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和皇后大婚,住在一起3天,孝庄连忙提醒:第4天不能同居了

瑛悦谈历史 2024-11-07 08:53:29

康熙作为一代明君,功绩被载入史册,史称“康乾盛世”的康就指的是康熙。但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皇帝,自己的婚事却不能做主,因为他的婚姻不仅是两个家族的结合,更代表着政治意味。

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7月,康熙皇帝与一等公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订立婚约。同年九月, 赫舍里氏正式被封为皇后。

是的,这就是康熙最爱的皇后:赫舍里,也是一个被大家很容易遗忘的女人。

为什么康熙会娶索尼的孙女呢?这后面还有一段背景故事。

其实在顺治帝当政期间,众大臣曾经多次建议立玄烨为太子。

但是玄烨的生母并不受宠,顺治从来没想过太子的人选会是玄烨。

但一来玄烨在天花病中幸存了下来,以后便再不会因此病而早殇了;二来玄烨生母佟佳氏乃汉人,他的继位也正好能缓和满汉关系。

最终,顺治立玄烨为太子。

顺治十八年(1661年),年仅八岁的康熙正式继位。

但是年幼的他无法承担国家大事,只好由顺治留下的四个辅政大臣辅助他处理朝政。

可事情真的会有这么顺利吗?

实际上这四个人心思各异。

其中以索尼在朝中威望最高,但是年纪太大了,不想掺和这些斗争的事情。

鳌拜在朝中一家独大,霸占了很多朝臣资源,很多重要的职位上都有他安插的人选,他与遏必隆暗中勾结,企图把持朝政。

遏必隆虽然也出身名门之家,但是对朝中的局势也是按下不发,表面上不知道在这场权力的斗争中到底应该支持谁,但是实际上却与鳌拜私下勾结。

苏克萨哈倒是对皇帝忠心耿耿,敢于和鳌拜斗争,但是他的出身实在太低,虽有功绩却无法做到与鳌拜分庭抗礼。

康熙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登上了皇位。在这样复杂的政局中,他明白自己的力量实在是太过弱小,只有积累大量的知识和谋略,他才能亲政,亲政后才能着手铲除这些朝廷的“蛀虫”。

年幼的康熙就这样“活”了下来,他一边积累力量,一边暗中观察这四个人,企图找到机会。年轻的康熙几次三番想要铲除鳌拜,但是都遭到了孝庄的反对,孝庄认为他现在还太过弱小,没有足够的力量与鳌拜抗争。

孝庄已然看出了这四个人之间互相的猫腻,只等康熙长大,就能料理了这些人。

孝庄不愧是经历了三朝的厉害女人,她给康熙的建议是正确的,她一步步的培养康熙,就是希望他能积蓄自己的力量,时机成熟再给鳌拜致命一击。

在这之中,孝庄深知,皇帝太小镇不住这些大臣,一旦索尼和苏克萨哈一死,朝廷势必会落入鳌拜的手中,到时候就会一片混乱,所以她要想尽办法让这件事情不要发生,扼杀在摇篮里。

随着鳌拜越来越狂妄,甚至妄图断掉小皇帝成长的任何可能。

孝庄终于忍无可忍,决定下一盘大棋。

孝庄先是以选皇后为借口,从顾命大臣中为玄烨选择配偶。

其中,孝庄还是觉得索尼最能镇得住这个场面。而索尼恰好有个孙女赫舍里,年龄也正合适。

孝庄的想法很简单:索尼你不是不愿意参与政治斗争么?那我就让皇帝娶了你的孙女,这样你们一家都绑在了这条船上,你不得不帮我。

她就是要用这场政治联姻来保住大清的江山不落入外人之手。

很快她就向前朝透漏了想要给康熙娶妻的消息,不久后就传到了鳌拜的耳朵里。

他一听就觉得大事不好,这明摆着就是为了针对他,所以他当即就联合了遏必隆一起去孝庄那里“鸣不平”。

鳌拜说得好听:赫舍里家是满洲下等人,这样卑微的身份,怎么有资格当皇后母仪天下呢?遏必隆也在一旁帮腔,说赫舍里家没这个资格。

看着这两人的嘴脸,孝庄更加坚定了要册立赫舍里当皇后的决心。鳌拜和遏必隆越是反对,就证明这个人她找对了。毕竟索尼在朝堂上一向与鳌拜不合,一旦成为皇后,索尼势必要帮助康熙铲除鳌拜。

