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容应对美联盟围攻,崛起历程值得每个职场人学习

钦泽练八段锦 2024-05-29 18:24:45

美国继续煽动西方国家集体围攻中国,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近期可谓一浪高过一浪,估计再折腾一段时间,大家就会“审丑”疲劳了,不屑于去说他们的丑态。可能有人认为从前中美关系还可以,至少还过得去,劳模川普上台后才疯狂使坏,结果没想到高龄的拜登上台后更加变本加厉,敢情哪个党都一样,什么年龄段都差不多。

以少胜多

中国当前的处境比较困难,尽管信心满满,但要面对一波又一波的恶意挑战,实在不是什么好滋味,将是非常巨大的考验。这种场景在职场中也似曾相识,要想从容应对,就要先了解对手用了哪些手段,然后再对症下药。下面仍然以中美关系进行分析。

手段一:控制型拉拢。中国在民国时期进入过“主流圈”

欧美发达国家中有好几个历史上都称霸过,这些游牧民族的后人,一开始也是按照游牧的打法,四处一次性侵略,碰到富庶的就反复劫掠。再后来还不过瘾,就想着从散养改到圈养,打着“东印度公司”之类的幌子,到处建立殖民地。

东印度公司

列强选择的都是些“大块头”,比如南美的巴西、中亚的沙特、南亚的印度、东亚的中国,其中阿拉伯地区原本是个整体,后来被切割成现如今的这么多国家;印度地区则被切割成印度和巴基斯坦,巴基斯坦还分成相隔遥远的东西两部分,后来东面那部分独立成了孟加拉;中国则被切割掉了庞大的外蒙古,青岛、旅顺(隶属大连)等地还有外国驻军;这些都是列强们的杰作。

选择这些“大块头”干什么呢?为的是扶持傀儡政府,不惜投入重金给当权者,然后既通过倒卖军火和物资、建厂大赚特赚,又控制这些全球战略要地,相当于在围棋盘上落下几个重要棋子,接下来可以进一步蚕食周边地区。

二战时开罗会议

在美国的刻意拉拢下,当时的蒋政权受到了列强的“宠爱”,得以在国际上露脸,甚至在二战期间蒋还踌躇满志地参加了开罗的“三巨头会议”。怎么是三巨头呢?因为斯大林拒绝和蒋同台。后来中国还以创始成员的身份成为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实实在在地坐稳了主流圈。

手段二:争取型拉拢。冷战时期中美渐行渐近

新中国刚成立时,处境可比现在差了千万。欧美国家的敌视自不用说,同处社会主义阵营的苏联一直贪图中国的不冻港,迫于国际压力还给了中国,尽管签订了友好条约,但一直希望中国听命于他。抗美援朝是一个分水岭,说美国被打怕了肯定是夸张,但对中国有所忌惮倒是真的,不会再肆无忌惮地武力威胁中国了。苏联的态度也缓和不少,中苏进入数年的蜜月期,为国内工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上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美苏冷战也愈演愈烈,中美之间因为越战也没有得到缓和。60年代中苏大举屯兵边境,但我国于1964年首颗原子弹试爆成功,起到了强大的威慑作用,双方只在1969年发生了规模不算太大的珍宝岛战役。尽管中美之间没有缓和,欧洲国家倒是有所改变,1964年(我国试爆原子弹之前)中法建交。到了70年代,美苏争霸进入白热化,美国开始同中国接触,尼克松于1972年访华,同年中英、中德建交,到了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尼克松访华

自此,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日益缓和,经济往来迅速发展,而同时期中苏关系仍然没有太大松动,直到80年代才有所缓和。可以说,在苏联于1989年解体前,西方国家拉拢中国的意愿很强烈,一方面固然是为了发展经济,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防止中苏联合,以及他们试图推动中国也和平演变。

手段三:轻视型玩弄。中国拿美国的喜怒无常毫无办法

东欧的巨变标志着冷战结束,中国失去了被拉拢的价值,于是美国露出了真实嘴脸。但由于整个90年代中美力量相差悬殊,因此美国一直以非常傲慢的姿态对待中国。

1993年北京首次申奥,美国炮制出“银河号事件”,并且就延长中国最惠国待遇附加人权条件,这是打压;1995年又宣布将中国最惠国待遇与人权问题脱钩,哄一下;1996年发生台海危机(一年前李登辉访美是导火索),打压一下;之后1997、1998年两国最高领导人互访,再哄一下;紧接着1999年中国公开支持南联盟,招致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美国军机轰炸,这又是打压;美国2000年通过对华永久正常贸易案,又哄一下;然后是2001年南海撞机事件。

南海撞机事件

说实话当年并没有想到将这些事件串联起来,如今罗列出来一看,活脱脱就是一个傲慢的悍匪在戏弄弱小的对手。然而中国并没有太多办法,只能忽而贴脸,忽而抗议,因为当时的中国太弱小了!

