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捧哏的都是陪衬?今天我们聊聊德云社里那个真正的"明白人"于谦。
2013年,对德云社来说是个转折点。这一年,德云社正式由草台班子变身企业化公司运营。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时刻,掌门人郭德纲一反常态,特意把于谦叫到办公室。
"老于,这些年跟我一起打拼,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公司成立后,我准备分你一些股份。"郭德纲难得严肃地说道。
要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分饼"。当时的德云社已经初具规模,潜力无限。换做别人,估计早就摩拳擦掌等着分一杯羹了。
但于谦呢?他淡定地端起茶杯,轻轻啜了一口:"老郭,还是算了吧。"这一句"算了",道出了于谦的精明之处。
要知道,这时候他们已经搭档整整13年了。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从小剧场到大舞台,这对搭档早已亲如兄弟。
但于谦深谙"亲兄弟明算账"的道理,他选择把自己永远定位在"员工"的位置上。
更让人意外的是,在德云社最艰难的时候,于谦毫不犹豫地掏钱支持。但他说得明白:"这是借你的,不是投资。
"这份清醒,在娱乐圈里实在罕见。
回看这些年,德云社的发展可谓是跌宕起伏。于谦就像个老练的棋手,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在台上,他是郭德纲最默契的搭档;在台下,他从不干预公司运营,活成了大家眼中的"德云社皇后"。
有人说他不够仗义,有人说他太精明。但事实证明,正是这份"精明",让他在德云社的风风雨雨中稳稳地站住了脚。
从2013年那个决定性的选择开始,于谦就给自己的职场生涯找到了最舒适的位置——既不被利益牵绊,又能专注于自己热爱的相声艺术。
这哪是不懂事?这分明是最懂事的人啊。
毕竟在娱乐圈,有多少人为了几个股份闹得老死不相往来?又有多少人因为利益纠纷反目成仇?于谦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不贪不占,才能长远"。
这段往事或许只是德云社发展史上的一个小插曲,但它完美诠释了于谦的处世哲学:不求名、不逐利,活出自己的精彩。
说起于谦的出身,真是让圈内不少人羡慕。河北唐山人,爹是工程师,妈是石油领域的专家,妥妥的"学霸之家"。
按理说,这样的家庭背景,随便选个稳定的工作,都能过上人人羡慕的生活。但于谦偏不。
"我就是喜欢说相声。"年轻时的于谦就是这么倔。在旁人眼里,这简直是"不务正业"。
可他愣是瞒着家里报考了戏曲学院的相声班。
要知道,那会儿说相声可不像现在这么风光。但于谦不在乎,他就认准了这条路。进了戏曲学院后,他拜在了相声名家石富宽门下,开始了自己的相声之路。
在遇到郭德纲之前,于谦也接过不少影视剧的活儿,日子过得还不错。但他始终觉得,自己骨子里还是个相声演员。
这种执着,说到底是源于他对相声的真爱。不是为了出名,也不是为了赚钱,就是单纯地喜欢站在台上逗观众乐呵。
你说这样的人精明不精明?
放着现成的"官二代"不当,非要选择捧哏这条路。但正是这个看似"不靠谱"的选择,让他在后来遇见了郭德纲,成就了一段相声界的黄金搭档。
有意思的是,即便后来在德云社站稳了脚跟,于谦也从不摆谱。闲暇时候,不是在喝茶就是在遛鸟,活得自在又惬意。
这种"不在乎"的态度,恰恰证明了他的清醒。因为家庭条件好,他不愁吃喝;因为热爱相声,他不在乎名利。这样的人生态度,让他在浮躁的娱乐圈里显得格外特别。
现在再看于谦当初的选择,哪是什么叛逆?分明是找准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而这份定力和清醒,也为他日后在德云社的处世之道埋下了伏笔。
说起德云社这些年的风波,那可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每次危机,都是郭德纲亲自上阵灭火,而于谦呢?几乎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最轰动的要数张云雷那次"地震"言论事件了。作为德云社的当红演员,张云雷在台上竟然拿"地震"开涮。这事一出,舆论瞬间爆炸。
不少观众直呼"没底线",甚至惊动了官媒出面批评。
郭德纲当时可是急得直跺脚,连夜让张云雷道歉,还亲自出面给全国观众赔不是,暂停了张云雷的演出。这事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于谦在哪儿?人家该吃吃,该喝喝,连个表态都没有。
再说说张九南那档子事。六年婚姻期间家暴妻子20多次,离婚后又立马开启新恋情。这种私德有亏的事情,搁在别的团队,那就是滚蛋的节奏。
但于谦依旧保持沉默,把这烂摊子留给郭德纲处理。
还有王九龙那次,作为公众人物,居然随地大小便还不洗手就吃东西。这种低级的形象问题,简直是给德云社抹黑。
更别提那个助理在直播间里嘲讽粉丝"太穷"的事了。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吗?结果还是郭德纲出面,把人开除了事。
每次风波,你细品就会发现:郭德纲在前面疲于奔命,四处灭火;于谦倒好,从不参与这些破事,保持着一个"员工"的清静。
这么做精明吗?太精明了!
