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有一个民族具有明显的外国人面貌,却深深热爱中国,并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个民族就是俄罗斯族。
归化历史
俄罗斯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前俄国和前苏联的移民后代,属于东斯拉夫民族谱系中的一个族群。
中国俄罗斯族最早开始形成的时间,应从17世纪中叶起,彼时沙俄不断派兵骚扰我国黑龙江地区,与刚刚建立的清政府频繁发生战争。18世纪后期,由于不堪当时沙俄的残酷统治,大批俄罗斯人迁入我国新疆地区,尤其是在19世纪末,随着清朝政府同俄国沙皇签订的《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规定:“沙俄可以在伊犁、塔城设立领事馆,建立贸易圈。贸易圈内的商人和货物由俄国贸易官管束,中国官吏不得过问。沙俄领事和商人可以在贸易圈里自行盖建房屋, 放牧牲畜。”
之后,沙俄就在伊犁、塔城、乌鲁木齐等地开辟了贸易圈。由于这一不平等条约中赋予俄罗斯商人享有免税贸易特权,因此这些贸易圈成为了大批俄罗斯商人和不堪忍受沙皇残暴统治的俄罗斯农民的聚集地。到俄国十月革命前后为躲避战乱,大量俄罗斯族人涌入我国新疆北部地区。时至今日,俄罗斯族虽为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族群之一,但在新疆的十三个世居民族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主要聚居地包括新疆的塔城、伊犁、阿勒泰、乌鲁木齐,以及东北和内蒙古等地。
1926年,新疆省政府开始给俄罗斯侨民颁发归化证照,并称为其“归化族”,他们聚居的村落被称为“归化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归化族”改为俄罗斯族,确认其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同其他各族人民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力。
在50年代,通过中苏两国政府的友好协商与一致同意,部分俄罗斯族人相继返回了他们的祖籍地。同时,也有一定数量的俄罗斯族人选择移民至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这导致了当前中国境内俄罗斯族人口的数量的缩减。
1989年,经批准,将我国的华俄后裔改为俄罗斯族。
民族特点
我国俄罗斯族一般会维吾尔语、汉语等多种语言,在本民族内部一般通用俄语。居住在城市的俄罗斯族主要是知识分子和产业工人,居住在农村的则大多从事农业、园艺和养殖业。由于受居住环境周边更多为汉族和维吾尔族,同时俄罗斯族人口数量少的影响,俄罗斯族语言环境正在不断缩小,使用本民族语言越来越少,因此他们在工作和交流中也主要以汉语为主。
中国俄罗斯族在文化的其他方面,如生产方式、饮食、服饰、民居、文学艺术,特别是宗教信仰上保持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中国俄罗斯族最为集中的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当地的俄罗斯族人普遍还保留着亦农亦牧的传统生计方式。他们普遍饲养奶牛,夏季在牧场上牧放奶牛,冬季则实施圈养,因而秋季需要为奶牛准备足够的饲料。秋季打草是当地俄罗斯族人最富特色的生产劳动,打草时会使用各种最具俄罗斯民族特点的器械。
在饮食方面,原来俄罗斯族饮食是讲究喝苏波汤、列巴面包、奶油、果酱、酸菜和“比拉什给”馅饼。面包列巴是他们的一门细致复杂的技艺,需要经过8到12小时的发酵才能成功。在俄罗斯族的文化中,面包被视为最尊贵的食物,也是招待宾客的重要礼仪。他们还喜欢奶酪、肠衣和鸡蛋等食物,并将它们夹在面包中一起享用。俄罗斯族的饮食文化独树一帜,为餐桌上增添了不可或缺的风味。
在服饰方面,长久以来,俄罗斯族在俄罗斯影响下形成了自己民族的传统服饰,并延续至今。俄罗斯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崇尚色彩鲜艳,刺绣印花,款式宽松,长裙大摆,这和俄罗斯族人豪迈的性格有关。这些衣服绚丽的色彩,丰富的装饰,能很好的烘托节日气氛,所以就逐渐变成了人们的节日盛装。
俄罗斯族人的风俗习惯,女性在公共和正式的场合必须穿裙子,常见的裙子有两种,一种叫鲁巴哈,另一种叫萨拉凡。鲁巴哈是俄罗斯族传统女装,长袖连衣裙,下部直筒裙,以前用于下地除草,长袖子可以防止胳膊被野草扎伤。
鲁巴哈款式多样,南北部地区样式各不相同,南方的鲁巴哈样式单一,裙子是直筒的,在领口有点缀装饰,在莫斯科和北部地区,通常有长腰宽松的衣袖,肩部装饰黄色和黑色的刺绣,领口有白色或彩色褶裥,裙身用红色白色搭配,色彩和谐,夺目耀眼却不会花哨,让人赏心悦目
