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微敖
马树山案成为当今舆论的一大焦点。
人们庆幸马树山案没有冤沉海底。从最高检到河北省有关部门,都对迁西县马树山案寄予高度关注。河北省成立联合调查组,迁西官场的各种问题内幕,都将会被逐渐揭开。
许多人都高度赞扬《经济观察报》记者李微敖的那篇报道,是那篇客观公正的实事求是的报道,引爆了社会舆论,引起了最高检和河北省委的关注,从而促使迁西县司法机关先是同意对马树山取保候审,继而宣布撤回起诉。接下来,河北省委组织联合调查组,进驻迁西,对马树山举报的问题进行调查。一切问题都将按照法律程序,公平公正地去进行解决。
形势一派大好,非常符合人民意愿。
有人说,如果不是《经济观察报》记者李微敖的那篇报道,马树山会不会在被成功地抓捕之后,又成功地被批捕,成功地被起诉,接下来成功地被判处有期徒刑,背着诬陷罪、诽谤罪的恶名,住进监狱?
马树山热心帮助人
这个估计会是大概率事件。
尽管在迁西县会有很多人对他同情,很多人认为他是蒙受了冤屈,甚至很多人会偷偷地去看望他,去帮助他的家人。但是,他背着诬陷罪、诽谤罪住进监狱的事实,恐怕不好改变。
同时,迁西县的亮化工程是不是政绩工程,恐怕也不会有人问津。亮化工程在投标承包的过程中是不是有猫腻,有腐败,有利益输送,恐怕也会隐没在时光尘埃之中。该县在干部任用方面是不是有违规,有腐败现象的问题,也会悄无声息,水波不兴。
这一切的一切,都会在歌舞升平中,消隐在历史的烟云里。
正像鲁迅先生说的,时光依旧流逝,街市依旧太平。最多不过有一些普通百姓在下面偷偷地发一些毫无用处的牢骚和议论而已。
但是,李微敖的这一篇文章,像一把利剑,把黑幕划开了。于是,在网络上自媒体的舆论被引爆了,尽管大V们仍然沉默,尽管官媒仍不发声,但是,自媒体的力量也不忽视。舆论的力量还是发挥了作用。于是迁西的局势朝着百姓希望的方向发展。
我这人比较好奇。我上网查了《经济观察报》的总部,并不是在河北,而是在北京市东城区西三环路中关村国防科技园2号楼4楼层办公。记者李微敖也不一定就在迁西县,那么,为什么是他充当了“吹哨人”的角色?为什么是他最早把这个案件披露出来?而不是河北省的哪个媒体哪个记者?他是怎么知道这个新闻线索的?
原来是李微敖的一个朋友,给他提供了这个新闻线索。出于记者的新闻敏感,李微敖觉得马树山的身份,马树山的人品,马树山的社会形象,马树山获得的各种荣誉,马树山身上的那股凛然正气,和“诬陷、诽谤”这样的字眼,反差太大,悬殊强烈。这样一位一身正气,热心助人,品德高尚的老人,怎么可能成为罪犯?这种反差,让李微敖觉得其中有“料”,有值得挖掘的新闻价值。于是,他动笔了,他出手了,像擦着了一根火柴,把舆论引爆了。
如果说,李微敖是县迁西马树山案件的“吹哨人”,那么,他的那个朋友就是把“哨子”递给他的人。如果不是他的那朋友给他提供新闻线索,马树山案件会不会冤沉海底?
也多亏李微敖记者的那位朋友,给李微敖提供了这个新闻线索,让李微敖及时引爆舆论,引起高层关注,使问题不至于越陷越深。
由此可见,李记者的那个朋友很可能就是迁西人,而且是知情人,是他给李微敖提供了新闻线索,使这个案件能够及早地得到干预,不至于越走越远,越陷越深。
否则,当检察院起诉成功,法院也按照起诉意见予以判决,把马树山真地送进监狱,而后,即使再上诉,再平反,那样涉及破坏法律尊严,破坏社会公平正义的人会卷进去更多,危害不是更大吗?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迁西县政法领域的好多人,不仅应该感激李微敖,更应该感激那个给李微敖提供新闻线索的知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