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霸总爱上我”的老年版微短剧 不断登上微博热搜。不少人担心老年人沉迷于此,伤财伤心又伤身:“天天不停刷,一看看一宿,连饭都顾不上吃”。微短剧让老年人上头,愿意为内容付费,你怎么看?如何防范付费微短剧跑偏,套路收割老年人?
借助短视频兴起的东风,短视频凭借体量小、时长短、节奏快的优势和总能切中观众“舒适区”的独到编排逻辑,迅速占据视听市场。而我们打开最近的微短剧热门榜单,看到的是《闪婚老伴是豪门》《五十岁保姆嫁豪门》等熟悉又陌生的片名——熟悉的是剧情,陌生的是主角的年龄。
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一次微短剧挥向老年人市场的这一刀,又快又准。当年轻人不再沉迷于甜宠剧磕糖时,他们的爸妈,没错,50+的中老年群体在老年“玛丽苏”短剧里沦陷了。数据与现象相呼应,在为微短剧买单的用户群体中,45岁至64岁的中老年人,付费行为更为活跃。微短剧有多让老年人“上头”?来听听街头的中老年怎么说。
朱阿姨说:“现在看的都迷瞪了,有时候都看到夜里两点,这个确实不合适。看得很上头,一集接一集。”
黄阿姨则表示:“我喜欢看家庭类的微短剧。我一般看到到晚上10点,最迟11点之前都要睡觉,再好的短剧我都要关掉睡觉。”
“短剧我从来不刷,以前刷过一次。有时候那个画面不好看我就不喜欢,所以从此以后我就不刷这一类的。”张阿姨对微短剧不大感冒,更倾向看一些记录乡村生活的短视频。
可以说,目前市面上针对老年人的微短剧已经形成了一张密密麻麻的大网,涵盖了闪婚霸总、黄昏恋情、婆媳矛盾、逆袭打脸、儿女不孝等话题,各自拥有广阔的市场,并且一如既往的实行了男频和女频的“分流”的做法,意图将庞大的老年群体一网打尽。
然而,微短剧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追求快速产出和高流量,部分微短剧在剧情设置上缺乏深度和逻辑性,甚至存在低俗、雷人的情节。同时由于成本和时间的限制,一些微短剧在画面质量、演员表演、音效等方面表现不佳。
“要迎合这个时代、迎合大众,不得不搞一些商业性的东西的时候,那他就是会你们想看什么我就给你们提供什么。那就没有一定的艺术、思想性,各方面粗制滥造的都会有。现在就是一个快餐式的,短平快。”曾是南京电影制片厂资深编导,如今是江苏夕阳红老年大学一员的任平认为,微短剧在迅速占据市场的过程中,对于抓住观众“爽点”的追求一直大于对作品质量的追求。
这种痛快和过瘾,当然能够给一部分人带去情绪价值。但是这种价值就像微短剧的特点一样:“快”。也就是说,它并不具备旺盛的生命力,更加没有延续性。
“其实有时候看过以后也特别的后悔:怎么看这么长时间了呢?但是那个剧情就想着继续往下看,就想看到最后什么结局,有时候中间就不看了,直接看最后一集。”市民朱阿姨的心声就非常有代表性,看完了很后悔,但打开手机还想看。
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影视形式,毫无疑问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那么我们能否通过积极引导和规范,让微短剧行业在未来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呢?
《左右》特约评论员、江苏新闻广播官微《南说》专栏作者泊南说:“在短剧市场野蛮生长的阶段,既需要及时清理那些明显公序良俗,甚至是法律法规的毒草短剧,又要避免一刀切式的粗暴监管,同时最重要的是积极引导培育那些品质更优异,制作更精良,立意更高尚的短剧产品,来提升我们老年短剧用户的欣赏水平,逐步把这些低俗劣质的短剧内容替换淘汰掉。”
当然,在引导微短剧向着更好方向发展的过程中,谨防利用微短剧进行诈骗也是十分必要的。“老年人虽然阅历丰富,但在互联网领域还是‘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他们对互联网上的这些套路,包括很多诱导付费的设计,往往缺乏足够的警惕。一旦沉迷其中,很容易沦为某些不法份子眼中的‘猎物’。”泊南表示,面对诈骗手段的层出不穷,如何填补中老年的情感需求更加值得重视。
他建议,一方面要给老年人充分的保护和提醒,另一方面要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洞察老年人的情感需求。
“说白了,再狗血的老年霸总短剧,本质上终归还是为了给老年人提供幸福感。如果现实生活足够幸福,老年人又何必在荒诞的短剧里越走越远呢。”泊南说。
(江苏新闻广播/王文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