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贺龙到中央开会却被工作人员“歧视”,故意不给他倒茶水

观今品古 2024-11-09 01:27:02

前言

提及贺龙,人们最想到的是他那标志性的“一字胡”、不离手的烟斗以及“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菜刀。

他是从人民群众中走出来的元帅,是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的一生,就连毛主席都曾评价他:

“对党忠诚,对敌斗争坚决,联系群众。”

就是这样一个深受群众们崇敬、爱戴的人,却在1954年去中央开会时,遭到了工作人员的“歧视”。

这是怎么回事呢?

被工作人员“歧视”,不给倒茶水

全国解放后,贺龙进军西南,担任西南军区司令员,1954年,贺龙被调到了北京,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一职。

这天,贺龙在开会时,遇到了一件“怪事”。

会议进行中,贺龙感到喉咙干渴,便自然地端起桌上的杯子,准备润一润嗓子。

可这一喝之下,他立刻察觉出了异样——这水寡淡无味,分明是白开水,而非他平日所习惯的茶水。

贺龙心中不禁泛起了嘀咕,他环顾四周,发现身旁的李富春、谭震林等人手中的杯子里都是茶水。

贺龙不禁心生困惑:这是怎么回事?往常来此都是喝的茶水,怎么这次独独给自己倒白开水?

这让他更加困惑不已:为何唯独自己的杯子中是白开水?莫不是被工作人员“区别对待”了?受到了“歧视”?贺龙越想心里越不是个滋味。

不过,贺龙倒不是个藏着掖着的人,他率真、直爽,向来是有什么说什么。

贺龙忍不住向身旁的李富春和谭震林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你们喝的都是茶水,就我喝的是白开水?”

“嗯?你交钱了没有?”李富春反问道。

交钱?交什么钱?李富春这一问,直接把贺龙问得愣住了。

李富春看着贺龙一头雾水的模样,笑着向他解释事情的原委,表示喝水不交钱,喝茶才要交钱。

原来,这是中央刚出的规定,一包茶叶一毛钱,工作人员就在一旁看着,谁交了钱,就会给谁上茶水,若没交钱,自然只能喝白开水了。

贺龙听后,点了点头,对李富春说道:“哦……原来如此,我今天没带钱。”

会议中途休息时,贺龙又提起了这件事,李富春便掏出了一毛钱,笑着对贺龙说:

“我给你垫上这一毛钱,你不就有茶水喝了吗?”

就在这时,毛主席也走了过来,询问他们两人在聊些什么。李富春便将贺龙没带钱、没茶喝的事情告诉了毛主席。

毛主席听后,哈哈一笑,说道:

“我也没带钱,以后你再没带钱就告诉我,我让人先给你垫上一块钱的,这样你来十次开会也不用想着带钱了。”

毛主席的话引得在场众人都笑了起来。会议结束后,贺龙还将这件事当作一件趣事告诉了夫人薛明,并特意叮嘱她,以后自己开会时一定要记得提醒自己带钱。

不止是贺龙,就连陈云也曾在喝茶时遇到过尴尬的局面,这天,陈云在开会时,习惯性地向工作人员点了一杯茶水。

点完茶水后,陈云才反应过来需要交钱,一掏兜发现,自己出门匆忙,口袋里空空如也,连一毛钱也掏不出来,真是兜比脸还“干净”。

于是,陈云便向秘书借了一毛钱先垫上,回到家后,陈云立刻将这钱还给了秘书。

如果要说在领导人之中,谁喝茶最“凶”、付茶水钱最多的,那必然是非毛主席莫属。

喝茶,是毛主席的一大爱好,有时毛主席在召集大家在他的居室开会时,基本都是毛主席购买的,一个月毛主席至少喝掉一、两斤茶叶。

只要喝茶水,就得掏钱的规定,谁也不例外。这天,周总理到广州开会,这一次,总理没有点茶水。

可没多久,工作人员上来的却是一杯茶水,周总理见状,便掏出了钱,岂料,工作人员说什么也不肯收。

周总理眉头微蹙,面色不悦地表示,自己亲自签署的喝茶必须交费的文件,如果自己都不能起好作用,带好头,那么今后出台的规定该如何去下发执行?

周总理完后,再一次将钱递到了工作人员的面前,工作人员见状,也只好收下了。

不搞特殊的贺老总

1933年底,贺龙指挥的部队在刚打完一个胜仗后,决定就地休整,准备过年。

这天,部队特地宰了头猪,在分割肉食的过程中,如猪肉、猪肝、猪肠什么的还比较好分,就是这对小猪腰子让司务长一时间犯了难。

分来分去,分到最后就剩下了小猪腰,这给谁好呢?思前想后,决定将这小猪腰给贺军长。

毕竟在此之前,贺龙没有吃自己的那份肉,将自己的那份分给了别的战士,司务长决定,这次的小猪腰必须要给贺军长!

不多时,小猪腰做好来了,司务长端着小猪腰就直奔贺龙的住处去,还未进门,那香味直扑鼻腔,贺龙笑问道:

“哎呀呀,什么东西这么香,这是给我加菜了?”

