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解放军拼装备规模?海峡对岸再出昏招,要挑战祖国大陆最强项

海事先風 2024-08-27 20:05:04

眼看无人机在近年来的多场地区军事冲突中大放异彩,海峡对岸的台当局和岛内防务部门似乎想乘上这股军事发展潮流,在“以武拒统”这条死路上再多苟延残喘一阵子。环球网援引岛内媒体报道称,为强化所谓的“不对称战力”,台军将开展所谓的“军用商规”无人机采购计划,共有6项无人机决标案,总金额高达68.87亿新台币,最快可能在2025年底投入战备部署。

民用消费级FPV穿越机改装而来的自杀式无人机

对此,有军事观察员敏锐地指出,台当局之所以提出让民营企业生产所谓的“军用商规”无人机,乃是因岛内军工体系薄弱,难以独立研发和生产大型先进军用无人机。在解放军新质作战力量面前,这些“军用商规”无人机显得极为脆弱,不堪一击。确实,这位军事观察员说到了点子上。

冲向目标的自杀式无人机

从近年来的亚阿冲突和俄乌冲突来看,被大量投入战场的民用消费级FPV穿越机的确取得了堪称辉煌的战果,通过挂载炮弹、火箭弹和其他爆炸物等,这些原本仅有几百到一两千美元价格的消费级FPV穿越机,屡屡获得击毁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坦克和装甲车等战绩,显示出了无可比拟的战场效费比。面对单台诸如坦克和装甲车等高价值技术密集型重装备,以损失几架、十几架乃至是几十架此类经过改装的民用消费级FPV穿越机的代价去发动攻击,都是无比划算的事情。

可遥控飞行的大号航模

但也正因如此,一些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脑中放大了此类民用商业规格无人机的作战效能,网络上甚至充斥着诸如“只要一个国家能造出高端玩具级别的大号遥控飞行航模,其就能在战时转产自杀式无人机/巡飞弹,并海量供应前线消耗”。然而,事情真有这么简单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虽说“数量也是一种质量”这句话并没有错,但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认清自身与潜在对手的实力差距。当自身劣势过大、甚至超出了可由堆砌数量来弥补质量差距之时,那“没有质量的数量基本就等于白白浪费资源”。

民用消费级无人机组成的“蜂群”

具体到台当局和岛内防务部门一厢情愿的设想来看,其妄图通过大量装备和使用生产难度低、产能铺开量大且采购成本低的“军用商规”无人机来打造所谓的“不对称战力”,无非就是想用廉价且量大的无人机“蜂群”淹没对手。至于这个“对手”究竟是谁,相信所有人懂的都懂。但问题在于,岛内所设定的潜在对手恰恰在攻防两端都远强于台岛,这种差距根本就不是通过对廉价无人机进行“垒量”就能弥补的。

“寂静猎手”低功率反无人机武器

在防守端,台军面对的将是来自对手的全方位式反无人机套餐。其中既包括针对来袭无人机的卫星定位信号干扰、遥控信号频段阻塞干扰和跟踪式干扰等“软杀伤”式防御手段,也包括诸如网捕枪、低功率反无人机系统、高能微波反无人机系统、伴随式野战反无人机遥控枪炮站等“硬杀伤”式防御手段。无论是在警用领域还是军用领域,相关装备都已经过大量实战考验,可谓是应有尽有。

岛内的无人机产能毫无优势

而在进攻端,得益于手握全球最先进且强大的无人机技术与产能,台当局设定的潜在对手极有可能分分钟生产出远超岛内厂商能力上限的更多的无人机。不仅如此,生产数量越多,同类装备的成本和采购价格就越能被更好地稀释。所带来的效果就是,当岛内各厂商卯足了劲“手搓”所谓的“军用商规”无人机时,潜在对手很可能在以更低的成本生产着数量更多的此类无人机,台军的所谓无人机“蜂群”基本只有被潜在对手以更多更大的“蜂群”所淹没的份……

对岸属实是白费力气

总的来说,在价格、产能和质量等任何方面都难以取得对潜在对手的优势时,岛内妄图打造的所谓“不对称战力”究竟从何而来呢?似乎怎么想都是个白费力气的事情。拿岛内纳税人68.87亿新台币去买作战效能恐怕和玩具航模差不多的“军用商规”无人机,这种冤大头怕是就只有台当局愿意当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