因为于谦深谙一个道理:进可攻,退可守。这些事跟他没关系,但凡掺和进去就是给自己找麻烦。与其像郭德纲一样整天为这些破事操心,不如做个清静的"德云社皇后"。
有人说于谦这是不够仗义。但你想想,他这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德云社的年轻人:做艺人要有分寸,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可惜啊,这份良苦用心,很多人都没领会到。
就拿曹云金来说,当年可是郭德纲最看重的徒弟。结果因为"工资待遇"的问题闹掰,最后黄袍加身也没戴成,白白错过了一个大好舞台。
回头看,于谦这种不随便表态、不轻易站队的处事方式,简直就是职场生存的教科书。在德云社最动荡的日子里,他既保全了自己,又维护了和郭德纲的情谊,还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
这哪是什么"不作为"?这分明是最高级的"会做人"。有些人总觉得看热闹不嫌事大,但于谦深知,最好的处世之道就是: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该管的坚决不管。
在相声圈里,好搭档能一直走下去的真不多。就说说那些曾经火得不行的组合吧。
冯巩和牛群,当年多少人追着看他们的相声啊。可最后怎么样?一个要搞艺术,一个想"为民服务",各自有各自的追求。
结果呢?事业正红火的时候,愣是分道扬镳了。
再看奇志和大兵,也是因为创作理念不合,最后散伙。这些都是相声界的活生生例子。
所以你再看看郭德纲和于谦这对搭档,就明白他们有多难得了。这俩人搭档这么多年,既没有因为理念不合闹掰,也没有因为名利分赃撕破脸。
为啥能这样?还不是因为于谦太懂得收放自如了。
人家从一开始就说明白了:我就是个员工,不掺和公司运营,也不要什么股份。就这么简单的定位,反而让两个人的关系处得特别舒服。
说白了,在相声这行,一山难容二虎。但于谦选择了做"皇后",而不是争当"皇帝",这份清醒和格局,在整个相声界都是少见的。
你看曹云金,当年在德云社可是红得发紫。结果因为对工资待遇不满意,跟郭德纲闹翻了,最后只能另起炉灶。反观于谦,从不跟郭德纲谈这些,把关系处理得干干净净。
所以说,在这个名利场上,能保持清醒的人才能走得远。于谦就是这么个明白人,既不贪心也不计较,把分寸拿捏得刚刚好。
时间是最好的证明。现在再看德云社的这两位"门面担当",他们的人生轨迹简直就是两种活法的最好注解。
瞧瞧于谦的日子过得多滋润。没事就是喝茶、遛鸟、跟朋友聚餐,活成了很多人羡慕的样子。最重要的是,他能跟任何人交朋友,不用考虑身份地位,也不用担心被人说三道四。
再看看郭德纲呢?哎,真是操不完的心。德云社但凡出点事,第一个跳出来灭火的准是他。徒弟们闯祸了要管,团队内部矛盾要处理,公司发展方向要把控,事儿可真是一茬接一茬。
于谦这个"德云社皇后"当得可真是明白。
有人说,于谦是不是太精明了点?但你想啊,在这个名利场上,能有几个人能做到他这样?既不被利益驱使,又能保持本心,这份定力和智慧,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现在的于谦,无论是身份地位还是生活质量,都达到了一个令人羡慕的高度。而这一切,都源于他当初那个看似"不起眼"的选择——做一个清醒的旁观者。
所以说,人生赢家是谁?
是整天为团队操心,疲于奔命的郭德纲?
还是活得自在,无拘无束的于谦?
答案不言而喻。
在娱乐圈这个大染缸里,于谦用自己的方式证明:有时候,不争不抢反而能赢得更多。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大智若愚吧。
回头再看德云社这些年的风风雨雨,于谦的选择简直太高明了。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在职场上,懂得"全身而退"的人,往往能走得更远。
这,或许就是最好的人生答卷。
于大明白:我只不过在社里兼个职而已,犯不着蹚浑水[呲牙笑]
戏子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