司务长闻言,表示这可不是单加的菜,而是补的上次的,贺龙惊讶于对方过去了这么句还能记得如此清楚。

“那当然,战士们可是都记得呢!”司务长说完,便准备将菜放到桌子上让贺龙吃。

哪料,贺龙却一脸严肃,表示应官兵一致,不能额外照顾搞特殊,司务长不由得小声嘟囔着:

“怎么只许你关心我们,不许我们关心你......”

无论他如何劝说,贺龙始终不为所动,司务长最终也没能看到贺龙吃下这盘炒猪腰,在贺龙的坚持下,这盘菜被送到了卫生队,给伤病员们补身体。

战士们让来让去的谁也不舍得吃,最终还是在卫生队长的命令下,大家这才动筷,即便是每个人都尝了一点,那盘菜最终还是剩下了大半。

在抗日战争期间,晋西北的条件很是艰苦,物资匮乏,就连那些往日里仅供牲畜食用的黑豆,也成为了大家餐桌上的美食。

一直以来,贺龙都是跟战士们一起,有什么吃什么,这苦涩的“黑豆饭”也不例外。

战士们看着贺龙日渐消瘦的身影,私下商议,要设法为贺龙弄些白面等精细粮食,以改善伙食,贺龙拒绝了这一特殊对待,他表示:

“大家都能吃,为什么我不能吃?”

1944年,贺龙因旧病复发,不得不住进了医院,为了节省开支,贺龙每日的餐食不过是些萝卜、白菜等。

警卫人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毕竟病人最需要的就是营养,于是,警卫员便悄悄买了半斤木耳,打算给贺龙补补身子。

贺龙看到后,立刻将警卫人员叫了过来,表示自己相比于前线的战士,自己有的吃已经很那不错了,不能这样搞特殊,超出预算。

1947年5月,在医院养病的贺龙突然接到中央的急电,临行前,贺龙特意命警卫员拿来了自己珍藏已久,不舍得吃的水果糖。

“老总,你要水果糖干什么?”警卫员疑惑地问道。

“毛主席整日与敌人周旋,一定很累很苦,我要把它带给毛主席!”贺龙笑着说道。

“没有群众,就没有胜利可言”

贺龙是穷苦人家出身,自打懂事起便给地主家打工,别看他年纪小,但志气高。

每次在看到地主欺凌那些长工时,都会挺身而出,这里的长工都很喜欢眼前这个“小家伙”,大家都叫他“常伢子”。

也正是幼时这段饱受坎坷的贫苦经历,让贺龙萌生出了反抗和斗争的想法,他决心,一定要为穷苦老百姓打天下!

“没有广大士兵和人民群众,就算是有三头六臂,也不过是孤家寡人。”这是贺龙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人们也总是会亲切地称呼贺龙为“贺老总”。

1940年7月,贺龙在给学员们上群众路线的党课时,没带讲稿,只带了三样东西。

这三样东西分别是:一双布鞋和两个碗,其中一个碗中放的是小米;另一个碗中则盛有水,里面是一条小鱼。

贺龙便用这三样东西,来向大家形象地比喻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就比如这双草鞋,战士们行军打仗脚底不穿鞋可不成,而这鞋,不正是群众们一针一线缝出来的吗?

再比如这碗小米,如果要打胜仗,那战士们必须要吃饭,而这粮食就产于老百姓之手,这不正是意味着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打胜仗嘛!

紧接着,贺龙拿起第三样东西,询问大家是否有人明白这之中的意思,这时,学员们纷纷举手回答问题:

“我知道!我知道!这象征着党和人民群众鱼水情深!”

贺龙的这堂课,虽然简短却直击人心,让学员们对党的群众路线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

贺龙曾说:“要用兵,就要爱兵。”他带部队,向来是军民一致,爱兵如子,不论是在多艰难的条件下,贺龙始终与战士们并肩作战、共克时艰。

1952年,贺龙在视察某部队时,发现了一个重大问题,一个工兵连居住的地方竟只是一个简陋的工棚,甚至就连电灯都没有。

贺龙很是生气,立刻批评了相关人员,并将自己的住处腾了出来,将战士们接了过去。

在对待家人方面,贺龙同样严格要求,他从不允许子女搞特殊化,更不允许他们以自己的名义谋取私利。

就比如在1963年时,贺龙的儿子贺鹏飞高考失利,与清华大学失之交臂,他不想就这样错过清华大学,便去求父亲希望可以“帮个忙”。

贺龙听后,直接去往了清华大学,贺鹏飞本以为父亲是去找人“帮忙”去了,却不成想,父亲回来后,只说了一句:

“我打听过了,复读考上的机会还是很大的,你再努力一年吧。”

贺鹏飞这才反应过来父亲这不是去给自己“开后门”去了,而是询问复读的事了,不过后来贺鹏飞又复读了一年,第二年如愿考上了清华大学。

结语

贺龙的一生是革命与奉献的生动写照,他对待战士如同自己的子弟,无论是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始终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同时,贺龙也是一个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人。他从不利用自己的权力为家人或亲友谋取私利,他始终以身作则,公私分明,坚持原则。

参考资料

毛泽东和贺龙的情谊──薛明、贺晓明访谈录. 支部建设

不搞特殊的贺龙. 新长征(党建版)

贺龙在烽火岁月中的清廉故事. 《党史文汇》

贺龙:从群众中走出来的元帅. 新长征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