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耳鸣十分常见的病症了。是顽症,世界医学也称之是疑难杂症,耳鸣的出现虽然不要命,但是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症状。不少人受耳鸣折磨日久,对生活也失去信心。
老规矩,还是给大家分享一个医案故事。
上月就接诊一位位患者,姓朱,男,55岁。什么问题呢?就是一个月来整天耳朵里不停的叫,蝉鸣声从来不间断!
说来也有意思,朱先生自小是一位中医爱好者,自己也略懂点中医常识。一个月来自己在药店买了一些健脾补肾、疏肝的中成药来吃,但就是不见效果。家人也劝不要瞎吃药,先去医院检查原因!可是朱先生向来是个犟脾气,他说,如果真是个不治之症,好不了我也认命!绝不去医院检查。也是机缘巧合,朱先生在和好友下棋时候,打听到我门诊来,听说是用中医来治疗,欣然接受了。
来诊之时,我给他看了舌脉,脉象缓滑,舌头无苔。与此同时,朱先生除了耳鸣之外,平时还有口干、纳差、腹胀、心悸心慌的情况。问诊之时,朱先生还问我,程医生大家都知道的耳鸣的常识,应该补肾嘛,为什么我吃了一个星期健脾补肾的药没见效不说,好像还加重了,是啥原因?我告诉说他,肾为耳之外窍,耳鸣确实和肾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不是绝对!平时我学点中医养生知是好的,但不能被很多固定思维的东西带偏了!
我给他的耳鸣总结两个字“痰湿”。所以还真不能补肾!越补痰湿只会越多,从而加重病情!
首先,你看他脉象滑缓,这是典型的水湿内积之象。脉滑,主水湿痰饮。水湿痰饮阻于脉道,则血行不利,于是脉象滑缓。再则口干纳呆,没舌苔。因为水湿内停,无法被转变为津液来滋养身体,于是他会口干。津液无法上潮于舌,于是没有舌苔。水湿内停,源于脾胃阳气不足,脾阳难以运化水湿。脾阳不足,则胃气不降,于是纳呆、吃不下饭。最后,心悸心慌。这个是水湿之气上蒙于心,心神不安所致了。
中医讲,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神不定,脏腑不安,气机不和,鸣叫声就不绝于耳。这就相当于,你心情不好的时候,看啥都觉得不顺眼。相反,你要是心神安定了,心平气和,杂乱之声反倒会被压制下去。
这个时候怎么办?自然要化痰湿,安心神。
当时给他开方如下:
茯神、茯苓、炒枣仁、竹茹、天麻、姜半夏、陈皮、六神曲、白术、酒白芍、郁金、远志、石菖蒲、炙甘草。7剂 日一剂 水煎服。
结果如何?复诊之时,朱先生反馈耳鸣已经消失。参苓白术散加补中益气丸善后,半月后胃口见好,身体恢复如常。
最后再给大家说说此方中思路。
方中茯苓、竹茹、半夏、陈皮、白术、六神曲、酒白芍、石菖蒲都是用来化湿浊的。共奏健脾、燥湿、利水、理脾胃、恢复脾胃对水湿的运化之能;茯神、炒枣仁、郁金、远志用来安神、悦志、宁心。心静了,一切都安静了。最后,用点天麻,可以息头面之风,有镇静的作用。头面上的一些问题,比如眩晕、迷糊、鸣叫等,我们可以天麻来改善。如此一来,水湿祛了,水饮之邪不再扰“神明之府”,心神就安了,耳朵自然就静了。
好了,今天关于耳鸣、脑鸣的问题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你也有耳鸣脑鸣、失眠等问题,欢迎留言!关注我了解更多耳病的中医健康知识。
[点赞][点赞]
用量多少
老师怎么联系你?
可否告知份量
辨证有理有据,效果也很好,但是,有一个小失误——“肾为耳之外窍”,应该是:耳为肾之外窍。
没有份量白说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