另外,萨拉凡也是十分大众化的女性服装。冬天的萨拉凡很厚,用毛呢面料做成,穿在棉衬衣外面。夏天的萨拉凡的面料选用透气感强的粗麻布,印花棉布,在身上进行装饰刺绣。萨拉凡的式样多样,大体可以划分成四类:科嗦科林式,东尼卡式,腰带式,直筒式。
俄罗斯族的男子的传统服饰是白色的套头锈花衬衣,在领口,袖口,胸前等地装饰花边,灯笼裤,他们会穿分叉的长袍,长裤,戴上八角帽,冬天戴皮帽,穿皮大哈,棉衣。也有戴鸭舌帽,毛毡礼帽。因为皮装的时尚,高贵,俄罗斯族人对皮装有独特的追求与品味,因为皮装不仅款式多变,实用性也首屈一指,能做到御寒美丽两不误。所以一直深得俄罗斯族人的喜爱。
在建筑方面,俄罗斯族住宅讲究单门独院,人们把这种俄罗斯族风格的房屋称作“木刻楞”。在宗教信仰方面,东正教是俄罗斯族传统宗教。现如今,虽然党和政府切实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但是俄罗斯族多数人已经不懂东正教的教义和教礼。
民族节日
俄罗斯民族深受东正教信仰影响,其众多节日均与这一宗教紧密相连。其中,复活节作为最为盛大的庆典,俄罗斯族的众多节日都围绕着复活节为中心形成了复活节节期,这个节期以复活节为始,直到圣灵降临节为终,大约7周的时间。
但在俄罗斯族的实际生活中,有关复活节的庆祝要从复活节前8周的谢肉节结束后开始就做准备工作。所以,这一复活节节期要以谢肉节为始。
谢肉节在俄语叫“玛斯列尼嚓”。俄罗斯人的谢肉节时间在复活节前第个8礼拜,在这一天,俄罗斯族人要烤制煎饼,举行活动。谢肉节过后,信仰东正教的教徒将按照规定,进入为期40天的大斋期。在斋期,俄罗斯族人们不能吃肉,不能举行任何仪式和庆祝活动,过去,按照严格的教规,俄罗斯族人们除了不能吃肉,甚至不能吃鸡蛋、喝牛奶,只能吃素食。由于信仰东正教的教徒越来越少,这一节日也不再有人过了。
按俄罗斯族习惯,谢肉节后将是49天的斋期(七周),期间不便举办婚礼,因此俄罗斯族人一般在谢肉节前举行婚礼。谢肉节期间,人们会经常欢聚宴饮,还会举行许多娱乐活动。
随后迎来的是柳枝节,又称柳枝主日,俄语叫做“维而巴诺叶瓦斯克列谢尼叶”,在复活节前一周的星期日,是怀念耶稣带领十二门徒进入耶路撒冷城堡的日子。传说当时人们把衣服和棕榈枝铺在路上,迎接耶稣进城,所以又叫棕枝主日或主进圣城节。这一天俄罗斯族人早上起床去教堂做祈祷。祈祷结束后,神甫会用柳枝蘸圣水向众人喷洒、祝福。
紧随柳枝节的是复活节,这个节日主要是为了庆祝耶稣死后复生,故称为“复活”节。由于东正教的教历原因,复活节的时间并不固定,一般在4月初到5月初这一个月的某一天时间举行。复活节前,人们按照宗教传统斋戒49天,这就是前文中所讲到的斋期,在斋期不能吃荤,只吃素,戒期也不举行任何形式的庆祝活动。
复活节是东正教教徒除了圣诞节的最盛大的节日。在节日的这一天里,俄罗斯族家家要准备各种各样的蛋糕和彩蛋,彩蛋就是将煮熟的鸡蛋染以各种各样的颜色。在节日的前一天夜里,俄罗斯族人要去教堂守夜。第二天,节日庆祝仪式就开始了,俄罗斯族人要举行盛大的舞会,孩童们则以碰彩蛋为乐,是传统的习俗。
在复活节第九天,是俄罗斯给亲人上坟扫墓的日子,称为祭扫亲人节。按照俄罗斯的习俗,所有俄罗斯族必须在这一天上坟,这一天,家族成员齐聚墓地,先清除坟上和周围的杂草,然后再在碑前点燃蜡烛,摆放食物,做祈祷,而且不仅祭扫自己家亲人的亡灵,还可以替周围或者其他人家祭扫。这一节日展现了俄罗斯族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尊重。
圣灵降临节是指圣父、圣子、圣灵合成上帝的说法,又被称为“三一节”,节期在复活节后第五十天。在这一天,信仰东正教的俄罗斯都要去教堂祈祷,各家都要采摘鲜花、青草、树枝等植物撒在屋内的地上、床上等。
这就是俄罗斯族的大型复活节节期,以复活节为中心,谢肉节为始,圣灵降临节为末。
现如今,面对俄罗斯族中国化,国家、社会组织、民族群体必须相结合,进一步抢救、保护和发展俄罗斯族优秀文化,同时给予中国化的帮助,相互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国家要给予少数民族地区更大的政策倾斜,有针对性地给予资金和人力的帮助,为俄罗斯族文化发展和俄罗斯族融入中国创造必要的前提。俄斯族群体自身也必须具有良好的认识,自觉主动地参与中国化中来。俄罗斯族与中国的其他民族共同面对挑战,分享机遇,共筑多元、和谐、共赢的社会。
参考文献:银杰,《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俄罗斯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载《呼伦贝尔学报》2013年第1期,第39至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