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千古一帝,至今被看错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2024-10-28 10:04:46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文献太子李弘冀 形象)

南唐太子李弘冀,对自己的这个弟弟李煜啊,他是相当的不放心。

而且李弘冀这个人,他为人处世的风格,那是相当狠辣,做事很绝,以前他认为他叔父李景遂对他有威胁,他竟然直接就把李景遂给杀掉了。

可以说,李弘冀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他什么都干得出来。

所以,李煜最近这几天吧,他就感觉头顶上有个“危”字忽闪忽灭,他知道不能这样下去了,这样下去那就是坐毙丘壑,坐以待殃。

而且吧,这李煜长得还比较特殊,有圣人之像,你打眼一看就知道这小伙子不一般,以后肯定能干大事儿。

你小子这么带派,那李弘冀肯定是要收拾你的,所以李煜当时的反应是,尽量减少抛头露面,主动退出政坛,以表示自己无心和李弘冀竞争。

而且,李煜比之前的李景遂还聪明不少。

这李景遂活着的时候,他也知道李弘冀不好惹,所以早早就主动退隐,表示自己绝对无心皇位,甚至还给自己改了字,从李景遂改叫李退身,可还是没能免遭李弘冀的毒手。

李煜呢,就总结了李景遂避祸的失败经验,那就是,李景遂就算是真心隐退,可他也不应该只改个名字,那样太敷衍了,他必须做出更多的行为和动作来取得李弘冀的信任。

所以,李煜不仅给自己起了钟峰居士的绰号,表达了自己别的都不在乎,只钟情山峰,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还整天开始研究经史典籍,上午吟诗,下午唱曲,晚上绘画,完全把自己打扮成了一个醉心于艺术的人。

当然李煜这也并不完全是装的,他本身就是拥有这些兴趣爱好的,只不过在特殊时期,他必须把他这些特点外放出来并夸张化,这样才能迷惑住李弘冀。

说实在的,李煜其实没有争夺帝位的野心。

(南唐)

首先,李煜不是在战乱中出生的,他出生的时候就是南唐皇室,过的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丰衣足食,日子精致,从小他就养成了行为奢侈,喜好声色的这些毛病,换言之,他很满足。

其次,李煜笃信佛法,对佛法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而这种神秘的东方哲学,其主旨不外乎教人四大皆空,李煜自然深受熏陶,只想要过好当下的生活,而不在乎什么功名利禄,所以李弘冀把这样的一个人当做他的潜在威胁,实在是有点紧张过度了。

可是,一个人该如何向另外一个人彻底的表露心迹呢, 就算是表露了,另外一个人会不会相信呢?就算是李煜跑到大哥李弘冀的面前说自己绝对不会染指储位,也不和你竞争,就算李煜说的是真的,李弘冀又会不会相信他呢?

李弘冀是武人出身,在他看来,谁都不能给他做这个保证,他唯一可以相信的,就是死人。

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李弘冀是一定要除掉李煜的,只是造化弄人,修短随化,李弘冀还没对李煜动上手,他本人寿终,没两天就死了。

李弘冀是怎么死的呢?很有意思,据说他是被吓死的。

说他晚上在家里待着,看到了被他杀掉的李景遂的鬼魂飘来飘去,于是惊吓而亡。

当年李弘冀在战场上作战时,连克后周和吴越大军,斩首数万,俘虏了十多位敌方的高级将领,李弘冀一个不留,全都杀掉,足见其斫雕为朴,断脰决腹的手段。

战场上几万几万的杀,他眼睛都不眨,可一个小小的亡魂,却最终要了他的性命。

(南唐中主李璟 形象)

原来,你也要瑟瑟发抖,你也会汗流如注,你也害怕啊。

李煜当时在李弘冀的威压之下,他都有点惶惶不可终日了,但是他没想到,李弘冀竟然就这么死了。

李弘冀一死,李煜当然是会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可是你要说他多么开心,多么喜不自胜,那也不一定。

因为,李弘冀的死只能说明李煜暂时摆脱了会死于权力斗争,但却并不代表他就会成为下一任储君。

李弘冀死了之后,大臣钟谟的建议是,可以立老皇帝的第七个儿子李从善做储君,您看当时大家根本就没把李煜当成备选。

不过奇怪的是,钟谟的这个想法一提出来,惹得李璟大怒,册立李从善的事情被拒绝不说,钟谟还因此被贬官了。

这位阅尽沧桑,踏足过山巅,掉落在山谷的老皇帝李璟,最终还是把皇位交给了李煜。

至于原因,不得而知,或许是李璟就算是有的选,他也懒得选了。

因为他知道,自他死后,南唐的皇帝只会更加不好做。

公元961年,李璟去世,后五代十国时期,正式来临。

李煜登基的时候,五代政权其实已经结束了。

(后周世宗柴荣 形象)

