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卷”绑架,也不要绑架“卷”

汽车观察瑟驲 2024-07-03 15:55:07

在6月6-8日举行的“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多位车圈大佬一改往日内敛沉稳的话风,围绕“卷”与“不卷”展开了激烈的争辩,犀利的言辞、浓烈的火药味,掀起了一股舆论风暴。

大佬们激辩的声音还未散去,6月14日,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开幕,一场关于《中国汽车往何处去》的演讲再次引爆“卷”的话题:卷成本,偷工减料、造假售假;卷技术,哄骗伙伴,抄袭技术;卷资金,拖欠货款......甚至发出了“卷是个流氓用语!卷是一种无耻!”的惊世之语,把与“卷”相关的争论从赞成还是反对上升到了是非曲直的新阶段,给“卷”直接判了死刑。

卷是不是贬义词

据查,“内卷”一词最初由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在研究爪哇岛的农业经济时提出的,用于描述在资本缺乏、土地有限的条件下农耕经济越来越精细化。后来,“内卷”一词逐渐被引入其他领域。

无论是最初的农耕社会,还是后来的现代社会,“内卷”都是一种社会现象的描述,即在外部扩张达到极限后,系统或模式只能转向内部发展,并不断精细化的过程。

2020年左右,“内卷”在高校流行开来,随后扩散到了上班族等群体,逐步演化成网络热词。在汽车圈,“内卷”则是从2022年底开始被媒体及车企广泛提及。在当时的语境下,“内卷”所表达的更多是积极应对挑战、拼搏向上的姿态,并无多少贬义。

再到后来,“内卷”简化为“卷”,基本成为激烈竞争的代名词。有人赞成“卷”,有人反对“卷”;有人认为“卷”是正常的,也有人认为“卷”是错误的。但其实“卷”仍然只是一种经济现象而已,如果对“卷”的认识片面化、情绪化,或者偷换概念,将会引起认知上的混乱。

卷成本≠偷工减料

反对“卷”的声音中最能打动人的莫过于“卷会导致偷工减料”。但是,“卷成本”并不一定会导致“偷工减料”。

汽车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品质性能不断提升、成本价格不断下降的大宗消费品。如,中级明星车型的代表之一雅阁,25年前其刚在中国投产时,售价约为30万元左右,如今,该车的起售价仅有17.98万元;再如,新能源车的代表特斯拉Model 3,其标准版车型2019年在上海工厂投产时的报价为35.58万元,如今该车的起售价仅为23.19万元。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几乎所有车企所有产品都是如此。

这些汽车产品在成本和价格下降的同时,品质性能不但没有下降,反而还在不断提升。据J.D.Power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新车质量PP100的分数为395,2023年变为204,问题数量下降了近乎一半。

影响汽车成本的因素有很多,如工艺技术、管理水平、原材料成本、经济规模、社会效率等。而对于刚刚兴起的新能源车而言,有两大因素对其成本的影响尤其巨大,那就是原材料成本和经济规模。

纯电汽车的核心部件是电池,电池成本大约占据了电动汽车总成本的40%左右。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材料碳酸锂,2022年顶峰时期的市场价格高达60万元/吨,如今已降到10万元/吨,明显拉低了造车成本。

另一方面,中国新能源车销量从5年前的刚破百万辆(125.62万辆)增至如今的近1000万辆,产业规模经济优势愈发明显,这也有利于汽车成本的降低。

卷的底线

在蓝皮书论坛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坚持认为,国内汽车“价格战”的出现,是由于生产和需求出现了失衡。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价格竞争是企业竞争最基本的手段之一。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也认为:“‘卷’是良币驱除劣币的过程,是让行业快速回归良性竞争的最好方式。”

但是,“卷”也是有底线的。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看来,“卷”要以遵守法律为底线:“如果法律健全,执法严格,透明公平竞争,‘内卷’就是好事。”

近期,汽车圈出现了一些怪现象:有的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玩起了“拉踩式”营销术,动不动就贬低竞品,在重大场合发布未经核实的信息,甚至用激烈言辞嘲讽、贬损、攻击对方。

6月19日,在全新一代哈弗H6上市发布会上,长城汽车CGO李瑞峰大喊“不怕‘卷’,但要有底线,要品质向上 ”“低价之下,岂有硬货”,这次慷慨激昂的发言获得了不少掌声,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车企大打口水仗”“互相举报黑公关”的关注。

然而就在李瑞峰发声的第二天,6月20日,据《中国消费者报》报道,一家长城汽车经销商因传播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关规定,被天津市西青区市场监管局罚款5000元。

天津市西青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关于该案的信息显示,天津博信宏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在展厅内设置了展板,将魏牌高山四驱旗舰版与腾势D9-1040尊贵型进行对比,称“魏牌高山VS腾势D9价值超67400元”。但是,这两款车型的生产年份完全不同,目前腾势D9-1040尊贵型已处于停产状态。此举误导消费者,触碰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这条红线。

汽车圈类似现象屡见不鲜,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企业自身的品牌形象,也对整个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卷出向上的力量

面对“卷”的热议,奇瑞董事长尹同跃主张,应当减少“向下的‘卷’”,提升“向上的能力”,通过技术研究和创新来驱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质变。

其实,“卷”不是汽车行业特有的现象,也不只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国务院总理李强在202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指出:“科技要素是影响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而重大科技进步往往来自于持续研究积累和广泛合作。在开辟新前沿的过程中,不应该是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而应该是你追我赶的共同成长。小院高墙圈不住对手的发展,只会困住自己的手脚。”

虽然李强总理的讲话是站在全球的高度,但同样适用于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对于刚刚由大到强的中国汽车产业而言,拒绝零和博弈、追求共同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当心“叙事陷阱”

6月30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在毕业典礼致辞中特别强调,“不要掉入‘叙事陷阱’。”

根据刘俏的解读,在行为经济学家、诺奖得主罗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的话语体系中,叙事等于事实加上主观反应,因而叙事对于真实世界的认识绝非完全基于客观事实,它同样也基于这些叙述产生的复杂的心理反应。如果某个叙事基于叙事者对客观事实的扭曲或者出于某些偏狭甚至邪恶的动机,并开始像病毒一样传播(席勒把这称之为“观点病毒”),进而成为经济社会在某一特定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公共信念,而这些“观点病毒”通过对人们心理和行为的负面影响,给经济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实质性的伤害,这就构成“叙事陷阱”。

刘俏强调,拒绝“叙事陷阱”,我们需要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对于汽车圈关于“卷”的各种争论,我们同样需要避免掉进“叙事陷阱”,不要被“卷”绑架,也不要绑架“卷”。

0 阅读:0