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有多强?本想沙漠种粮保产量,却意外创下一个奇迹

黄皓皓趣事 2024-11-24 13:43:00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 | 影子红了

编辑 | 影子红了

一直以来,土地沙漠都是一件困扰着世界上无无数国家的一大难题。

甚至一度被称为“地球的癌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放眼整个地球,大约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存在荒漠化的问题。

如何缓解土地沙漠化的进程,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大世界难题。

但令人感到啼笑皆非的是,我国的专家们本想着在沙漠地区种一些小麦来补充粮食。

但却在阴差阳错之下解决了土地沙漠化的这个世界性难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了现在,我国甚至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的国家,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大奇迹。

那么,这群科学家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沙漠中的小麦产量又是如何呢?

从不可能到现实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我国虽然是世界上有名的粮食大国,但在14亿庞大人口的重压之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也都要依靠进口来解决国内粮食紧缺的问题。

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国内粮食大丰收,却仍然还需要向外国进行进口的消息和报道传来。

如何守住14亿中国人的饭碗,如何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是中国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开垦更多耕地,提高粮食产量,也成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于是,专家们的目光,投向了那片看似毫无希望的沙漠。

几十年来,无数治沙人前赴后继,在茫茫沙海中植树造林,筑起一道道绿色屏障。

然而,传统的沙漠治理方式,如同杯水车薪,点状治理,成本高昂,效果有限。

沙漠,依旧是那片难以征服的禁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对日益严峻的沙漠化和粮食安全问题,中国需要新的突破,需要一条更有效、更可持续的沙漠治理之路。

塔克拉玛干沙漠作为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位于新疆南疆盆地中心。

这里风沙肆虐,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000多毫米。

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种粮食,无异于天方夜谭。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就在这片“死亡之海”的边缘,一场颠覆认知的农业实验正在悄然进行。

2024年6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麦盖提县,一片6400亩的试验田取得了亩产294公斤粮食的佳绩。

在沙漠中种粮食,还真的种出来了,这听起来虽然十分不可思议,但却确实发生在了世上。

而这一丰收背后的,自然也离不开无数专家与科研人员们的辛勤劳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田地开垦初期,科研人员们要面对的,就是如何“锁住”流沙。

为此,工程队争分夺秒,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7000亩沙漠的平整工作,平均落差不超过5厘米。

然而,平整土地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如何改良这片贫瘠的沙土,使其能够孕育生命。

由于环境特殊,传统的种植方式在这里显然也行不通。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山东日照援疆企业,则为这片沙漠带来了希望。

他们研发了一套先进的水肥管理和栽培模式,为沙漠量身定制了一套“改造方案”。

他们给黄沙添加有机质和固沙保水剂,有效锁住了水分和养分。

然后再种植过程中又喷洒植物抗菌剂,并定期定量施肥洒水。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用高新技术的加持提高了农作物的生产效率,为沙漠注入了新的活力。

而小麦因其强大的适应性,被选中成为这片沙漠的先锋作物。

科研人员精心挑选了以些经过改良的耐旱、耐盐碱的小麦品种,以便它能够更好地适应沙漠的恶劣环境。

起初,面对这项史无前例的挑战,专家心里也没底。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地农民更是持怀疑态度,认为在沙漠里种粮食,纯属异想天开。

科研人员顶着巨大的压力,夜以继日地守在地里收集数据,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

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牵动着他们的心。

实验的成败,不仅关系着这片试验田的命运,更关系着中国沙漠治理的未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麦的幼苗,在风沙、干旱、寒冷的重重考验下顽强生长,好在它们不负众望,迎来了丰收的时刻。

亩产294公斤,容重825克每升,达到一级小麦标准,远远超出专家200公斤的预期。

这是一个奇迹,一个中国人在沙漠中创造的奇迹。

沙漠种粮模式的复制与推广

麦盖提县的成功,如同沙漠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沙漠治理的未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越来越多的农户和企业,看到了沙漠种粮的希望,开始效仿麦盖提的模式,在沙漠中开垦出一片片绿洲。

一位名叫赵明的52岁大爷,在听说沙漠种粮的消息后,也立即投身到了这片未被开拓彻底的领域当中。

为此,他果断地承包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墨玉县的8000亩沙漠,开启了他的沙漠种粮之旅。

创业初期,由于缺乏经验,赵明也经历了失败的阵痛。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一年种植的小麦,大面积旱死,存活下来的麦田,亩产也只有180斤。

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虚心请教专家,学习麦盖提县的成功经验。

从改良土壤,选择良种,到引进滴灌设备,一步步完善种植技术。

经过四年的努力,他终于迎来了丰收,亩产达到了惊人的1200斤。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经验的全球意义

沙漠种粮的成功,不仅仅是增加了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

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沙漠治理理念,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这种“变沙为田”的模式,具有极强的可复制性和推广价值,也为全球其他沙漠化地区带来了希望。

长期以来,全球都在为如何防治土地沙漠化、恢复沙漠生态健康而苦恼。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各种方法层出不穷,但效果往往差强人意。

中国的沙漠种粮技术,另辟蹊径,将粮食生产与沙漠治理巧妙结合。

在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改善了沙漠的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这不仅为中国自身的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也为全球粮食安全贡献了中国力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试想一下,如果全球的沙漠都能像麦盖提和墨玉一样,变成一片片金色的麦田,那将是怎样一幅景象?

粮食增产,饥荒减少,生态恢复,绿洲重现……这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

而中国沙漠种粮技术的成功,也为这个梦想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而且小麦收割后留下的秸秆,不仅可以像草方格一样防风固沙。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能在腐烂后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土壤结构的改善。

在最近的报道当中,我国城市成为了全球第一个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的国家。

以至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两次授予我国“防治荒漠化杰出贡献奖”,称赞“世界荒漠化防治看中国”。

可想而知我国在治理荒漠这一方面到底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

图片来源于网络

沙漠变绿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我国也正在用实际行动,将这个梦想变为现实。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未来我国的沙漠治理之路将会越走越宽广。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

2024-11-14 央视新闻 绿色奇迹重塑大漠 防沙治沙有了“中国方案”

2024-10-04 澎湃新闻 北方网 世界的中国|荒漠复绿,点沙成“金”

2024-01-23 中新经纬 官方释疑中国为何粮食丰收进口还增

2024-11-18 粮信网 海关总署:中国主要粮食作物2024年10月份进口数量

2024-06-25 上观新闻“沙漠小麦”亩产294公斤,如何做到的?

2024-11-16 河南省人民政府 经济日报 在全球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防沙治沙呈现整体好转态势

2024-06-23 环球网 黄沙→绿洲 沙漠种麦人教你如何种麦治沙

2024-06-07 大众网 日照援疆再创奇迹!中国面积最大的纯沙漠麦田试种成功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