最终孝庄力排众议,最终让年仅 12 岁的赫舍里氏在康熙四年九月嫁入皇宫。

当天,盛大的婚礼如期举行。内务府为这场婚礼忙的不可开交,毕竟是帝后大婚。孝庄也为赫舍里准备了皇后的印章。

康熙在经过祭祖、宴请大臣、举办仪式这样繁琐的过程之后,两个人都撑不住了,毕竟年纪还小。

这场婚礼也被称为清朝历史上最隆重、规格最高的婚礼。毕竟康熙是先当了皇帝再举行的婚礼,本来成婚的规格就和其他皇帝不一样,再加上这场婚礼的政治意味非常浓厚。

康熙对赫舍里家族的依赖实在太大了,他还要靠着赫舍里的家族打个翻身仗。

在新婚之夜,康熙才有机会好好地看一眼自己的皇后,经过了繁冗复杂的仪式,现在只有他们两个人,他也对自己的皇后有着十足的好奇心。

虽然他们是政治联姻,但是两个人年龄相仿,赫舍里又是知书达理的大小姐,必然会对康熙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因为康熙本身的母妃并不是太受宠爱,他本人其实对这场政治婚姻并没有抱太大期望,但是赫舍里的存在却让他对这段婚姻改观了。

赫舍里本身就出身名门,一举一动都彰显大家风范,新婚之夜的赫舍里更是温柔可人,一下子就让康熙对她刮目相看。

康熙和赫舍里整整相处了三天,这三天里,他们逐渐发现了对方的优点,互相理解。赫舍里善良又温柔,也对这段政治联姻并没有怨言。

康熙看到了她的大方和体贴,赫舍里也发现了皇帝年龄虽小但是非常聪明有担当,二人的感情也在这短短的三天相处中逐渐升温。

赫舍里陪伴在康熙身边,康熙也对赫舍里怜爱有加,他们一起谈论人生,憧憬着未来。

但是孝庄却在二人相处了三天后把康熙叫到了慈宁宫,询问康熙对赫舍里的感觉如何。

康熙说非常喜欢自己的这个皇后,希望能和她好好相处下去。

孝庄一听却大惊失色,忙说:“你们已经在一起3天了,从今天起不可再同居!”

康熙听后非常不理解,赫舍里不是孝庄亲自选的人吗?怎么还会这样说?

其实孝庄的心里现在直打突,一方面是因为祖训如此,为了防止外戚干政,让皇帝不要拘泥于儿女情长,而且专宠皇后也不利于政局稳定。

另一方面,孝庄也担心索尼一家成为第二个鳌拜,现在从根源上掐断这个可能性,就让康熙对赫舍里当断则断。

一向听从孝庄的康熙当然这次也一样,他还年轻,还没有完全亲政,手中的权力并没有握实。所以他也暂时放下了这些儿女情长,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面对朝堂上的风云。

