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13年,亲手击毙了两个敌人的准太子,为何当了皇帝之后怂了

贪吃的骆驼 2022-10-14 19:02:15

公元1841年,刚在虎门成为硝烟英雄不久的林则徐,就被道光皇帝一道圣旨给发配到了西北。

第二年,道光皇帝又签订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清朝就成了公共那啥,列强是想来就来。

因为这种烂事是道光低头开的头,所以在有些人的认知了,道光就是一个怂人,就是一个窝囊废,但其实道光的人设并非一直都是如此。

公元1782年,小道光出生,当时大清的当家人还是乾隆爷,小道光的父亲颙琰因为各方面比较一般,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搞定了大清第一贪的嘉庆皇帝,不过乾隆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初步确定,自己的江山未来要交给这个资质一般,但是却已经种过水痘的皇子。

而此时颙琰又有了嫡长子,乾隆立嘉庆的决心应该又加重了几分,而他对这个皇孙的关注也开始多了起来。

除了极少的人之外,其实大多数人的智力都是差不太多的,之所以后来大家有了差距,往往是匹配到身上的资源和环境有了区别。

小道光作为乾隆的隔代继承人,自然自小就会受到一些特殊关照,而乾隆为了给傻儿子铺路,自然也会给外界一些隐晦的暗示,于是小道光在十岁时,就因为在打猎上表现出众,而被乾隆嘉奖。(皇帝的每一个举动,往往都是向外界表达的一个态度)

这个记载虽然不能说明小道光的天分真的就好,但我们也可以看出,道光早年很受关注,且本人不算让人失望,因此在嘉庆继位之后没几年,小道光的就被嘉庆秘密立为了继承人。

虽然嘉庆后来又给他添了几个弟弟,但是都没啥竞争力,所以道光在隐太子期间,地位还是比较稳定的,而公元1813的一场意外,更是让他的地位不可动摇。

那一年的的嘉庆,在稍微做了一些挣扎之后,基本保持躺平,大清的衰落已经肉眼可见,当时有人看到了一些机会,就想直接超度了嘉庆,然后自己取而代之(详见《公元1813年,200多人杀进了紫禁城,只是因为几个太监引路吗》)

当时这伙人已经在太监的带领下杀进了紫禁城,不过他们的消息有点不给力,因为嘉庆皇帝当时外出还没回来,而更让这会人没想到的是,本来应该群龙无首的紫禁城,突然有了一个主心骨。

这个主心骨就是时年32岁的小道光,他不光撑起了防御人员的信心,还指挥若定地下达了一条条很有章法的后续措施,最让人意外的是,他竟然身先士卒,亲自拿着火枪干掉了了两个来犯之敌,结果顺利的完成防御战,嘉庆回来对他是大加褒奖。

以道光当时的身份,应该不需要给自己镀金,所以当年道光的表现,应该是真的非常突出,由此来看,隐太子时期的道光还是有很有能力和血性的

公元1820年,当了二十多年皇帝的嘉庆驾鹤西辞,道光以年近不惑之年的年龄承袭大统。

因为道光早早就被立为储君(明面上看着没说,但是个人基本都知道未来的主子是谁),接班时心智也已经非常成熟,所以他继位以后就开始乾纲独断。

他继位之后做了不少事,先是强硬地把军机处的老顽固给清洗了一遍,然后任用自己看好的官员,布置好了人手之后,他又开始打破他爹嘉庆遵循的两个凡是(凡是祖宗(主要是乾隆)以前做的,继续坚持,凡是祖宗都没做的,那我也不做),什么整顿吏治、调理河务、改革盐矿,干的是不亦乐乎。

除了内政之外,道光在对外上也不含糊,先是主持平定了张格尔之乱,又积极布局英国通过鸦片对华采取的贸易战。

可能在一般人的眼里,大清本来是放任鸦片进口,然后林则徐等有志官员强硬禁烟,结果惹怒了英国,英国就出手敲打了已经军事落后的大清,然后因为道光在后面怂了,这才导致不平等条约的签署,其实事情并不是这样。

道光皇帝在登基的第一年,就开始下令禁烟,,然后几乎在随后的每一年都会出台一些政策和意见,来指导基层开展禁烟工作。但是因为多方面的原因,一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详见《清朝末年,道光皇帝为何要禁烟,他为何会让林则徐主持工作》),后来直到公元1938年,道光才派出林则徐去广州禁烟。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林则徐去广州之前,英国人就已经因为道光的强硬禁烟(贸易)政策,做出了武装表态(公元1834年,英国人曾炮轰虎门炮台),因此道光对英国人未来的态度是有了解的,但是他并不害怕英国人的报复,甚至要求林则徐的手段一定要硬,由此来看,道光让林则徐禁烟时,其实是有作战准备的。

但是当时已经不能再算是冷兵器时代,有勇气和有实力是两个概念,清军缺乏训练,装备落后,道光的禁烟还触犯了很多人的利益,因此收掣肘,结果道光打着打着就打不下不去了,于是只好想尽办法低头求和。(详见《鸦片战争,英国花了1200多万两白银,为何仅让道光赔偿1400多万》)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你这是不是要替道光翻案?

还真不是,鸦片战争的失利,道光作为大清的话事人是要负主要责任的,而且当时虽然有很多客观不利因素,但是道光作为决策者除了求和之外,其实并不是没有别选择。

和敌人打仗的结果一般有三个,要么赢,要么输,要么和。赢要靠实力说话,和要看赢的人答应不答应,而输虽然是一种结果,其实也可以是一种选择。

如果道光宁死不低头,打输了我就跑,然后利用华夏广阔的疆域跟你耗,虽然前期会被压制得很惨,但最终未必一定不能活,这点后来有人已经证确实可行,可道光碍于面子等原因并没有这么做。

因此道光当年最大的问题,其实并不是打输了一场战争,而是他低头求和了,他没有敢把最初的初心坚持到底,而和谈这种选择,看似伤害不大,但实际上的危害却影响深远,这一点也已经被历史证明。

0 阅读: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