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珍宝岛之战,中国何故敢与苏联“激战”?不怕苏联的核武吗

友绿聊历史 2024-04-18 07:32:49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01

1969年,苏联入侵珍宝岛,中国奋起反击,苏联恼羞成怒竟要动用核武!

珍宝岛一战一经打响便举世瞩目,面对中方的顽强抵抗苏联终于意识到了威胁,在与美国的会晤中竟表示准备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但收到这一消息的中国却并未表现的很慌张,反而加强了珍宝岛地区自卫反击的进程,全国各地紧急进入备战状态。

面对苏联的多番侵犯,中国与之一战的底气究竟在哪?当时苏联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核武,中国难道真的不怕苏联恼羞成怒动用核打击吗?

在二战期间苏联与我国曾经是“牢不可破的兄弟友谊”,中苏关系可谓坚不可摧,可为何在新中国国成立后苏联便将枪口对准了我国呢?

其实中苏之间的矛盾早在50年代初便已经开始频繁出现了,引起中苏之间矛盾的大致可以归为三点。

其一,上世纪50年代初期,苏联曾经召开过苏共全国20次代表大会,这次会议就是中苏之间矛盾的最早体现。

彼时,苏联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清洗运动,赫鲁晓夫上台后全盘否定了斯大林的路线和方针并对其晚年个人崇拜行为展开深刻的剖析。

在这场长达四小时的会议中,赫鲁晓夫充分的揭露了斯大林个人崇拜行为的严重后果,并且将本次会议报告发表到了国际上。

在看到这篇报道时,中方对于赫鲁晓夫给出的结论却持有不同看法。

以我国领袖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致认为,对于斯大林的评价不应采取一棍子打死的办法,斯大林的路线和方针依旧是共产主义所认同的。

由于中苏双方各执一词,为缓和僵持的局势、防止矛盾的出现,中苏双方于1957年在莫斯科签订了以“和平过渡”为宗旨的莫斯科宣言。

尽管宣言已然签订,但这件事仍然成为中苏之战的伏笔。

自莫斯科宣言签订后中苏之间的关系急转直下,为了维持中苏关系的稳定,中方在国际上始终尊重苏联这个盟友,但领土和主权问题分毫不让。

中苏之间关系急转直下的第二点诱因,也就是致使中苏关系降至冰点的原因,那便是苏联意图侵占我国领土,屡次犯我边境。

要说在保障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原则性问题上,我国真的是展现出了绝对强势的姿态,即便是面对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超级大国。

1958年4月,苏联国防部部长曾经与彭德怀元帅通信,希望在中国华南地区建立一个长波电台以便于控制他们在太平洋的军事力量。

时任我国国防部部长的彭德怀元帅对于苏联方面提出的要求并未及时回应,而是将此事上报给党中央。

同年7月,苏联又以建设共同舰队为由,妄图使他们的军事力量进入我国领土,干涉我国内政。

苏联的这种行为无异于是建立在明面上的巧取豪夺,以毛主席为领导的中共中央第一时间便拒绝了苏联的两次提议。

这次事件后,中苏双方的关系可谓是进入了明争暗斗的阶段,在共产国际的会议上中苏之间的较量暗潮涌动、互不相让。

当时,中苏双方在国际会议上互相指责对方的政治体制有问题,苏联甚至恼羞成怒,撤走对华的一切援助。

苏联的行为在当时对我国经济建设影响非常大,我国经济一度出现财政赤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内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的运动。

眼看着中国国内财政问题和科技问题逐步得到解决,苏联方面深感威胁,于是在国际会议上屡次对中国进行明里暗里的讽刺。

中苏两国在外交大会上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在国家尊严问题上相互踩踏对方的底线,指责对方的政治体制违背了共产国际的初衷。

苏联在国际会议上大举批判我国是“教条主义”不会变通,中方在国际上指责苏联是“修正主义”,两国之间由国家政体之争发展到两个国家领袖指名道姓的对峙。

由于长期处于对立面,两国之间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边境冲突,由此引发了一场保卫中国国家主权、武力反击苏联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2.

1969年,中方在珍宝岛展开猛烈反击,并且持续占据上风地位。

在武器装备全部比苏联差了一截的情况下,中方坦然迎战的底气究竟在哪里?一旦苏联动用了核武器打击,中方又当如何应对?

中苏关系恶化之前,两国来往十分密切,苏联对中国的援助也是中方在建国后短时间内提升国家军事实力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但是由于中苏之间关系的恶化,苏联单方面停止了对中国的一切援助,这也让我国的军事、科研技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这个节骨眼上与苏联爆发战争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可为什么毛主席还是下令对抗苏联了呢?