就在李璟病逝的两年以前,后周皇帝柴荣也病逝了。

故人纷纷凋零,宛如风中落叶。

生来殊途,但死时同归去。

柴荣生前可算是没少敲打李璟,迫使李璟对后周称臣还不算,还让南唐拱手送出了江北。

而在后周征讨南唐的过程中,造就了另外一个狠人的横空出世,这个人就是赵匡胤。

柴荣死了之后,继承他皇位的是七岁的小儿子柴宗训,主少国疑的环境之下,后周发生了一场和平兵变,将领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北宋,成为了北宋的开国皇帝。

南唐的李煜成了新皇帝,北宋的赵匡胤也开了国。

一开始吧,这俩人处的还是挺不错的。

李煜初登帝位,立刻派人到北宋去上表,送去书信一封,其内容和主旨只有一句话,那就是表示忠心,说南唐啊,以前臣服后周柴氏,现在你北宋赵氏当家了,我们也一样对你称臣,所以希望咱们两家和平相处,不要生事。

作者看过这封表书的原文,总体态度是谦卑的,会一度让人认为,李煜是一个偏于苟安,不思进取,只想哄着赵匡胤不要收拾他,然后他好在江南消停过日子的守成都谈不上的平庸之主。

(宋太祖赵匡胤 形象)

可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有史记载,李煜登基之后他第一件事儿,就是操练水军。

那问题来了,李煜操练水军做什么?当然为了提前准备,为了厉兵秣马,因为他知道,南唐和北宋之间早晚有一战。

长久以来,人们对李煜的印象,一直是一个有才华的亡国之君。

人们说,李煜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到了搞艺术上,他不关心国政,不努力上进,沉醉于诗词歌舞,同时生活奢靡,耽于玩乐,大家很容易就把他划到和宋徽宗一类的帝王中。

其实,这种印象有点过于刻板了。

首先,李煜很懂政治,而且他对政治的参与度,很高。

李煜即位之后,南唐政治环境中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文臣之间的倾轧,就是说权力太过分散,这个大臣手里有点,那个大臣手里有点,而且这些大臣往往政见不同,不能通力合作也就算了,还经常产生矛盾,这就搞得朝廷里乌烟瘴气,昏霾蔽天。

而且这种情况如果一直持续,就会影响到皇帝,皇帝下达的命令就无法被下级很好的执行。

封建帝制时代,任何一个皇帝想要有所作为,中央集权是必须的,他不能让权力太过分散,也不能被文臣太多的掣肘,因此李煜开创性的发明了一种叫做“澄心堂”的制度,就是说李煜在中央朝廷专门整了个叫做澄心堂的办公室,然后把自己想要任用的大臣全都安排到澄心堂里来上班,自己则作为澄心堂的领导,对这些大臣发号施令,然后再由这些大臣去管理更多的下级官员,这么一来,澄心堂就成了南唐朝廷的最高权力机构,权力得以在这一间小小的办公室里高度集中。

李煜搞出的这个制度,不仅使南唐朝廷的混乱风气焕然一新,还对后世有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说白了就都参照借鉴了李煜的澄心堂制度。

(南唐后主李煜 形象)

看得出来,李煜很上进,他也很想要做出改变,虽然他作为皇子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清心寡欲,无欲无求,虽然他没有接受过准备成为皇帝的那种储君的严格训练,可是自从他成为南唐皇帝之后,他立刻就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

登基之后,他平反过冤假错案,治理过吏治,修订过法律,他重视人才,兴办科举,为了提高南唐朝廷的办事效率,他还要求大臣们要轮流在宫里值夜班,这样就方便他随时召见。

各地的税收,李煜时常减免,繁重的徭役,李煜能取消就取消,土地制度有问题,皇帝就改革田制,经济制度有问题,李煜就铸造新钱...

怎么样?和我们一贯认为的那个玩物丧志的南唐后主,简直判若两人。

是啊,李煜登基的时候,不过二十四岁,是和作者本人一样大的年纪。

对于做皇帝来说,这个年纪实在是太美好了,这是一个充满希望,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无限未知的年龄,这个年龄的人,他们有冲劲,不服输,肯奋斗,有血性,他们总是会乐观的看待这个世界。

他们想要变成风,就变成风,想要变成雨,就变成雨,他们甚至还想要变成天上忽明忽暗的云,只要他们想去做,世界就在他们的眼前。

二十四岁的李煜背负着父亲李璟留给他的已经连半壁江山都称不上的基业,这时,他还不觉得沉重,他认为自己有能力改变一切,因为他还年轻。

可是,他不知道,年轻是资本,可年轻,也是代价。

参考资料:

《南唐书·卷三》

《宋史·卷四百七十八》

论李煜词的造境艺术,《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 阅读: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