽阔与江海茫茫,尽显苍茫壮阔。

随着夜幕降临,万家灯火照亮江南古城,璀璨星河倒映江心湖畔,整个杭州变得繁华绮丽。

在灯火摇曳和星月辉映中,山光水色里融入了人间烟火气,也彰显了乐天为官的兢兢业业方得百姓安居乐业。

当清风穿过古木似作潇潇雨声,明月倾洒大地宛如洁白秋霜,乐天甚感夏夜清幽而神清气爽。

这晴天雨与夏夜霜,分别将反常的气象与物候置于一体,不只写出了听觉上的风吹古木之声和视觉上的明月如霜之景,还融入了风凉月寒的触觉刺激。

正是,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楼台明月,江上清风,不同感官调动与融合,才是夏夜江楼消暑的绝妙之处。

乐天不愿独享这江楼风月,情不自禁地向友人发出邀约,来共享这皓月凉风,一定比你居住的茅屋清爽怡人。

如此江楼消夏,风情万种,有城市繁华,有百姓安定,有星河浪漫,有清月朦胧,还有幽幽思念,充满人间美好与温情。

4.书香消夏

两鬓蓬松午睡馀,赏花庭院晚凉初。

深闺消夏无多物,一缕炉香一卷书。

—晚清·费墨娟《睡起》

燎沉香,消溽暑。自唐宋以来,人们就喜欢通过焚香来驱散闷热潮湿的暑气。

晚清才女费墨娟一枕午窗浓睡,不知不觉睡到黄昏日落,两鬓蓬松,睡眼惺忪。

当晚风微凉,她才彻底清醒。在寂寞深院,一边闲庭漫步,一边赏花赏树。

对于她这样的深闺女子来说,夏日消暑别无他物,一盏香炉,一卷诗书,足以自得其乐。

清幽的沉香与古朴的书香交织在一起,不仅驱散了暑热恶气,还清神醒目,让人心静自然凉。

夏日炎炎,也可以过得如此气定神闲与高情雅趣,在焚香漫读中自得清凉与安闲。

5.池上纳凉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清·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

才女消夏在深闺,才子则纳凉于池边。项鸿祚笔下的夏夜,极为静谧闲适。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开篇即将读者带入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清美夏夜,小院寂静,词人闲静,一切笼罩在澄明空灵里。

尤其水天与清话组合在一起,有一种闲人漫语和雅人清谈之感,在晚风凉夜中娓娓道来。

当清风吹过珠帘,室内烛光不断摇曳,室外幽竹飘忽不定,斑驳竹影迎着月色婆娑成半墙水墨竹画,夏夜的幽静与清雅被点染到极致。

词人一边欣赏月下竹影,一边对酒沉醉。直到不胜酒力,他才摇摇晃晃扶着床边,醉卧到桃笙竹制成的竹簟上。

半醉半醒中,他还不忘熟摇罗扇感凉风,漫赏荷花过雨声。如今已是夏末,一夜雨水过后,将逐渐迎来天凉好个秋。

正是,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当我们以为暑热不可逾越时,或许秋意已在路上。

不过词人也没有沮丧,四时光景,似水流年,自有此消彼长,各有独特韵味,珍惜当下即好。

清风破大暑,明月转高秋。愿这个盛夏,红尘无惧烦暑,人间自有清凉。

(图片来自网络,不妥联系删除)

5 阅读: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