但也应看到,中国用这种被动应对策略,换来了几乎整个90年代每年超过10%的GDP增长率。为什么说几乎呢?因为1997年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导致1998、1999两年的增长率分别只有7.8%和7.6%,从2000年直到2011年又重回高速增长的轨道。

中国历年GDP增速

从中国GDP全球排名看,1990年只是第10位,到1997年排到了第7位,2001年入世时第6位,2005、2006、2007年每年前进一位,从第5位到了第3位,2010年成为第二。这20年间,尽管经历了许多屈辱,忍辱负重的中国实现了经济腾飞,实现了体量上的大跃进,为接下来10年的综合实力大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手段四:分散型威胁。美国四处树敌,给中国留下发展机遇

前面提到中国2000年后经济一路飙升,这是什么原因呢?中国在2001年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正式走上经济快车道。而美国在这期间陷入了各种泥潭,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引发股市崩盘,纳斯达克指数从最高点5048大幅下跌至2002年的2114,2001年7月发动阿富汗战争,当年9月遭遇911事件,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2008年次贷引发金融危机,并进一步推高了债务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雷曼兄弟倒闭

在小布什当政的八年(2000-2008)中,美国表现出了强烈的“武力征服世界”的意愿,火力分散于多个国家,始终没有聚焦到中国身上,说到底是美国在战略上对中国的崛起估计不足。同时期中国与欧洲也打得火热,2000年时中国是欧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2003年已经仅次于美国,2000-2006年中欧贸易额增长了150%。

当时的美国傲视天下,强大得有些寂寞,于是到处秀肌肉,想重温一下战争拉动经济的老路,结果期望的是二战式的收获,却体验了一把越战式的苦果,一不留神还后院失火,只得疲于应付。这十年间中美的严重冲突相对少点,也就前面提到的2001年南海撞机比较严重,因而给很多人一种“中美和平共处”的错觉。

正是这种错觉让很多国人忘了美国是一只猛兽,到处打仗是不好,只要没打我们就行。各种亲美的思想、文化甚嚣尘上,美国大片令人仰视,留学和移民的各种美好,微博上几个公知的奴才嘴脸受到热捧。正因为有了这些伏笔的铺垫,后来美国原形毕露后,许多人才会倍感错愕:那个我们曾经崇拜的大佬怎么会如此不要脸?然而事实本就如此,只是我们当时被蒙蔽了。

手段五:专注型挑衅。中国日益强大,让美国不得不开始倾尽全力

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持续发酵,2011年5月国债突破14.29万亿美元的上限,经济压力巨大。处于危机中的美国当然需要中国的支持,但危机过去后呢?中国在2010年GDP全球排名第二,大大刺激了美国的神经:这个十年间无暇顾及的“穷人”,竟然卯足劲要冲击自己的老大位置?绝对不能容许!

在奥巴马第一个任期的后期以及第二个任期,美国提出“重返亚太”,开始四处布局对中国的围攻。2013年菲律宾惹出南海仲裁案,2015年中日东海冲突,2016年差点升级为战争的台海危机,同年的韩国萨德导弹事件,2018年中美贸易战,2020年越南、印度相继寻衅滋事。拜登今年上台后,四处拉拢盟友激烈反华,上演了“合纵”的阴谋。

台海危机

2010年后,中国在做大经济体量后继续强势崛起,在科技、军事、产业结构化升级等各方面有了质的提升。如果说2009年美国人提出“G2”明显是夸大其词,估计他们自己也不信,到了现在“G2”则是名副其实了。为什么呢?新冠疫情是照妖镜,让欧美的问题现了原形,美国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制造业回流成为理想;欧洲国家更是问题多多,欧盟日益成为“散装团伙”;俄罗斯军事家底很厚,但经济是硬伤。在其他国家的衬托下,中国的确太招风了。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是着实认真地将中国视为头号对手,开始全力打压。

老百姓对于政治总是想得很单纯,但政客可都不是吃素的。国人一度以为奥巴马这位黑人总统很亲和,一定是被希拉里那个“坏女人”带坏了,结果发现一个国家的战略可不是随便制定的。美国的政客经常表现出鲜明的人格特点,会让大家将这些个人的影响放大,并“善良”地将美国一些政策的出台理解为“个人头脑发热”。结果大家都看到了,特朗普上台还是那个嘴脸,拜登上台则更加变本加厉,他们其实只是美国国家战略的执行者。

结语

中国从弱小到日渐强大的,美国采用的手段一直在变化,这是力量对比后权衡的结果。你弱小,我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你有利用价值,我就假装示好;你不听话,我就凶相毕露;你强大了,我就要倾尽全力专注对付。

我们在职场中何尝不是如此呢?职场中有形形色色的人,恃强凌弱几乎是常态,只是手段不同罢了。了解了美国的这五种手段,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对手的情况。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弱者总是无能为力,所以把自己变强可以说是唯一的路径,在变强的过程中,委曲求全、忍辱负重、韬光养晦都是必选项,只有经历了这些,才有希望真正“崛起”。

最后,希望中国变得更加强大,不惧单挑,也不怕群殴!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