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这波疫情有半个月了,没在外面吃饭,现在我已成为居士,居家的男士。今天窝在家里浏览已公开的日军情报库摄影资料,在一张普通的照片的右上角,赫然看到“隆福寺灶温料理店”几个字!拍摄者:竹岛,拍摄时间:1939年2月。
凡是对北京美食有点了解的,应该都听说过曾经神一样存在的,北京二荤铺的杰出代表,灶温。对,它名字就叫灶温。一个脏乎乎的路边小门脸,默默的从明朝一直开到解放初期!
梁实秋、唐鲁孙等等大V都曾多次探店,根据他们的记录,我们只能靠想象那是怎样的一个小饭馆。现在根据照片,能看出来设施相当简陋,面积不大,到处油乎乎。这样的环境,当时北京的名人,尤其是爱吃的,常常呼朋唤友来这撮一顿。它靠什么?
一个被北京人民夸了200年的小饭馆,代代受好评,代代夸。按今天的说法就是靠“口碑”。即便现在提到它的名字,老一辈的北京人也会竖起大拇哥。
灶温这个名字,是老百姓给它起的。老板不姓温,老板到底姓什么,我也不能确定。反正大家都知道隆福寺庙前有口灶,多功能的。
寒冬腊月,北京街头的流浪汉可以抱个火盆来这要几块煤渣,还有余温的煤渣就行。穷人也明事理,不然那还不把人家要倒闭了。这是灶温的功能之一,来这寻温暖。
您就是不问老板买饭,自带的冷饭,到他门上,也可以用他的火,请伙计给温一温。这是第二个功能,来这温饭。
第三个功能,您自己带了一把菜,扔给伙计让他给炒一下,炒好了拎着就走,或者坐下来买一碗清汤面条就着吃,您随意。
您还可以从对面的白魁买一碗煮羊肉的汤,在灶温要一碗干捞面,一组合一碗羊肉汤面就有了,看看,这就叫花钱不多,吃得挺美!白魁不会说,就要汤不卖,灶温不会说,光要面不给。北京混饭不容易,都是相互帮衬着来。
说明一下,这是以前的白魁,现在的白魁卖不卖肉汤我就不知道了。
您要说句感谢,老板只回一句“一把火而已”。至于店里施舍不施舍,我相信是施舍过的,但是京城的穷伙计们,也自觉不跑到人家门前去要饭。不然,一口灶也不能一温二百年。
天子脚下,穷哥们儿自觉不自觉的共同看护着一口灶,用它的火,但不能让它断火,还得给它添火,它才能一直温着。
所以北平时期一些有良知的文化人,也特别乐意为它传名,给它添火。说它是老北京的良心,也不为过。
京城最有良心的小饭馆,再也没有这样的了。
偶然发现的这张照片,拍摄者特殊,我也不感谢他。
跨越时光,今天能一睹灶温的真容,虽然只是一个角落,温度穿透屏幕,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