其实,珍宝岛的自卫反击战并非是党中央领导迫不得已的决定。

在面对苏联对我国边境的数次侵扰时,我党也曾经派出代表团在国际上呼吁苏联,停止当下一切不正义行为,避免引发两国战争。

自1967年起,苏联悍然入侵我国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打伤我国边防战士,几次对我国边境国土进行骚扰。

虽说苏联的种种行为已经触犯了我国主权问题,但我国边防战士仍对其一再忍让,只是将此事如实上报了党中央。

党中央领导集体在研究后一致认为当时的国际形势下不宜与苏联开战,为此也曾多次尝试与苏联方面以友好谈判的方式来解决这些冲突。

但是中方的让步,在苏联看来就是畏战、软弱可欺。

在此之后,苏联曾经持续数次对我国珍宝岛地区进行小范围的骚扰、入侵,打伤、打死我国数名边防战士以及珍宝岛乡住民。

1968年,在数次谈判无果后,时任沈阳军区副总司令的肖全夫少将主动请缨带兵对抗苏联。

党中央高层领导郑重商议后同意了肖全夫的请求,肖全夫少将得到命令后火速赶往黑龙江省虎林县,在珍宝岛一带展开防线。

其实,我国敢在这个敏感的形势下与苏联展开自卫反击战,也并非是凭着一腔孤勇在作战的。

首先,与苏联交手的肖全夫少将曾经是南京军事学院的高材生,对苏联的战略战术十分了解、知己知彼。

其次就是苏联的国土问题,看过苏联版图的朋友们都知道,苏联国土面积虽然辽阔但东西线疆域很长。

当时苏联与欧洲国家在西线对峙处于白热化阶段,一旦与地处东线的中国爆发战争,短时间内很难将战备物资及兵力及时运到战场。

而且双线作战的情况下,苏联腹背受敌,后果不堪设想。

况且苏联东南部地区气候恶劣、冰雪覆盖,这也对苏联发起对中的战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苏联能够投入的军事力量有限,战争的规模也一直被控制在边境冲突这个范围之内,并未爆发大规模的国家级战争。

就此,中国的边防战士浴血奋战,不畏生死,在珍宝岛筑起了钢铁一般的长城,将苏联牢牢地阻隔在国境线之外。

这场战争尽管规模不大,但中国还是损失了近百名优秀的边防战士,苏联相较于中国损失要更加惨重。

虽说这场自卫反击战中方一直占据上风,但更加令人担忧的问题也随之显现,那就是苏联极有可能会在气急败坏之下对中国动用核打击。

3.

上世纪,珍宝岛之战迎来尾声,苏联各种核打击言论却悄然降临。

面对苏联方面可能到来的核打击,中国有何良策应对?苏联又为何没有真的动用核武?

中苏珍宝岛自卫反击战虽然持续很长时间,但这场战争形势却被传的异常严峻,甚至上升到了核武器威胁。

出现这种言论其实也并非空穴来风。

毕竟苏联当时拥有着世界绝少数国家才会拥有的核武器技术,在面对当下局面之时,对中方的核打击似乎已成定局。

既然中方敢于打响这场自卫反击战,那么对苏联的核打击必然也是早有对策。

1969年珍宝岛之战迎来休憩,苏联方面逐渐意识到中国守卫国土完整的决心,暂时停止了对中国边境的骚扰。

但是,苏联十分清楚对中的战争一旦打响,必然会遭到中国不计代价的反抗和报复。

而且,当时苏联的战略重点在于欧洲地区,主要的战略对象是以美国为主,只能暂时选择对中国采取缓和政策。

9月上旬,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与我国领袖毛主席在越南会面时确定了中苏之间暂时休憩的战略。

虽然战争暂时停止了,但苏联对中国的威胁却始终存在,中国对苏联的威胁也始终横亘在勃列日涅夫等人心中。

柯西金回国后,苏联持续对中国采用高压政策,甚至一度传出苏联欲对中国采取核打击的消息。

9月16日,美国新闻代言人维克多·路易斯发表新闻称:“苏联可能会对新疆罗布泊基地进行空中袭击。”

这则新闻的发布在国际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甚至是直接影响了中美之间的关系、变相的加速了中美建交。

在得知这一消息的同时,中共中央迅速指挥全国进入备战状态,在各地区发动人民群众修建防空洞。

单单修建防空洞,就能够抵御苏联的核打击吗?

答案显然是不能,但如果在修建防空洞的同时,将我国的全部核武器都用来反击苏联呢?

当时,中国两弹一星计划已经初见成果,虽然我们的核弹不够多,但对苏联来讲仍然是巨大的威胁。

况且,在战前,苏联、美国的地震监测中心和卫星已经接收到了源自中国能量巨大的爆炸信号。

中国反击的决心令美苏等国明确感受到了危机,美国预测,一旦中苏之战动用核武器,无异于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三战将一触即发。

苏联对于中国的动作本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恰逢此时美国意识到了中美利益共同体的问题,为了能够及时援助中国重启了华沙会议。

美国的动作让苏联彻底傻眼,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即使他们拥有世界顶尖的核武器也难以预测战争的结果。

苏共领导人在冷静之后,对中苏局势进行了精确分析,简而言之就是这场仗根本就不能打!

美国对中的援助和对苏的核打击战略搁置不提,中苏之间一旦爆发战争,苏联就未必能够在第一时间将中国反击能力剥夺掉。

这是很危险的一点,中日战争就是一个很好的前车之鉴,在中国恢复了还击的能力时,中国人会不计代价的维护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意识到这一点的苏联终于愿意放下武器与中国进行和谈,双方在北京会面,确定了停战事宜并且承认珍宝岛是中国领土。

中苏之间所谓的核打击战争烟消云散,中苏关系也重新得到了缓和。

时至今日,尽管苏联已经解体,但我国仍旧和俄罗斯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

根据俄国破译苏联的高级文件显示,苏联当时并未制定对中国的完整作战计划。

而我国当时,对与苏联之间的战争也是尽量控制在边境冲突的范围,并未想过真的与苏联开展大规模的战争。

总而言之,中苏之间的战争本就是基于两国之间政体上的分歧而起,能够在可控范围内和平解决是对两国国家和人民最好的交代。

5 阅读: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