这场婚姻的确给康熙带来了不少好处。

朝堂中有很多摇摆不定的大臣,虽然发誓效忠于皇室,但是由于康熙年龄太小,把持不住朝政,他们也一直处在观望状态,不敢轻易站队。

现在索尼的孙女成为了皇后,赫舍里家族自然而然的和康熙绑在了一起,他们纷纷开始站队,成为了康熙对抗鳌拜的有力筹码。

本以为事情在逐渐往好的方向走,但是这个时候索尼却病逝了,这下康熙失去了一个与鳌拜竞争的强有力的人选。

更糟糕的是,鳌拜乘胜追击,逼迫康熙处理苏克萨哈,即便康熙知道苏克萨哈对他忠心耿耿,也不得不狠下心来处死他,只因为他的力量实在太过弱小,不足以与鳌拜抗衡。

朝中局势再一次变得不明朗了。

接二连三的事件对于康熙的打击很大,他也深深的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到底有多么不足,不除掉鳌拜大清的江山他也就坐不稳了。

他开始韬光养晦,寻求机会一举扳倒鳌拜。

这个时候,赫舍里对着他康熙十分耐心,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

赫舍里不愧是贵族子女,她很早就知道自己的婚姻不受控制,在与康熙成婚后,由于祖训她不能和皇帝有太多接触。

但是她依然没有怨言,始终都对康熙温柔有加,因为她看明白此时的前朝有多么混乱,康熙有多么大的压力。

她用最坚定的话语和态度,陪伴康熙,陪伴着这个少年帝王。

康熙也感受到了赫舍里的爱,在最艰难的时期,皇后却依然温柔的支持他,二人的感情也在这段时期内逐渐升温。

康熙从这段感情里得到了力量,他决心一定要铲除鳌拜,为了大大清的江山稳定。

此时年轻的康熙想到了一个别的方法,暗中选拔了一批侍卫,进行严格的训练。他暗中继续力量,寻找鳌拜身上的弱点。

终于,一个合适的机会来了。

康熙八年,康熙以训练布库少年之计,成功擒拿了嚣张跋扈的鳌拜。十几个少年将鳌拜团团围住,鳌拜还以为皇帝只是想找人切磋武艺,自大的鳌拜并没有想到,这十几个少年成为了他的噩梦。

自此,康熙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亲政,这一路他走的艰辛又困苦。

康熙亲政第一年,赫舍里诞下了嫡长子承祜,这个孩子的出生,让康熙开心又幸福。

康熙八年对于他来说是特殊的,这一年他铲除了心腹大患鳌拜,又迎来了自己的嫡长子,可谓是双喜临门。

合宫上下都对这个嫡长子宠爱有加。但是好景不长,承祜染病夭折,年仅两岁。

失去嫡长子的康熙痛苦不已,但是他是一个皇帝,不能倒下。

康熙只好在孝庄面前强装镇定,但是皇后赫舍里却无法接受失掉爱子的痛苦病倒了。康熙还因此放下了在宫外的事务,回到宫里安慰她。

在康熙的陪伴下,赫舍里才逐渐好转。

看着如此痛苦的皇后,康熙对她愈发怜惜,毕竟二人是从少年时代走过来的,也更加珍惜赫舍里,希望皇后能早点从失去孩子的痛苦中走出来。

很快,在康熙的陪伴下,赫舍里又怀上了第二个孩子,二人都对这个孩子寄予了厚望,这个孩子也为后宫带来了一丝光亮。

但是现实却再次对康熙带来了打击,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皇后赫舍里氏在经历了艰难的分娩后,因难产去世,年仅二十二岁。

康熙在知道了这个事实之后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他无法相信赫舍里就这样离去了。

据记载赫舍里挣扎了很久,最终还是因为耗尽了所有力气而去世。

赫舍里的突然离开又让康熙陷入了痛苦中,在这个时候他做出了一个决定。

那就是立他们的二皇子胤礽为太子。

诚然这个立这个孩子很大一部分是为了纪念皇后赫舍里,但是其中也有一部分政治因素,赫舍里家族在康熙亲政的路途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立这个孩子为太子可以向天下人展示他与皇后的伉俪情深,也能因此巩固和赫舍里家族的关系,有助于朝堂稳定。

声明:文中图片均来自于公众网络,如有侵权烦请告知,违者必删

1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